探访中国原子城

瑞雪丰年

<font color="#ed2308">摄影:瑞雪丰年<br>美篇号:2855345</font>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畔,美丽的金银滩草原上,有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曾经是新中国秘密研制核武器的221基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均诞生于此,故被称为“中国原子城”。1995年基地退役,在此设西海镇,现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4月中旬,和朋友自驾环游青海湖时来到这里,入住的海北宾馆,原是221基地厂部招待所,曾迎来送往过祖国各地的核工业精英。</p> <font color="#167efb">▲4月份的金银滩草原。</font> <font color="#167efb">▲海北宾馆大门。</font> <font color="#167efb">▲矗立于海北宾馆院内的民族团结进步纪念碑和王洛宾塑像。</font>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8年深秋,因国家建设的需要,世代居住在金银滩的1279户牧民,没有提出任何条件,仅用10天时间就离开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土地。与此同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国之栋梁汇聚于此,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221厂。从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到普通的干部战士,多少人在这片神秘的禁区内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才有了1964年10月16日那一声震惊世界的巨响!站在纪念广场,望着一个个“两弹”元勋的名字,崇敬之情油然而生。</p> <font color="#167efb">▲纪念广场。</font>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郊外的爆轰试验场,又称“靶场”。从1964年到1987年的23年间,先后在这里进行过数十次爆轰试验(核武器的冷试验)和数十枚穿甲弹的穿透力和威力试验。站在先辈工作过的旧址前,望着那略显斑驳的建筑与模糊的标语,仿佛看见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正在默默诉说着原子城的艰辛与辉煌。</p> <font color="#167efb">▲爆轰试验场。</font>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中国原子城已成为一个红色旅游景区,由指挥中心、爆轰试验场、上星站等基地旧址组成。这里,高高耸立着中华民族的不朽丰碑——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碑高16.15米,象征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15时爆炸零时,碑顶银白色圆球象征圆梦, 圆了中国人民的强国之梦,碑左右两侧各由18块花岗岩组成,雕刻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时形成的蘑菇云,象征基地18个厂区及“两弹”研制伟大成就。2001年,原子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原子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拔3100米的金银滩草原,4月份还是一片枯黄,远处的山上覆盖着皑皑白雪。这是一个神秘又浪漫的地方,它见证了寂寞的坚守,也见证了美好的爱情……这里还是王洛宾先生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采风之地,建有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一首传世名曲由此诞生。</p> 欢迎到访☆感谢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