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俗语“好男二五八,好女三六九”,藏着古人的生活智慧》</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里,古人常以自然规律对应人事,就连出生月份也被赋予了特殊寓意。</p><p class="ql-block"> “好男二五八,好女三六九”这句俗语,便是古人结合农历节气、阴阳五行,对男女命格与未来发展的一种美好期许</p><p class="ql-block"> 一、好男二五八:阳刚之气孕英才</p><p class="ql-block"> “好男二五八”中的“二五八”,指农历二月、五月、八月。</p><p class="ql-block"> 这三个月在古人眼中,是阳气渐盛、生机勃发的时节:二月春回大地,阳气初升;五月盛夏酷暑,阳气最盛;八月秋高气爽,阳气虽减却仍醇厚。</p><p class="ql-block"> 男性属阳,古人认为在这三个月出生的男孩,能承接天地间的刚健之气,自带阳刚特质一一性格坚毅、有担当,具备领导力与行动力,成年后更易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肩负起家庭与社会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这种说法,既体现了古人对“阳刚为男”的角色期待,也寄托了对男孩“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二、好女三六九:温润之性显贤淑</p><p class="ql-block"> 与男性相对,“好女三六九”中的“三六九”,对应农历三月、六月、九月。这三个月在五行中属“土”,土主孕育、滋养,象征着包容与温和:三月万物生长,土生万物;六月梅雨绵绵,土润四方;九月秋收储藏,土养根基。</p><p class="ql-block"> 女性属阴,古人认为这三个月出生的女孩,能承袭土的温润特质一一性情柔和、心思细腻,善于体谅他人、打理家事,具备“贤妻良母”的潜质,未来更易拥有安稳幸福的家庭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种认知,既反映了古人对女性“温婉持家”的传统期待,也藏着对女孩“嫁得良人、生活顺遂”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其实,“好男二五八,好女三六九”并非绝对的“命格定论”,更多是古人借自然规律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p><p class="ql-block"> 它承载着传统社会对男女角色的认知,也蕴含着“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再读这句俗语,不必拘泥于“月份决定命运”的说法,更应从中感受古人对人性与自然的关联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p><p class="ql-block"> 编辑:云鹰</p> <p class="ql-block"> 俗语:“男占二五八,女占三六九”,啥是二五八?这句话有道理吗</p><p class="ql-block"> 泱泱大国,悠悠华夏,流传了很多的文明史,而俗语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和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以及浩瀚的《史记》等文献相比,其实俗语并没有很伟岸的记载,流传下来也不过一本俗语合集而已。</p><p class="ql-block"> 但是来说,这很多俗语却广泛地流传于民间,为我们老百姓的生活,生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所以来说,俗语是古人的智慧,他包容性很广,有天干地支,有习俗文化,有农耕经验等等。而在今天,我给大家说一个关于数字的俗语。</p> <p class="ql-block"> 老祖宗对数字的“敏感”程度:</p><p class="ql-block"> 要说是跟数字讲究有关的俗语,那可真的是数也数不过来。</p><p class="ql-block"> 以我们现在的科学来看,数字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我们老祖宗是非常热衷于数字的。</p><p class="ql-block"> 就拿俗语来说吧,“生七不娶,暗九不过”属于数字俗语,还有“男占三八必发,女占三八必寡”也属于数字俗语,比如今天说的“男占二五八,女占三六九”也是数字俗语。</p><p class="ql-block"> 当然除此之外,老祖宗对于数字还有更深的研究。而干支纪年中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也是和数字有很多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些民间老人在买楼的时候,也是不买18层的,据说也是根据神话传说中的“十八层地狱”有关。但是来说,并没有科学的道理,只是图心理安慰罢了。</p><p class="ql-block"> 就拿“三”这个数字来说吧,其实在《道德经》中,老祖宗认为“三”是个比较吉利的数字,因为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当然还有,人在过生日时候,老祖宗对于数字也是有一定讲究的,比如什么“过九不过十”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那么俗语“男占二五八,女占三六九”,这句话是啥意思呢,有没有道理,不妨来说一下:</p> <p class="ql-block"> “男占二五八,女占三六九”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男占二五八:</p><p class="ql-block"> 对于“二五八”来说,其实我们按照现代数字的解释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是老祖宗认为,这里的“二、五、八”指的是人所出生的月份,这里的月份指的农历。</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种情况,老祖宗主观的认为,如果男孩生在农历的二月,五月,八月,那么在以后就会有好的运气,所以这也是俗语“男占二五八”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古时候,由于老祖宗的文化受限,他们对于一些事情,对于一些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就用心理安慰表示,当然这也是一种好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男占二五八”的俗语,也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干支纪年法”来确定的。</p><p class="ql-block"> 比如在干支纪年中,老祖宗把十二地支分为十二个月,并用地支,或者属相的形式来表达出来。</p><p class="ql-block"> 老祖宗认为:寅月为正月,卯月为二月,辰月为三月,巳月为四月,午月为五月,未月为六月,申月为七月,酉月为八月,戌月为九月,亥月为十月,子月为冬月,丑月为腊月。以上的月份都是农历月份。</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二、五、八”月指的就是天干地支中的:卯月、午月、酉月。</p> <p class="ql-block"> 那么这“卯月,午月,酉月”有什么不同呢:</p><p class="ql-block"> 其实老祖宗认为,男为“阳”,女为“阴”,如果男孩子阳气过旺,自然也是很好的事情,毕竟男人以阳刚为美。</p><p class="ql-block"> 而农历的“二五八”月,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为旺盛的三个月。所以老祖宗就迷信的认为:如果男孩子出生在,农历的二月、五月、八月,那么就是阳光的,显得生机勃发,“运气”比其他月份要好的多。</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不过是老祖宗的迷信说法罢了,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我们根据科学来看,其实在古时候,如果出生在农历的“二五八”月还是挺不错的。</p><p class="ql-block"> 因为二五八月都属于暖和的一个月,也是果实累累,或者正在耕种的月份,所以这时候出生的小孩子,是不会受到一些为难的事情的。</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在古时候科学匮乏的农耕社会,对于孩子在什么时候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女占三六九:</p><p class="ql-block"> 当然和农历的“二五八”月一样,老祖宗认为,如果女孩子出生在农历的“三月,六月,九月”月,那么也会有比较好的运气,所以这也是俗语“女占三六九”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p><p class="ql-block">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天干地支说法,其实农历的三月,六月,九月,分别对应的是十二地支中的“辰月、未月、戌月”。</p><p class="ql-block"> 老祖宗认为,春天为木,夏天为火,秋天为金,冬天为土,而四季末为土。所以在十二地支中,辰月、未月、戌月在五行中为土,也是四库月。</p><p class="ql-block"> 对于五行为土,其实在古书《易经》中就走记载,是这样写的:</p><p class="ql-block"> 乾为父,为金,坤为母,为土,震为雷,为长子,巽为风,为长女……</p><p class="ql-block"> 当然按照老祖宗的说法,农历的“三六九”月就是五行中的土月,也是女性的月份。</p><p class="ql-block"> 而老祖宗迷信的认为,天为父,地为土,而土能生万物,也是伟大母性的代表。所以女孩子在这几个月出生比较好,其性格就像大地一样宽厚,结婚以后,也是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将来还会嫁个好人家。</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也不过是老祖宗的迷信说法,没有什么道理的,所以我们不足为信。</p> <p class="ql-block"> 写在最后:</p><p class="ql-block"> 通过上述来说,其实俗语“男占二五八,女占三六九”在古时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句俗语也许已经过时了。</p><p class="ql-block"> 不过老祖宗留下了的一些俗语也是精华,对于后人来说应该还是有指导意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