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百村 诗话地名”之儒一村

金刚

<p class="ql-block">主办:新昌县民政局</p><p class="ql-block"> 新昌县慈善总会</p><p class="ql-block">承办:新昌县诗词楹联协会</p><p class="ql-block"> 新昌白云书院</p><p class="ql-block">撰文:吕超波</p><p class="ql-block">摄影:吕跃兵 吴镜虹 吕超波 </p><p class="ql-block"> 吕智贤 贾全发 徐鑫钢</p><p class="ql-block">编审:徐鑫钢</p> <p class="ql-block">  根据民政部“乡村著名行动”精神,新昌县民政局组织开展了“乡村地名、村名、街巷、门牌”等著名行动,并与新昌县诗词楹联协会、白云书院联合组建的行走百村团队合作,走乡村,访百姓,察民情,致力于深挖村名故事、地名故事、民间故事和现代故事,以传承乡村历史文化,宣扬时代精神,推进乡村振兴。这次走访的是儒岙镇儒一村,内容丰富,韵味十足,请大家赏图品诗听故事!</p> <p class="ql-block"> 诗话儒一</p><p class="ql-block"> 村概况:儒一村位于新昌县南部,为儒岙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6千米。东缘104国道,与横板桥村接壤,南与南山村相连,西北与五王村、儒二村、天姥新村(溪下)紧邻,东北与会墅岭村相邻。下辖儒一、大山两个自然村。村域面积230.28公顷,有耕地639亩,其中水田496亩,有茶园366亩,山林1796亩。</p> <p class="ql-block">  该村历代以种粮为主,烟、茶、术为三大经济特产。茶叶曾因群众性科学种茶名闻全国,成为名茶之乡。白术因质优,被国家确定为出口基地。自1955年开始,胶丸厂纷纷建立,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胶丸之乡。该村有烈士潘年初,军中副师干部潘晚伟等。</p> <p class="ql-block">村名由来:</p><p class="ql-block"> 儒一自然村,儒一村村委会驻地。儒岙原名徐岙,徐姓始居,村由姓氏得名。南宋末,是、昺二王避难南逃,一路入灵岭,元兵追急,当地徐氏勤王,抗元兵于关岭,元兵灭徐氏,徐姓村民迁徙天姥山中。后潘氏入迁,天姥潘氏十八世祖潘嘉(哲),元末名儒,受业儒生颇多为名人,潘岳、蔡用强皆其门下,故将其旧址徐岙改名儒岙。建国初,因村大分儒一、儒二两村。儒一自然村约600户人家,1400多人。</p> <p class="ql-block">  大山自然村,位儒岙南500米大山中。村由山得名。6户,20人,潘姓为主,潘氏从儒岙迁此。</p> <p class="ql-block"> 胶丸之乡</p><p class="ql-block"> 在1949年前,儒岙村仅有2家油车手工作坊。1955年,创办省内第一家胶丸企业—新康工业社,法人代表王建铨,社员有潘光明、潘光林和潘柏兴。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儒岙胶丸厂,1963年执行调整方针关闭。1967年,儒岙公社复办为儒岙胶囊厂。胶丸工业的发展,带动其他工业的崛起。1967年,村办电镀厂1家,为胶丸模子电镀加工,1992年产值达32万元。随后,村民办起胶丸模子厂8家、胶丸塑料袋包装厂5家、胶丸包装纸箱厂7家。1992年10月,儒一村与儒岙中学联营,成立儒一胶丸经销公司,经销胶丸企业所需原料。儒一胶丸的兴起,辅射整个乡镇,儒岙镇因此成为全国胶丸生产基地,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二。</p> <p class="ql-block"> 名茶之乡</p><p class="ql-block"> 1963年10月开始,村领导诸喜成、潘锦洲带领村民在上坪岗垦荒种茶,至1978年茶园发展到366亩。1963年茶叶总产量20担,1982年增至1162担,户均达到2担。先后承担完成全国、省和自行设计的科研项目29项。儒一村代表8次出席全国茶叶科技研讨会,1973年村派代表赴北京参加全国茶叶生产会议。1978年,儒一茶场成为“全国茶叶科研网”和“全国茶树化肥试验网”成员。1981年8月,国家农业部部长林乎加视察儒一茶场“天姥一号”茶叶良种时说:“你们的茶场真是高产茶园良种化。”从1967年起,10年内接待农业部、商业部、外贸部、供销总社和中国茶科所等单位及各省(市)县的参观、考察代表10万多人次。以章柏波为主,一大批村民投入各种各样的试验,一边搞试验,一边写论文。论文《利用土农药防治茶树害虫》被编入《茶树病虫防治》一书。近年来,提高名茶产量的同时,积极开发名茶深加工,使名茶附加值不断提高。</p> <p class="ql-block"> 白术出口基地</p><p class="ql-block"> 儒一村白术种植历史悠久。白术称“越州术”,享有“道地药材”“北参南术”之盛誉。儒岙山地气候凉爽温润,土层深厚带酸性,适宜白术种植。白术因量多质优闻名,全国各地商家都前来采购。1959年11月上旬,在儒岙召开全国白术产销会议,有北京、江西等15个省市71位代表参加,推广优质高产经验,儒一村等定为出口白术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 悠久的集市历史</p><p class="ql-block"> 民国7年《新昌县志》儒岙市以三、八日为市日。1924年改每月农历三、八为二、五、八市日。解放后,儒岙区供销社、粮管所等在儒一村设立,农副产品聚散更为方便。牛交流远近有名,天台、东阳的贩牛客都赶来。至1989年改为日日市,2000年又改为逢二、五、八市日。儒岙综合市场于1992年6月建成,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设摊位152个。儒岙名茶特产市场于2002年10月建成,建筑面积1693平方米,59个摊位。商店由原有60余家,发展到200多家,加上众多的摊贩,每日人来车往,一派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 儒村八景</p><p class="ql-block"> 坐落在天姥山主峰拨云尖西南麓,源于甽塍之溪水穿村而过,经彼苍庙前,其间形胜幽绝,自古有“儒村八景”名之,曰:苍岭通烟、琅琊落照、双尖耸翠、文石叠阜、一字开屏、古柏临清、笔架连峦、仙棋布局。</p> <p class="ql-block"> 特色民居</p><p class="ql-block"> 儒一村居民,潘氏居多,其民居,最初集中在山岙里,村前一条小溪,东南面朝天姥山主峰拨云尖,素有“大旱三分熟,大乱三分平”之谚。老民居以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高不过两层,有名的有仪政堂、致和堂、鄂北堂、诒燕堂、徙绍堂、绍芳堂、谷裕堂、怀永堂、瑞茂堂、亦爱堂、学山堂、世慎堂、绳武堂、世仁堂、水阁堂、三获堂、五福堂、环山堂、隐山堂、善继堂、上德堂、叶中堂、寿春堂、景山堂、吉禄堂等,还有旗杆台门、塘等台门、高台门、二房台门、六房台门,等等,约30来座。众多古祠古台门都诉说着历史故事。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居逐渐呈蜂窝状向溪东南发展,扩展到104国道边,建筑材料以砖混为主。</p> <p class="ql-block"> 彼苍庙</p><p class="ql-block"> 在儒一村口岙口桥边,庙名出自《诗经·国风》:“彼苍者天”。原址在会墅岭村,明万历年间移至今址,屡经修葺。至民国时期,彼苍庙有五殿二阁,前殿、主殿、后殿在南北轴线上,东侧有马殿(马殿楼上为魁星阁)、文武殿,西侧有偏殿。前殿,又名三王殿,尊奉会稽禹王、彩烟荣王、嵊县相王。主殿,即禹王殿,供奉大禹王。后殿,为观音阁,供奉观音大士。文武殿供奉梓童文昌帝君、武曲关圣帝君;偏殿供奉龙王等神像。1953年至1993年的40年间,为儒岙粮管所使用。儒岙粮管所搬迁后进行重修。保留马殿,楼上魁星阁改为太白楼,纪念李白《梦游》诗唱响天姥山。文武殿改为谢公殿,塑手握书卷的谢灵运形像,纪念谢灵运伐木开径打通天姥山功绩,偏殿处建起关公殿、魁星阁。后殿观音阁雕梁画栋,十分精致。每年农历六月廿九、十月廿六庙会期间,儒岙镇街上摊棚林立,民间文艺纷呈,演戏通宵达旦,天台、磐安等邻县的群众也来赶会看戏。庙前岙口桥横跨溪上,溪涧中有石井。那井水却不是溪中之水,而是地下泉水,长长井圈升到上面一石桥中央,井栏加盖,便成了桥板,取水时掀开石板即可。这就形成了“井上有桥,桥上有井”的独特景观,堪称一奇。彼苍庙内数枝古柏虬枝斜伸出外,下部瘦骨嶙峋裸露,似无根系入土,而枝叶苍翠,成为“儒村八景”之一的儒岙“古柏临清”。199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2008年9月,彼苍庙庙会列入新昌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  彼苍庙香火很旺,民间有谚:“修行修一世,勿着彼苍庙里坐一时”。相传有一财主,他心想后代人丁兴旺,刚成年就修行做好事。可他娶了三个老婆,五十多岁了仍旧膝下无子。这年六月廿九日,他来彼苍庙拜禹王菩萨祈求明年生个儿子。第二年三月,这个财主的第三个老婆果然生了个儿子,他十分高兴,大办酒宴庆贺,在席间,他感慨地说:“我为生儿子,不满二十岁就开始行善,念经拜佛,没生下儿子,去年我去儒岙彼苍庙拜菩萨求子,在禹王菩萨仓内坐了一会儿,就生了个大胖儿子。真是修行修一世,不如板苍庙坐一时。”。从此,来彼苍庙拜菩萨的,都会在菩萨仓里坐一会。</p> <p class="ql-block"> 太平庵</p><p class="ql-block"> 太平庵,位于儒一村东南山坡上,靠清凉桥边,原名清凉庵。元朝末年,相传朱元璋击败方国珍,曾过此地,意追杀原居徐岙、现逃至石磁一带深山冷岙的徐氏族人。清凉庵高僧闻知,头顶香盘,跪地拦路劝谏,并在庵内备上丰盛的酒菜款待。朱元璋听劝后就下了道不得滥杀无辜的军令,从此军纪严明,徐岙百姓躲过一劫。</p> <p class="ql-block">  后来朱元璋登上了帝位,成了大明的开国皇帝,从此天下太平。便赐金银千两,把清凉庵重修一新。并亲笔题了“太平庵”三个大字,此后清凉庵便改成太平庵,太平庵的名声开始传遍天下。民国时期,太平庵尚存山门、正殿、后殿、两厢等,有殿宇36间,僧侣3人。20世纪60年代,用作粮库,僧人移并新昌大佛寺。</p> <p class="ql-block"> 浣溪沙•谒彼苍庙,大雨</p><p class="ql-block"> 吕伯贤</p><p class="ql-block">梅雨连宵意未休,登门不惮雨浇头,一生心迹作停留。</p><p class="ql-block">庙祝殷情延客坐,财神那得满天求,行囊自背莫装愁。</p> <p class="ql-block"> 儒一村</p><p class="ql-block"> 王洋海</p><p class="ql-block">屋排山岙鳞鳞瓦,烟袅岭头逸逸纱。</p><p class="ql-block">光大儒风传有道,耕精田地续无涯。</p><p class="ql-block">台门坐对书声漏,店户连楹酒旗斜。</p><p class="ql-block">闹了新区深巷冷,世情流变不须嗟。</p> <p class="ql-block"> 清平乐•彼苍庙小悟</p><p class="ql-block"> 袁铁军</p><p class="ql-block"> 彼苍庙宇,碧水环丛树。世代庶元尊大禹,谢客关公共聚。</p><p class="ql-block"> 古亭古殿辉煌,人来人往安详。谁个为民崇敬,清香明烛绵长。</p> <p class="ql-block"> 拜谒彼苍庙</p><p class="ql-block"> 高锡苗</p><p class="ql-block">​古庙清幽号彼苍,佛仙共敬列多堂。</p><p class="ql-block">禹王治水十年久,灵运作诗千句长。</p><p class="ql-block">太白神游赞天姥,观音送子助娇娘。</p><p class="ql-block">果然此处非凡地,古柏俯身犹绿墙。</p> <p class="ql-block"> 大雨走百村</p><p class="ql-block"> 唐樟荣</p><p class="ql-block">拜谒彼苍大雨中,归来禹王见神功。</p><p class="ql-block">途中已见雨意散,至家晚霞映彩虹。</p> <p class="ql-block"> 谒彼苍庙</p><p class="ql-block"> 俞德宽</p><p class="ql-block">山岙儒人集,彼苍名八城。</p><p class="ql-block">神灵光照殿,古柏影摇灯。</p><p class="ql-block">岙口桥亭景,禹王庙会情。</p><p class="ql-block">福缘何日到,坐夜待天明。</p> <p class="ql-block"> 彼苍庙</p><p class="ql-block"> 王洋海</p><p class="ql-block">画梁雕殿祈禹王,匾额丹书曰彼苍。</p><p class="ql-block">古柏偃斜生逸气,石桥横卧接禅光。</p><p class="ql-block">谢公楼并青莲阁,木屐声催诗韵香。</p><p class="ql-block">敬重圣贤人有意,非因一拜卜丰穰。</p> <p class="ql-block"> 五彩儒一村</p><p class="ql-block"> 袁铁军</p><p class="ql-block">天姥诗峰笔架山,宋村儒一出其间。</p><p class="ql-block">绕乡八景乾坤色,穿境奇溪富裕湾。</p><p class="ql-block">茶叶名声飘九土,沃洲白术列仙班。</p><p class="ql-block">天时地利润徐岙,尤得人和开笑颜。</p> <p class="ql-block"> 赞儒一村志</p><p class="ql-block"> 俞德宽</p><p class="ql-block">一支神笔舞共天,情在淋漓水墨间。</p><p class="ql-block">收集百年忘轶事,乡村记忆种南山。</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儒一村印象</p><p class="ql-block"> 高锡苗</p><p class="ql-block">​地处山前地理优,交通便利尽车流。</p><p class="ql-block">​新城气魄新楼列,古镇雄风古宅幽。</p><p class="ql-block">​无数农田仍获利,诸多工厂俱增收。</p><p class="ql-block">​经商有道繁花放,文化无边硕果稠。</p> <p class="ql-block"> 诗话儒一村</p><p class="ql-block"> 徐鑫钢</p><p class="ql-block">天姥山南名不虚,千畦茶陇接平墟。</p><p class="ql-block">胶丸业振神州地,古市风喧盛世居。</p><p class="ql-block">八景幽奇藏胜迹,三堂错落蕴诗书。</p><p class="ql-block">彼苍香火延文脉,更有贤声继厥初。</p> <p class="ql-block">儒一环境美,故事尤其多,名声也显赫。欢迎打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