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悦实之光 温暖映记——我的教育故事”系列报道(一)

景行柳东校区黄连芳

<p class="ql-block"><b>TEACHERS'DAY</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悦实之光 温暖映记——我的教育故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系列报道(一)</b></p> <h3>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柳东新区实验小学特别推出“悦实之光 温暖映记——我的教育故事”系列报道,旨在深入发掘并讲述那些发生在校园里、课堂上、师生间的动人故事。“悦”,是喜悦,是教学相长中迸发的智慧欣喜,是见证成长时收获的由衷欣慰;“实”,是朴实,是日复一日的默默耕耘,是于细微处显现的真情实意。“光”,则是每一位教师从教生涯中,那些闪烁着师德光辉、折射着教育智慧、温暖了岁月与心灵的瞬间。</h3></br> <h3><strong>不要牵着流泪的蜗牛去散步</strong></h3></br><h3>——唐老师的教育故事</h3></br> <h3>柳州市柳东新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唐玥琳</h3></br><h3>九月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棂,在黑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在一年级教室里,唐老师正带着孩子们读拼音,清脆的童声如溪流般欢快流淌。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角落——一个小男孩正低着头,似乎是想要努力蠕动嘴唇,嘴唇却仿佛被禁锢一般,总是无法开口。</h3></br><h3>唐老师不禁回想起前几天在微信上与小华妈妈的对话。这个叫小华的孩子,已经连续几天在家里练读拼音时悄悄流泪了。每当轮到他朗读,那些弯弯曲曲的字母就会变成缠在一起的线团,让他的声音卡在喉咙里。课后,唐老师轻轻走到他身边,发现作业本上满是橡皮擦得漆黑的痕迹,就像孩子被挫伤的自信心。</h3></br><h3>“老师,我是笨孩子吗?”小华仰起脸,睫毛上还挂着泪珠。这句话像针一样刺痛了唐老师的心。她想起有人说过的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只是有些星星暂时被云层遮住了光芒。</h3></br><h3>从那天起,每天课间时分,办公室里总会响起耐心的领读声。唐老师特意准备了卡通图案的拼音卡片,把声母韵母编成童话故事:“你看,b像不像小熊猫鼓起的肚子?p就是它吹出的泡泡呀!”当小华念出“b-a-ba”时,唐老师会变魔术般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漂亮的熊猫徽章;当读对“m-a-ma”时,唐老师就会摸摸小华的脑袋,给予他毫无保留的夸奖。</h3></br><h3>进步并非一蹴而就。有一次,小华连续读错好几个音节后突然好似泄了气的皮球一般猛地蹲到地上,不小心带得桌上的彩色铅笔也滚落一地。“拼音怎么那么难呀!”小华的眼中噙满了眼泪,满是无措的清澈双眼让唐老师的心也随之一颤。唐老师蹲下来帮小华把铅笔一支支捡起来,柔声对小华说:“知道吗?老师小时候学拼音用了整整三个月呢!你看这些铅笔,每支颜色不同,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别着急,慢慢来,你一定可以把拼音学好。”</h3></br><h3>渐渐地,原来读词语拼音都会读得磕磕绊绊的小华把长句子读得越来越顺了,作业本上的A等也越来越多。当在课堂上看到小华自信、大胆举起的小手,唐老师忽然想起了那句话:教育不是牵着蜗牛拼命赶路,而是陪它一起发现沿途的露珠与晨曦。当你牵着一只蜗牛散步时,你不妨多给它一些耐心,至少,不要牵着一只流泪的蜗牛去散步。</h3></br> <h3>如今走在校园里,唐老师在经过一年级一间间教室时常常停驻脚步——不是倾听琅琅书声,而是为了倾听那些沉默的声音。她知道,每颗星星都有属于自己的轨道,而教育者就是要成为守候在夜空下的点灯人,用足够的耐心与智慧,等待每朵云彩后面的星光重新亮起,直至汇成璀璨星河。</h3></br><h3>唐老师始终相信:教育最美的样子,是让每只“蜗牛”都能按照自己的步调,最终爬过成长的路标,在属于自己的时区里,迎来灿烂的日出。</h3></br><h3>如今,小华在班级里也许不是最闪耀夺目的那颗星星,可眼中的光芒却越来越灿烂,越来越自信。唐老师无声地在教室内踱步,耳畔书声琅琅,朝气蓬勃。窗外,酷暑将消,秋阳正好。</h3></br> <h3><strong>以爱为桥,以智领航</strong></h3></br><h3>——张老师的教育故事</h3></br> <h3>柳州市柳东新区实验小学数学教师 张菲菲</h3></br><h3>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独当一面的沉稳,张老师已在我校教育岗位上坚守11年。作为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她以扎实的专业功底点亮学生的求知之路,用温暖的教育初心凝聚班集体力量,书写了一段“教学相长、双向奔赴”的育人故事。</h3></br> <h3><strong>深耕课堂:让数学从“难懂”到“有趣”</strong><strong></strong></h3></br> <h3>刚接手班级时,张老师发现不少学生对数学心存畏惧,班级成绩在年级中游徘徊。她没有急于施压,而是沉下心与学生“磨合”:课间主动和孩子们聊“最头疼的数学题”,作业本上写下“你的思路很特别”的鼓励,还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设计“分层任务单”。<br></br></h3></br><h3>为了打破数学的“抽象感”,张老师把课堂搬进生活:用超市购物计算折扣讲解百分数,用钟面转动分析角度问题,甚至带学生用积木搭建几何模型。她还大胆改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围坐讨论、上台讲解,让“单向灌输”变成“双向探究”。在一次公开课上,学生们围绕“可能性”问题各抒己见,自主探索总结出解题方法,这堂课不仅让张老师斩获教学一等奖,更获评“最具探究性课堂”,赢得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如今,她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稳居年级前列,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这门曾经“头疼”的学科。</h3></br><h3>守护成长:让班级从“散沙”到“港湾”</h3></br> <h3>接手班主任之初,张老师面对的是十足的“乱摊子”:课桌歪扭、地面脏乱,早读铃响后教室依旧嘈杂,课代表急得团团转;家长群里,关于孩子打闹、作业安排的质疑声不断。看着这盘“散沙”,她暗下决心:一个月内稳住秩序,拿下流动红旗!</h3></br><h3>那段日子,她全身心扑在班级上。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陪早读,手把手教学生整理课桌;课间调解纠纷、接待家长,忙得脚不沾地;放学后逐一向家长反馈情况,常常天黑才离校。努力终有回报。当班级获得流动红旗时,孩子们欢呼相拥。家长群里满是感谢,有位家长私信她:“终于看到希望了!”看着孩子们小心翼翼挂上红旗,她知道,大家的信心总算立起来了。</h3></br><h3>此后,她和孩子们制定管理办法:实行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孩子参与班级管理;每天用十分钟讲评表现,奖优促改。她从不用“统一标准”衡量学生:对胆怯的孩子,用“主动举手”等小进步鼓劲儿;对调皮的孩子,借“帮同学搬书”等闪光点引导改正。“每个学生都是‘待发光的星’,我要帮他们找到方向。”这是她常说的话。</h3></br><h3>她还推行“小组互助”,让数学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坚持“每周心里话”,一对一倾听学生心声;和家长沟通时,多分享孩子的闪光点,兴趣爱好等成长细节。渐渐地,调皮的孩子懂了规矩,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班级获评市级“文明班集体”,成了学生安心的“第二个家”。</h3></br><h3>11年光阴流转,当被问及育人秘诀时,张老师笑着说:“没有捷径,不过是把学生放在心上,陪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如今,这位始终怀揣初心的教育者,仍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她用数学的严谨教会学生思考,用班主任的温柔陪伴学生成长。未来,她将继续以爱为犁、以专业为种,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守护更多学子走向属于自己的明亮未来。</h3></br> <p class="ql-block">策划:张莉 唐瑜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唐玥琳、张菲菲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唐玥琳、张菲菲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审稿:唐艺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编:任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黄连芳</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VtDTtqou0lzG7IBGVeSH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