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父亲遗留下的日记本,从1960年9月开始,一直记录到父亲生前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记除了记载平日的生活琐事之外,还记录了每天锻炼的运动量、天气状况、单位日常发生的事件等等。</p> <p class="ql-block"> 父亲于一九五七年从沈阳市辽中县中学毕业颁发的《初中毕业证》。</p> <p class="ql-block"> 这张《初中毕业证》的背页,居然还有毕业考评成绩,成绩是按五分制评定的。上面显示除了如今的数理化语文等科目外,居然还有动物、地理教学法等如今极其少见科目。</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文化大革命的1966年被错误地打成右派,这是之后父亲写的申诉材料,并记录在父亲这本笔记本中。</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的《教育事业人员残废抚恤证》和申报残废鉴定登记表。</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日记本里留存的已经废弃的二角人民币和一张一九七六年代医院诊断书。</p> <p class="ql-block"> 这个上个世纪乘火车经常使用的票据,如今已经成了历史遗迹,那是本溪至沈阳的普通火车票才一元五角。</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夾在父亲日记本里的汇款单,时间超过了五十年,现在基本上只有到邮政博物馆里能看见这种东西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家每户都使用过的肉票,电车月票,还有一张军分区食堂使用的一分钱的餐票。</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本溪汽车公司的车票收据,那时公共汽车每次费用是八分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同时期的本溪市电车交通公司车票票据,之后不久本溪市电车、汽车合并成了一家,这些票据成了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本溪市物资局每年下拨给各个中小学的过冬保暖物资的下拨单据。</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爷爷去世后,父亲的原籍沈阳市辽中县肖寨门人民公社肖寨门大队革委会出具的关系证明。</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近五十年前一封书信,当时本溪市民日常生活比较窘迫,从书信的内容就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爷爷病危时,由父亲老家发出的加急电报,现在都难得一见了,年纪小的几乎不知道这种东西!</p> <p class="ql-block"> 这一件事却是我所知晓的,但却与日记记录大相径庭。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曾发现父亲左手环指屈肌挛缩、不能伸曲。就曾询问过父亲原因,父亲只说是一次给学员做示范动作时,从双杠脱手坠地受伤所致。而我从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了两张工伤审批表和一本《教育事业人员残疾抚恤证》,上面详细地记录了父亲左手环指受伤过程:是一次在单位值更时,遭遇歹徒偷窃,父亲在与之搏斗时左手受伤,后经治疗仍活动受限。</p> <p class="ql-block"> 父亲凭生自然、不事矫饰,何曾想这个“老实的好人”却最终成了“右派”并被归于“牛鬼蛇神”之列,多次受到人身攻击。据母亲讲:当时父亲单位的走廊、办公室的墙壁、柜门、座椅、凳子都被贴满了大字报……不久父亲被下放到本钢仓库、校办农场、桓仁县五里甸子镇等地进行劳动改造。但父亲一直认为这是一起错误冤枉,多次上书申诉,最后一次申诉的时间是1972年2月9日,父亲将申诉材料完整地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中。字里行间表达自己迫切心情和不解的疑惑,这件事父亲至终也没有与我提及过,如果不是这本日记,我根本不可能把父亲与“右派”分子联系起来。</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父亲读初中时使用的《自然地理》课本,课本内容比现在丰富多了,基本上是苏联版本的翻版。</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第一次全国范围考试的语文卷子原件,父亲收入到他的日记本里。</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父亲骑自行车违章被罚款收据。</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本钢总医院X光检查时的定额费收据,如今极难一睹芳容。</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父亲读初中时的《自然地理》课本,父亲一直保留着,在课本的后页上,还留存着父亲当时教我认字所写下的汉字,令我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京雍和宫票据和价格。</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参观成都避暑山庄、承德离宫票据和当年的价格。</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到北京参观人民大会堂、前门和长城的票据。</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于一九七四年参加本溪市体育工作会议《会议证》和使用过的本溪平顶山森林公园《登山卡》。</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援疆期间,父亲挂念我的状况,写下的本溪和新疆日落对比表,并一直保留着笔记本中,令我哽咽不已。</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在日记本中记录的辽宁省各地区洪水灾难受灾情况汇总。</p> <p class="ql-block"> 这是已经被扒掉的本溪火车站右侧,也是过去的出站口。火车站树立的广告牌上面写到:“本溪市高中频电炉厂接待处”,这其实是本溪市113集体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如今113集团公司早已经倒闭破产。</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去北京串联时,当天的《人民日报》新闻图片,父亲裁剪下来,夾在日记本里,成为一生最重大经历。</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喜欢的一首歌《小白杨》,我援疆期间特意去了一趟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小白杨哨所,那就是《小白杨》歌曲的诞生地,以了却父亲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日记本里一个报纸剪贴,反映1996年5月份降低后的存款利率,即便是降低后的活期利率也比现在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高出两倍。</p> <p class="ql-block"> 这个照片还是本溪市市府广场尚未分南北两部分拍摄的,当时每个星期天,市府广场变成了大市场,曾一度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北京定陵地下宫殿参观卷,票价为一元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四十五年前的《工农兵》画报,那时刘少奇刚刚被平反。</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94年的辽宁盘锦市医巫闾山景区套票,票价为八元。</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张统考数学试卷,不知道为何父亲一直保留着。</p> <p class="ql-block"> 这是文革串联期间,父亲在北京买的交通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在本溪市体校当教练时使用过的《足球竞赛规则》手册,出版的时间是一九七九年。</p> <p class="ql-block"> 这是沈阳出版的《辽宁青年》杂志优秀读者奖励贺卡,时间是一九八九年六月。</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在沈阳的辽中县就读初中,所以一直对辽中县(现在的沈阳市辽中区)感情颇深,一直关注辽中县的发展和新闻。</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九六六年国庆,我就是这一年出生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来到本溪入职后,手绘的当时本溪市区地图。</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九月二十四日九时四十分,父亲离开本溪,乘坐364次绿皮火车前往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接见。</p> <p class="ql-block"> 这是文革串联期间,父亲到北京亲眼看见毛主席后,记录的当时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这是文革期间,父亲下发到桓仁县五里甸子镇和草河城公社留下的手绘地图。</p> <p class="ql-block"> 父亲每天都进行锻炼,几乎达到雷打不动的地步。这是记录当时每天登望溪公园纪念碑散记。</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九六四年一次游行集会前,组织过程中一段过程对话实录。</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在本溪某中学十年校庆时,写下的校训:发奋读书,增强体质;团结友爱、诚实勇敢。</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九七六年的一封书信,信纸上还留有毛主席语录。</p> <p class="ql-block"> 这是建国初期,为了扫盲,中国进行了汉字简化改革,不少文字都进行了简化,如今已经废弃。</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九六九年元旦当天,父亲正在下放到本钢仓库进行改造时,写下的内心感受。</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文革串联期间,敬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所抄录的碑文和简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本溪市颁发的《自行车证》,父亲第一辆自行车是白山牌28型,之后又买了同品牌的28型加重车,我曾骑这辆车,从本溪到过辽中县,共350里地。</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1997年被评定为中级职称(一级教师)。</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在1992年被评选为“先进个人”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 这张沈阳站的票据估计很多人没见过,当年沈阳站候车室开设空调系统,并非无偿使用,而是每次候车要付2元钱空调费,真是感慨!感叹!</p> <p class="ql-block"> 这封信的地址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曾是解放初期本溪市第一批住宅楼我家居住地址。</p> <p class="ql-block"> 父亲阅读史料时使用过的《新华字典》。</p> <p class="ql-block"> 这是疫情期间,父亲从《辽沈晚报》剪下来的一则新闻。其实父亲一直想去看看杭州的西湖,可惜没能实现,令我痛悔啊!</p> <p class="ql-block">父亲留给我一本“书”。</p> <p class="ql-block"> 父亲遗留下来的日记中的一本,记录了从1993年到1997年间5年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经历。</p> <p class="ql-block">父亲就是一本“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