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水的邂逅 ——都江堰、九寨、黄龙游记

杨卫国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p class="ql-block">四川九寨沟、黄龙的山水美景,早已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杨卫国工作时多次到过成都、兰州,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一睹九寨沟的风采,成为遗憾。今年下定决心早早的预定了九寨、黄龙游玩线路,只等在入秋后的季节前去游玩。</p> <p class="ql-block">9月18日,迎着初升的太阳前往北京首都机场,乘坐9点的航班赶赴成都天府机场,开启了四川九寨、黄龙的旅程。</p> 首都机场T3航站楼里出行的人流络绎不绝。 <p class="ql-block">九月初的甘南游时,结识了上海团友孙、李夫妇,这次也相约一起去九寨沟。旅行社根据我们四人的具体情况,选定了成都—都江堰-松潘古城—九寨沟(宿九寨沟口2晚)—黄龙—成都的5天4晚旅游线路,安排五座SUV车,一位当地司机兼导游,行程三天用车,加首尾专车接送机。</p> <p class="ql-block">两个多小时的航程,中午11:30平安落地成都天府机场。</p><p class="ql-block">接站师傅小文准时接送我们到旅行社安排的酒店,地处成都闹市中的丽柏酒店春熙路店。下午与旅行社合同员走流程—签合同—接洽出行的车辆号码、司机兼导游小马师傅。<br></p><p class="ql-block">⬇️酒店窗外的成都市</p> 到成都一定要从享受物美价廉的美食开始😁!<div>下午,王立青常驻成都的师妹做东,邀请我们与在成都的水电八局老友们聚会。聚会安排在九尺赵老四火锅食府。</div> 定居成都多年的许师妹(左),热情好客,水电八局来客必招一番👍。右手边的谢师妹虽家居北京,因随夫来成都开会,我们得以成都相会。三个当年在水电八局机关技术处的描图员,相聚在成都实在难得。 与许师妹夫妇合影。师妹的夫君陈先生是高校毕业分配到水电八局工作,那时因我已调离,并不熟知。后来夫妻俩调离水电八局,在四川深耕这片水电沃土,事业发展的很好。 与谢师妹夫妇合影。师妹的夫君吴先生也是高校毕业分配来水电八局,后到北京发展,成为水电坝工专家。 与韦同学合影。 席间,大家回忆谈起在八局工作期间的往事,共同的经历让大家情绪激动,热闹非凡。相聚总是短暂的,情谊却是长久的! <div><br></div><div><br></div>第二天(9月19日)司机小马师傅早饭后到宾馆接我们出发,去看我们祖先治理江水的典范——都江堰! 成都也是一个堵车的城市,我们一路向西驶出市区,去距离成都市约60公里的2200多年前建成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王立青曾多次来都江堰,每一次都是带着无限崇敬之心来拜谒水利先祖!<div>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 256 年 ~前 251 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一直使用到现在,至今仍是四川盆地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div> <br>都江堰景区大门边有个南桥,这是绕都江堰景区大圈才需走过的桥,桥头修建的很有特色。整个都江堰景区共有 7 个景群、56 个景点,我们选走路最少的、最需要看的景点。 都江堰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青城山——都江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无边界围墙的世界遗产。 秦朝以后历朝历代皆对都江堰进行了整修和扩建,1930-—1932 年间建起离堆园。新中国成立后,伏龙观、堰功道、清溪园等纪念性景观先后改造建设。<div>⬇️园区的伏龙观内展示有东汉时期纪念李冰的石刻像。<br></div>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登高看到的都江堰,它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工程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工程控制进水量——宝瓶口与飞沙堰。我们的祖先以高超的智慧消除了岷江带给成都平原的水患,并将岷江水自流灌溉给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了天府之国。 <div>内江里看外江上的鱼嘴渠首,并以此为背景留个影。</div> 宝瓶口的离堆 站在分水堤的鱼嘴上,看到岷江水被四六分水、二八分沙,右侧江水流入内江,用于灌溉。飞沙堰用于应对洪水和泥沙,这精妙的工程设计高效运行了2200多年,不禁感叹先辈的智慧! 视频看鱼嘴分流的水,流经宝瓶口进入内江河道。 宝瓶口边的飞沙堰,有座安澜索桥,一侧横跨岷江一侧横跨宝瓶口的飞沙堰,始建于宋代以前,全长约 500 米,因其年代久远被誉为 “中国古代五大桥梁”。 目前横跨岷江的部分已关闭,另一侧走游客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桥桩、钢索吊桥,被称为“夫妻桥”。过桥上山就是二王庙,可以俯瞰都江堰全景。 二王庙景区艰难的上山路。 快要登上庙顶了。 二王庙的大殿,殿内贡奉有李冰父子像。 山顶现在还有了一座财神殿,这里香火气十足,进出的香客也都愿意敬上一炷香祈求自己财源滚滚。 二王庙山顶可看都江堰全貌。 鱼嘴口分水。 匆匆一瞥,很难展现都江堰工程的全貌,而都江堰的历史地位是载入史册的,充分展示了我们祖先利用江河、控制江河的智慧和能力。<div>⬇️俯瞰都江堰视频</div> 吃过午饭旅行车载着我们一路向北,赶往以水的美丽而著称于世的九寨沟。 路边的景观提醒我们车子已进入阿坝州地界。 从汶川后就没有高速公路了,司机说后面的200多公里的国道,车子将要走5个多小时。 经过十几年建设,沿途已经看不出“512"大地震后被破坏的样貌。 沿途不时看到修建在岷江干流上的水电站。这里是我国水电开发基地,路边闪过的高压铁塔将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 路边看到羌族村寨的碉楼。 汶川还是大禹的故里 途径松潘古城。松潘古城又称松州古城,是一座拥有 1400 余年历史的边陲重镇,被誉为 “川西门户” 和 “高原古城”,海拔 2850 米。<div>⬇️这是古城的侧门。</div> 古城内的制高点。松潘古城始建于唐武德元年(公元 618 年),因唐代在此设松州都督府而得名,是古代 “岷山道”(丝绸之路河南道)的重要节点。 明代大规模扩建后,松潘古城形成内外双城格局,成为控扼川、甘、青三省的军事要塞。1941 年遭日军轰炸受损,后经多次修复,2001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城墙为明代遗存,总长 6.2 公里,最高处 12.5 米,厚达 31.5 米,是中国西部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卫城城墙之一。古城墙以糯米灰浆砌筑,坚固异常。 现存四座城门尤为壮观:北门 “镇羌门” 进深 31.5 米,超过北京故宫城门;南门 “延薰门” 高 8.8 米,保留完整瓮城,被誉为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门”。城门浮雕以 “海马踏波”“鹿鹤同春” 等吉祥图案为主,兼具军事防御与艺术审美价值。 松潘古城曾见证唐蕃之战、以及文成公主和亲的历史事件。古城入口处立有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塑像,纪念唐蕃和亲的历史。 打卡松潘古城后,旅行车继续在蜿蜒的国道上飞奔。 晚上8点半赶到九寨沟口的酒店。 虽然已经入夜了,但景区入口还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1986年10月王立青来过九寨沟,那时景区刚刚开放,到处都在建设中,就住在这沟口的活动房子中。如今这里建起了一片酒店。 20日一早,小马师傅将我们送到九寨沟景区入口。 游客已经很多了。据介绍九寨沟每日接待量最高为4万人,旺季最高可到6万人。我们到的当天游客量达到了2.2万人,显然不是旺季。 游客排起了长队等候接送的观光车。景区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输送能力,几万人的游客,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序输送分配到各个景点。 九寨沟可看的景点很多,1986年王立青来时因是工作,从碧口水电工地的水电五局开来一辆大巴士,在九寨沟里转了几天,后因高原反应身体不适提前返回。这次我们乘坐九寨沟内的景区车,基本能够在一日内完成精华景点的游览打卡:诺日郎游客中心→原始森林→箭竹海(晨雾倒影)→熊猫海→珍珠滩→诺日朗中心午餐。再从诺日朗中心→长海→五彩池→犀牛海→树正群海→盆景滩→诺日朗中心。 我们是来九寨沟看水景的!根据经验,我们没有上到原始森林(一个是海拔高再一个是没有水可看),而是在箭竹海下了景区车开始游览。<div>只见这里远处高山云雾缭绕,近处白水河的源头从草甸中缓缓流过,这次来九寨沟周围的山色还未到达五彩时分,但也呈现出不同别处的艳丽美好。</div> <div>箭竹海是九寨沟风景区内的一个著名景点</div> 资料显示箭竹海,海拔约 2618 米,面积 17 万平方米,水深 6 米。 因湖岸四周广有箭竹生长而得名,箭竹是大熊猫喜食的食物,这也是箭竹海的一大特色。 湖面开阔而绵长,水色碧蓝,湖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出蓝天白云、青山和周围的树木,人在湖边,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 ⬇️翻找出1986年10月王立青在九寨沟的照片,别看人啊...... 看水色🤭!那多彩的山色映照在水中的美丽景色,深深烙印在脑海中,从此不敢再走近九寨沟——生怕破坏美好的印象。这次是39年后的再次来九寨沟,差别还是挺大的,感觉那时候海子的水更深,而且没有栏杆,我们可以离海子很近的地方拍照。 走在海子边,人在画中游,影成水中景,水中倒影出山的色彩。九寨沟的海子,因为水中有被钙化的枯木,形成奇特的 “珊瑚树” 景观,而在腐木上又可见一些新生的树,被称为腐木更新,或枯木逢春、再生树,给湖水增添了层次不同的色彩,更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延续。<br> 箭竹海流向下游,有丛林与地质断层,就形成了水头不高的弧形瀑布。<br> ⬇️这张是1986年10月的照片,看那时候水流多大! 一路下行,见栈桥边水流四溢地流淌着。因为坡降较大,水不能被阻拦住,在树丛中顽强地流下去。水遇平则缓、遇坑则平、遇坡则泄...... 随势变化,幻变出多种形态和不同的色彩。太喜欢这灵动的水啦! 步行往下走,不到1公里就走到熊猫海。湖底有多处钙华堤埂,形成独特的地质构造。因历史上常有大熊猫在此活动、饮水而得名。当地传说中,大熊猫最爱来此游荡,湖边岩壁纹理与水下黑石相映,仿佛憨态可掬的熊猫身影,增添了神秘色彩。 熊猫海的湖水以蓝绿色调为主,随季节、天气和光线变化呈现奇幻色彩。夏季湖水充盈,呈现深邃的孔雀蓝;冬季水位下降,露出金黄色钙华沙滩,形成 “沙漠绿洲” 的独特景象。<br> <div>阳光直射时,湖面波光粼粼,倒映蓝天白云与层林,如同一幅流动的油画。<br></div> 乘景区车来到这泓像镜子般清澈的海子,是九寨精华的五花海。五花海的湖水以奇幻的色彩层次和神秘的生态系统闻名于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核心景观。 五花海是第四纪冰川刨蚀形成的冰碛洼地,经钙华沉积和微生物群落共同作用,形成独特的 “彩色湖泊”。湖底钙华层厚达 3-5 米,富含碳酸钙的泉水从湖底涌出,与藻类、沉水植物形成化学反应,造就蓝、绿、黄、橙的渐变色彩。 ⬇️五花海视频 这是珍珠滩(及珍珠滩瀑布),是九寨沟核心景观之一。静静的流水在这里因遇坡面钙华滩,水流撞击坡面激起一个个小水花,如同无数珍珠在坡面上跳跃滑落,而得名珍珠滩。 珍珠滩是钙华地貌的典型代表,由碳酸钙沉积形成的扇形滩面长约 100 米,坡度 20 度。当清澈的水流漫过凹凸不平的滩面时,被多孔的 “生物喀斯特” 结构分割成千万颗水珠,在阳光下闪烁如珍珠。 ⬇️这是39年前的珍珠滩,那时候的水流比现在大,还可以租穿高筒水鞋走在现栈桥里面相对平缓的滩面,脚下水流冲击的独特感觉记忆犹新。 <p class="ql-block">珍珠滩,浅滩处可见水底的钙华沉积物与苔藓交织成天然纹路;滩尾则跌落形成珍珠滩瀑布(高 21 米、宽 162 米),水流如银河倾泻,轰鸣声回荡山谷。</p> 珍珠滩瀑布以其 “动与静”“刚与柔” 的完美平衡,成为九寨沟的灵魂所在。无论是感受水流撞击钙化层的磅礴力量,还是捕捉水珠折射阳光的细碎光芒,这里都能让你在自然奇观中找到心灵的共鸣。 ⬇️1986年10月的珍珠滩瀑布。 身后是现在的珍珠滩瀑布 ⬇️珍珠滩瀑布视频 告别珍珠滩瀑布,从静海乘车点坐景区车到诺日郎中转站,此时已经到吃午饭时间。在景区的快餐厅来份中式快餐,一素一肉一汤,价格很公道吃得很舒服,完全不似进沟前传说的“餐厅很贵”“泡桶方便面还收开水费”。 午饭后坐景观车来到则查洼沟的中部的长海。长海是九寨沟海拔最高的海子,水深 90 米,库容 4500 万立方米。属冰川堰塞湖、淡水湖,是九寨沟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这是39年前的九寨沟长海。北侧入口湖岸有一棵独臂老人松,树干挺立,所有枝杈全都位于树干一侧,造型奇特。<div>当时王立青就是在长海出现了眼前一黑摔倒在上山的路上,现在想就是出现了高原反应,之后就离开团队提前下山返回。</div> 39年后,王立青再次来到海拔 3101 米的长海,从容面对九寨沟湖水最深、面积和库容最大的海子,不是身体好了,而是最近连续服用红景天,再是今年一直在高海拔地区游玩,对高原反应心里有了准备。 游客可沿着观景台旁边的木栈道踱步而下,近距离观赏长海的美景。 长海旁边的山峰海拔都在 4000-5000 米以上,终年积雪。站在观景台上,蓝天白云、皑皑峰雪尽收眼底,山和天仿佛连接在一起。 这是五彩池,紧邻长海下方,因其奇幻的色彩和独特的地质构造被誉为 “九寨沟的眼睛”。 五彩池长约100米,宽60米,深6.6米,在九寨沟众多海子中最小巧玲珑,色彩却最为斑斓,是九寨沟湖泊中的精粹。 五彩池异常清澈,透过池水,可见到池底岩面的石纹,由于池底沉淀物的色差以及池畔植物色彩的不同,原本湛蓝色的湖面变得五彩斑斓。 ⬇️五彩池视频 告别被游人包围的五彩池,乘坐景区车经过犀牛海和老虎海,都是蓝色的海子,也都是被高山环抱着,没有太多的特色,也是有点审美疲劳了.... 居然没有拍照片!直接来到诺日朗瀑布。 诺日朗瀑布顶部钙华滩平坦如镜,中部水帘垂直倾泻,底部跌水形成深潭。瀑面被钙华台地分割成 180 余股水流,展现 “水在钙华上流动,钙华在水中生长” 的动态平衡。 诺日朗瀑布位于九寨沟三条主沟交汇处,海拔 2343 米,宽 320 米,落差 24.5 米,是中国最宽的高山钙华瀑布。水流沿堤坝边缘跌落,经年累月雕琢出扇形瀑面。这种钙华沉积每年仅增长 0.3-0.5 毫米,却在 12 万年间塑造了这一地质奇迹。 “诺日朗” 藏语意为 “男神”,象征伟岸与力量。当地传说中,瀑布是男神达戈为迎娶女神色嫫所建的水晶宫,水流声是山神击鼓迎娶的礼乐。 用“全景”模式拍下的诺日朗瀑布 ⬇️诺日朗瀑布视频,感受水雾扑面的震撼。 离开诺日郎瀑布,我们沿着奔涌的溪流向下行走。 穿过森林步道,耳边哗哗的水声时远时近。 途中跌水不断,水流在我们的身边欢快的流淌着。 激流而下,河水不断的改变颜色。 九寨沟的水无论什么颜色、什么形态,都是这么的自由! 来到树正瀑布。这是九寨沟四大瀑布中唯一兼具钙华叠瀑与森林景观的复合型瀑布。上游海子的水沿湖堤奔涌,水流被树丛分割成数千股水束,喷扬而下。堤埂上的灌木丛扎根激流,常年经受冲刷而不倒,形成罕见的植物群落。 树正瀑布是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内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主流记载为高25米、瀑顶宽72米,呈多级浑圆状跌落,水流经钙华台阶形成多级水帘,最终汇入溪涧。 水流在钙华表面冲刷出蜂窝状孔洞,阳光穿透时形成 “水幕光影秀”,尤为壮观的是清晨薄雾中,瀑面会折射出若隐若现的彩虹,宛如仙境。 ⬇️树正瀑布视频 这是树正寨口,是景区车乘车点,也是九寨沟旅游体验当地民俗民风的地方。 流水在这里被作为动力,日夜推动着木质转轮带动石磨加工青稞。这座磨坊建在树正寨口已有百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游客可品尝现磨的青稞做成的糌粑,感受 “水作动力,石磨岁月” 的农耕智慧。 转角有座水力转经房,内有直径 1.2 米的转经筒由水流驱动,经筒内壁镌刻十万遍六字真。水流每转动一圈,相当于诵经一次,信众顺时针绕行三圈,寓意 “洗净罪孽,祈福平安”。 当你站在转经房旁,听着经筒转动的沙沙声与瀑布轰鸣交织,或许能领悟到:真正的美,不仅在于它的绚丽,更在于它承载的生命记忆与文明传承。 九寨沟的美景吸引许多游人在这里,选择专业摄影师穿当地民族服装旅拍,只愿留下这里的水色山色和当下最美的自己。 树正寨的这条风情街,当然是近些年新修建的。在这里看看旅游商品,坐下品品当地的养生茶,也是一种体验。 小店里出售的当地特产,依次往下是:藏红花、牦牛肉干、牛角工艺品。 <div>九寨沟里的树正寨已有千年历史,藏式木楼依山而建,经幡与白塔点缀其间,游客可体验青稞酒酿造、唐卡绘制等非遗项目。</div> 在这里人类依从了环境,成就了这个地质奇观,直观地诠释着“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永恒主题。<br>九寨沟——以大地为纸,以山、树、水为绘画元素,描绘出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感受了大自然无穷的创造力,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美的享受。 <div><br></div> 21日一早,我们离开九寨沟前往黄龙景区,去赴另一场"水之邀"。<div>黄龙离九寨沟有100公里的路程,天上细雨蒙蒙,司机小马师傅说“四川这里百里不同天,黄龙那边天气预报没有雨,让我们不要担心。”</div> 在小马师傅的家乡做途中休息。 <div>黄龙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岷山主峰雪宝顶下。由黄龙本部和牟尼沟两部分组成。<br></div>游览黄龙一般是先坐缆车上去,从缆车终点换乘观光车,从观光车终点再步行到五彩池。回程一般是步行下山,沿途还有很多景点可以游览。如争艳池、盆景池、莲台飞瀑等。路程比较长,有四公里之多。如果不愿意走了,可以走回头路,坐观光车换缆车下山。 乘坐索道缆车上山。 等候换乘观光车。 <div>黄龙景区中壮观的地表钙华流蜿蜒于原始林海,酷似一条金色巨龙,腾飞天地,故名“黄龙”。观光车终点站出来,远远看去秋色的山体环抱着一片黄色的岩石,那就是碳酸钙华沉积区。</div> 长约 3.6 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黄龙奇特的地质形态是在漫长的地质变化中逐渐形成的。其钙化景观不仅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环境原始,而且类型繁多、齐全。<br> 黄龙飞流。 这里钙化边石坝彩池、钙化滩、钙化扇、钙化湖、钙化塌陷坑以及钙化瀑布、钙化洞穴、钙化台、钙化盆景等一应俱全,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钙化博物馆。 距沟口约3.5公里,原有前、中、后三座寺庙,现存黄龙中寺,共有五殿可让游客休息。相传黄龙助禹治水有功,后人为祭祀而在此修庙立碑;另一说是因黄龙在此修道成仙而修黄龙寺。现寺内正殿塑有身披玄色道袍、神态安详的黄龙真人座像。庙宇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占地约5100平方米,现存观音殿及殿内十作罗汉塑像。 <div><br></div> 顺栈道走到海拔 3576 米、由 693 个钙华池组成的五彩池。它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海拔最高的露天钙华彩池群,总面积达 2.1 万平方米。 <div><br></div> 这些池子的形成源于千万年的地质演化:富含碳酸钙的泉水从雪山融水渗透而下,在流动过程中遇到地形起伏和藻类微生物,逐渐沉积出梯田状的钙华堤坝。看似细弱无声的流水,在这里推动着微小的沉积物,缓慢而顽强地画出了水的形态。 这里的池水,因池中的灰白色钙华与黄绿色藻类形成天然滤镜,以及池水深浅不同、池壁阴影变化,水面在阳光的作用下,呈现出蓝绿、鹅黄、乳白等奇幻色彩。 形状各异,色彩多变,黄龙的水太招人喜欢了! <div>五彩池真的很美好,但也得要离开。回头看来时的山路,山腰云雾缭绕。<br></div> 雾在散去,渐渐露出了阳光。 阳光映照在黄龙沟的碳酸钙华沉积上,跳跃流水现出珍珠般的光泽。 从五彩池下来,两位女士已经累的走不动了。于是果断决定让她们坐观光车+索道缆车下山返回。两位男士步行下山,拍摄沿途的风景。 下山行走到接仙桥,同行的老孙健步如飞。 走过争艳池,近距离感受碳酸钙华池的迤逦风采。 争艳池视频 一路走下山,美景不断展现。 争艳池视频 下山路边,处处溪流处处景。 走过众多的碳酸钙华池,可以细看池中的景物和色彩。 飞瀑流辉 莲台飞瀑 莲台飞瀑视频 两位男士终于走完了四公里的下山路,与早已等候的两位女士会合。 <p class="ql-block">离开黄龙景区前,此行同车的旅友在黄龙合影留念。相约再次同游大好河山。</p> 回头看看山脚下的这张景区示意图,整个黄龙景区确实像一条见首不见尾的“神龙”。<div>美哉九寨沟!壮哉黄龙水!“九寨黄龙归来不再看水”!我们这场水之行、水之约完美结束!<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回到成都,修整的同时,约起朋友,聚聚聊聊。 <p class="ql-block">看望王立青的朋友,她不久前搬离北京迁居成都。说是远在郫州区,就是原来的郫县豆瓣的产地郫县。但从酒店出来走到春熙路地铁站,地铁2号线换14号线,用一个多小时也就到了。现在的成都市也是个大城市了,日新月异地变化着。<br></p> 与杨卫国在成都的老同事老同学相约一起吃午饭。 王立青的同学相约去文庙的茶舍喝茶。在高楼林立夹缝中幸存的老城区里面转转,体会老成都人的慢生活。 这个街区,还保留了旧时成都城的模样。 茶舍就在文庙里 坐在在鸟语花香的文庙里院落中,品一杯香茗,与同学聊聊过往的经历,温馨安详、岁月静好。 喝茶间隙,杨卫国顺便游览了文庙。成都文庙是古代成都府、县文庙的统称。 文庙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是儒家思想在蜀地传播的核心载体。历代官员、学子在此举行祭孔大典,强化 “尊师重道” 的文化传统。<br> 聊天中,天色已近傍晚,韦同学夫妇拉我们来吃素食晚餐,真是太体贴啦。 菜品样式齐全,多数是用豆制品制作,红烧鱼是茄子做的。 逛老城,坐茶馆,进文庙,吃素斋..... 很传统又情调拉满的一天,感谢韦同学的用心安排🙏。 逛吃在成都,感受富庶和惬意。 随着城市建设的更加宜居,一些老人们选择这里居住养老。国家发展战略的西移,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到这里创业落户。成都高新区里的点点灯火,更像创业者心中的希望之光。 四川——是长江黄河的源头,拥有两大流域的众多河流,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这里兴水除弊,从22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到新中国的铜街子、紫坪铺、二滩、向家坝、亭子口等等水利水电工程,造就了这里的富庶。<div>藏在深山中的九寨和黄龙,以她不可多得的美丽水景,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观赏。坐拥这些美好的省会城市——成都,更以美食与舒适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能吸引人的地方,未来就能更加美好。<div>⬇️聚集青年,活力成都。</div></div> 9月底,杨卫国王立青结束四川看水、看山、看朋友的旅行,返回北京。<div>时间过得飞快,时隔一个多月,写就这个美篇。回看每帧画面,那蓝茵茵的海子,那黄绿相间的黄龙碳酸钙华池子,那江水滔滔的都江堰,还是那样清晰,那样美好!</div><div>谢谢观看🙏!感谢能看到结尾的朋友们!🙏👍😂</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卫国 王立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10月完稿于家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