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入伪满皇宫的瞬间,1932-1945年的时光仿佛凝固在窗棂间。这里曾是溥仪作为傀儡皇帝的「牢笼」——办公室悬挂的伪满国旗,寝宫褪色的丝绒窗帘,无声诉说着一个帝王沦为殖民符号的悲哀。 </p><p class="ql-block">漫步在还原的历史场景中,触目惊心:政务厅里签署的卖国条约原件,宴会厅中为日军将领举杯的留影,每一件文物都是血色证据。尤其当看到专题展中"吞并四行、垄断金融"的伪满银行账簿,更深刻体会这座宫殿如何沦为侵略者的掠夺工具。 </p><p class="ql-block">最唏嘘处,是书房里泛黄的《我的前半生》手稿复刻——这位三度登基又三度退位的末代皇帝,在此度过了最屈辱的十三年。华丽宫墙内,他签下出卖国土的文书;雕花门廊外,东北大地在铁蹄下呜咽。 </p><p class="ql-block">离宫时回望夕阳中的琉璃瓦,想起展厅结束语:"每一段被扭曲的历史,都是民族觉醒的刻度。" 这里不仅是溥仪的囚笼,更是惊醒后人的钟杵——当以真相为刃,剖开所有被美化的侵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