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欢喜的美篇

常欢喜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0日哈尔滨之行——中华巴洛克</p> <p class="ql-block">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有一处很有特色的街区,称为中华巴洛克街区。这里有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貌、传统味道的市井小吃街……</p><p class="ql-block">中华巴洛克街区是哈尔滨十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是哈尔滨近代发展中历史较为悠久的地区,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是国内现存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中华巴洛克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建筑艺术是17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而"中华巴洛克"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化的巴洛克建筑。建筑主要特点是:临街的立面是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装饰石榴、葡萄、牡丹花、如意、铜钱、花草等则表达福、禄、寿、吉祥之意等。建筑背后的空间是传统的中国四合院。这种"前店后宅"、四合院式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则被称作中华巴洛克。</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有道里区和道外区,这个"道"不是一般的街道,而是指铁道,1898年俄国人以中东铁路的"附属地"划分,将铁路以西划为"道里”,铁路以东则为"道外"。道里、道外的划分,不恰当的比喻为上海当年的华界与租界,构成了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文化。</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中华巴洛克风情街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与南头道街交汇处,靠近松花江码头,是国家 AAA 级旅游文化景区,省级步行街,更是历史上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最初,这里只是一个小渔村。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使哈尔滨成为远东的国际交通枢纽,大量俄籍工程师和华人涌入,在道里区形成以新艺术运动、折中主义为主的俄式建筑群,奠定了哈尔滨城市建筑风格的基调。</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当时哈尔滨南岗区和道里区很多地方被划定为中东铁路附属地,是外国人聚居区;而道外区的傅家甸等地则成为山东、河北、山西等地"闯关东"移居者投奔亲人、开店谋生的聚居区。随着人气聚集,傅家甸老街上逐渐建起会馆、票号、商行,成为东北地区一处重要的商贸中心。20世纪初的时候,这里便已经有了商业中心的迹象,甚至传出了"先有傅家甸,后有哈尔滨"的口号。</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市不可移动文物</p><p class="ql-block">南二道街、三道街中华巴洛克式建筑</p><p class="ql-block">位于南二道街、南三道街、靖宇街、南勋街合围区域。该区域共25个院落,不可移动文物65栋。始建于1900年,砖木结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道外区人民政府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日立</p><p class="ql-block">2025.09.10 10:21攝</p> <p class="ql-block">原世昌應</p><p class="ql-block">1907年,东北三省总督徐世昌为了与沙俄抗衡,在道外区设立了松黑邮船总署,购买轮船开辟航运。从比,松花江上有了中国人自己的机械船队,徐世昌因此而成为民族英雄:这里原是徐世昌私宅,古对"应""指房屋的正门"世昌应"指徐世昌私宅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大总统</p><p class="ql-block">徐世昌</p><p class="ql-block">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搜斋、东海、涛斋,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今卫辉市)。</p><p class="ql-block">1905年,徐世昌被任命军机大臣;</p><p class="ql-block">1907年,东北改设行省,任东三省总督;1918年10月,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他"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召开"议和会议"。1922年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后多次拒绝日本人劝诱,不供伪职。1939年6月5日徐世昌病故,年85岁。6月8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徐世昌下褒奖令,以颂扬其爱国忠心。</p><p class="ql-block">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著书立言,且研习书法,工于山水松竹,被称为"文治总统",也有"总统诗人"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于佐周私宅</p><p class="ql-block"> 1903年,于佐周创办了当时哈尔滨最大的粮栈﹣同合洪粮栈,并任哈尔滨、市粮食工会会长职务。在抗日战争中不顾个人安危,多次为李杜将军的部队(东北自卫军)送各种物资,积极支持抗日联军,表现了爱国商人的卓越风骨。遗憾遭到日军迫害。私宅现被列为保护建筑,其不拘一格的风格显示出民间艺术的价值,也是中国工匠精湛技艺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原同义福</p><p class="ql-block"> 1921年,河北人崔景贤在此处创办"同义福"客栈,集饭店、住宿、寄存、代理发货等业务于一体,专为采办货物的商人提供服务,是当时这一区域较大的商号。崔老板是位积德行善之人,曾为兴建极乐寺捐款,并在1932年哈尔滨遭遇洪水时搭棚施粥,救助贫苦百姓。</p> <p class="ql-block">原继革大院</p><p class="ql-block"> 原为河北人刘谨信于1900年开办的"德泰祥"杂货店,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占哈尔滨后,"德泰祥"经营陷入困境,最终难以支撑而倒闭。哈尔滨解放后,政府将这里的房产收归国有,分给了十几户百姓居住。"继革大院"是文革时期大院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原福義永北坊</p><p class="ql-block"> 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原为粮食店铺"福義永北坊"。"福羲永"的老板金俊生,同时开办两个店铺,名号同为"福義永",只是有地理位置上的南坊、北坊之分,南面位于太古街的店铺为福義永南坊",其北面的此店铺为"福義永北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原义顺成、义顺源</p><p class="ql-block"> 建于1922年,砖木结构,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建筑上的装饰以植物和动物为装饰题材。顶檐出挑大,局部起拱券型,入口门洞亦为不规则的拱形。建筑曾是义顺成、义顺源商号,义顺成为票号,经营汇兑和货币兑换业务,义顺源为货栈,贩卖杂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原四合堂商店</p><p class="ql-block">建于1921年,砖混结构,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原为四合堂商店、莘华金店。主入口转角处设有门洞,二三层为实墙,女儿墙为曲线型,饰有繁复的雕刻物,檐口上方排列着间断式立柱,檐口下方及二至三层窗间墙均配图案丰富的装饰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老道外宝昌源古玩市集:如果您喜欢老物件,这里就是您的"宝藏地"。旧钱币、毛主席像章、老钟表、怀旧玩具、旧书藉、各类杂项,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附:哈尔滨记忆</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伊维尔教堂</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人民政府2007年9月30日公布哈尔滨市人民政府2008年10月立</p><p class="ql-block">位于道里区工厂胡同7-4号。建于1908,平面呈希腊十字形,西侧为主入口,上为钟楼,东侧为圣坛。屋顶上方大型鼓上方有大洋葱头穹顶,四周分布结构相同的4个羊葱头装饰。钟楼上方仍有鼓座,上方也有一个洋葱头穹顶。所有洋葱头均于"文革”时期被拆除。为东正教建筑风格。教堂院内有一附属孤儿院。</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