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在武昌起义军政府大门前)</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纪念武昌起义114周年的日子。咱们聊聊武昌起义。</p> <p class="ql-block">武汉市位于中国中心,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人阳刚豪放,说话高声武气,易中天说,他们遇事“不服周”(武汉话:不服气。)整个湖北人似乎都是这样传承着楚文化的基因“老子不服输”。</p> <p class="ql-block">清朝的时候没有武汉市,当然在清朝以前就更没有武汉市,人们习惯称为“大汉口”领衔的“武汉三镇”,分别是汉口,武昌和汉阳。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在汉口开始办公。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从此在中国地图上就增添了一个新的城市“武汉”。辛亥革命第一枪就发生在武汉长江南岸的武昌。</p> <p class="ql-block">我每次来到武汉第一件事是吃武汉的小吃,包括热干面,面窝、豆皮……,尽管多次来武汉,我还是向所有的外地人一样,先去逛逛户部巷尽情地吃。</p> <p class="ql-block">即便不是节假日,户部巷也是这样热闹</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在户部巷</p> <p class="ql-block">酒足饭饱之后迈开双腿登上黄鹤楼,一览被长江分隔开的武昌和汉口。</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就是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革命运动。(外国历史书中称辛亥革命是The Revolution of 1911)</p> <p class="ql-block">国庆节中秋节长假已过,今天不是节假日,人们都在正常上班,来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参观的人不多。这才是参观博物馆的最佳时机。</p> <p class="ql-block">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清廷大员赵尔丰虽然在西藏落实大清在西藏管辖权有功,在血腥镇压保路运动人士成为了压倒大清的最后一根稻草。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反清运动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院内</p> <p class="ql-block">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不得不同意清帝发布退位诏书。</p> <p class="ql-block">展览大厅内象征着五足族共荣的五色旗前面摆放着孙中山先生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在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文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p><p class="ql-block">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辛亥革命”的使用开始升温且影响日广。1921年10月梁启超以《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为题,发表演讲,诠释了辛亥革命内涵。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陈独秀撰写《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专门探讨革命成功的原因,“辛亥革命”渐成专有名词 。“辛亥革命”随着时间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基本陈列,位于馆内西配楼及议员公所旧址区域,通过文物真迹、历史图片、场景复原等近400件展品,系统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脉络,分为“风动汉上”“武昌首义”等核心单元,全景式呈现起义背景、爆发过程至民国建立的完整历程。</p> <p class="ql-block">为天下先”原指超越天下所有人,体现绝对领先性,他们是个中国革命的第一代,推翻帝制的一代传奇人物。</p> <p class="ql-block">1911年3月,武汉新军各标营均已经建立起文学社的组织。共进会主要集中于新军八镇第16协第32标发展会员。武昌起义时已经有5000多名士兵加入了文学社和共进会,约占新兵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文学社和共进会是新兴知识阶层的革命组织,新军士兵是发动革命的潜在力量,文学社和共进会一直以新军士兵作为主要工作对象。</p> <p class="ql-block">起义军的群雕像</p> <p class="ql-block">1911年6月中旬,四川保路运动升级,清政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抽调包括湖北新军在内的多省力量前往四川弹压暴动风潮 。这一事件对湖北影响很大,前往四川的湖北新军部队是革命党人占多数的新军三十二标,但是他们拒绝到四川,准备在进军荆州和宜昌的路上杀掉大臣端方。被居正阻止 。</p> <p class="ql-block">当年起义军领导们开会的礼堂</p> <p class="ql-block">1911年9月8日,成都附近农民在中国同盟会和会党组织哥老会的领导下组成保路同志军起义,围攻省城,与清兵交战,附近州县群众纷纷响应,几天内队伍发展到20多万。荣县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清朝政府得知激起民变,成都被围后,非常惊恐,忙将四川总督赵尔丰免职,并调渝汉铁路督办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一部分湖北新军入川。9月中旬,端方抽调了1/3湖北新军军力取道宜昌,进入四川,武昌顿时空虚。</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武汉三镇不仅有租界,还有教堂,起义军严令不允许随便进入教堂。</p> <p class="ql-block">。9月23日,湖北境内最有影响的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宣布合并,大家决定日后不再分彼此,一律统称“武昌革命党人”。第二天召开干部会议,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起义时间定为10月6日(旧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后因准备不足,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 。9月24日,召集各部队代表一百多人举行会议。详细讨论军事行动后临时政府的框架及人选,确定各参战部队行动方案和联络方式 。</p> <p class="ql-block">驻扎武昌各处的革命党人决定提早起义 。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决定10日夜里第一次集合点名,在营房发动军变。当时,他们仅有20颗子弹,所需武器要靠夺取楚望台军械库 ,傍晚,营中革命士兵焦急等候城外炮队发炮,以便起事,然始终未闻炮声信号。而清方军官加紧戒备,对士兵控制甚严,气氛极度紧张。熊秉坤称“将至日暮”,熊秉坤正在营房楼上一排宿舍向本棚副目陶启元等革命同志布置“待举动”,忽然听得二哨宿舍有骚动声响。二排正目、共进会支队长金兆龙等与清方营官、队官、哨长、司务长等在二楼发生正面冲突,其中共进会员程正瀛响应金兆龙“动手”召唤,向哨长陶启胜开枪,又向队官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及营主阮荣发开枪,打响“首义枪声”</p> <p class="ql-block">这是汉阳兵工厂的界碑,除起义军政府委派人员以外,任何人不得进入兵工厂。当时的起义军虽然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是作为起义的大清新军,在袁世凯多年聘请德国教官的训练下,是当时中国纪律性最强的军队。</p> <p class="ql-block">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 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拉来队官吴兆麟作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参谋长,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瀓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p> <p class="ql-block">这是汉口华商赛马工会的界碑,任何工厂、商号起义军不得擅自入内,起义军有义务维护社会秩序。</p> <p class="ql-block">革命党军驱逐瑞瀓出城后,即率队包围黎元洪住处,强迫黎元洪“主持大计” 。把他簇拥到楚望台上,全体起义官兵举枪对黎元洪致敬,有炮兵高喊:“请统领下令作战!”湖北咨议局早已准备好了安民布告,并且替黎元洪签上了“黎”字 。</p><p class="ql-block">虽然此时黎元洪处于软禁状态,身为湖北当地黄陂人的黎元洪,利用自己的威望稳定了武昌的军心,获得了一致拥戴 。当公推黎元洪任都督消息到军中,士兵都鼓掌欢呼 。</p><p class="ql-block">下午,当第一份《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张贴于武汉街头时,“到处挤满了观众,不识字的人请识字的人念给他们听。武昌街头巷尾,可谓万头攒动,群情兴奋,许多人流下热泪,感到扬眉吐气” 。以鄂军都督黎元洪名义发出了一系列电文 的迅速发布,加快了各省的响应进度、加剧了清统治集团分化。以都督黎元洪名义《照会各国领事》,迅速送达驻汉口各国领事馆后,使各国了解湖北革命党人的对外政策。各领事馆于10月18日宣布“严守中立”,从而避免了各国对武昌起义的武力干涉。</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汉口法国租界的界碑,起义军有令不得进入租界。</p> <p class="ql-block">1912年2月2日,清廷举行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2月3日,隆裕授予袁世凯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条件。</p> <p class="ql-block">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六岁皇帝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直至这天早晨,仍有人想阻止退位上谕发布。隆裕对内阁全体说:“我们先办了这事,我再见他们,免得又有耽搁。”于是将逊位诏书盖印发出 。</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陈列着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大总统誓词。</p> <p class="ql-block">从此大清帝制变成民国,武昌起义结束了帝制。</p><p class="ql-block">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的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浮雕中有一幅大型浮雕,就是纪念武昌起义!请记住他们是人民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