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记

岳龙

<p class="ql-block">序:我的从军生涯从时间上来看,虽不算长,但可以说是人民军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让我结识了许多亦师亦友的战友,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格局。我们虽没有在前线战场以生命换生命、以生命救生命的经历,但一直保持着不是鲜血胜似鲜血的战友情谊。解放军这种保家卫国、守护和平,“牺牲我一人、幸福十亿人”的壮志豪情和氛围都一直感染着我,影响着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前奏,毕业季</p><p class="ql-block">1983年的春天,已是四年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了,课程也不似以前那么的紧张,记得当时只有两门专业课和一篇毕业论文,还有一门“彩色电视机原理”作为选修课。</p><p class="ql-block">1.那时彩色电视机在市面上凭票供应,一般人是买不到且价格昂贵,大约要4、5千元左右。那时家庭的经济状况已经有比较大的改善。我也选修了这门课,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安装彩色电视机。记得显像管是老师通过关系从厂里搞来的,一部分零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之类的是自己去庆春路的无线电商店购买的。线路图是西湖电视机厂的12吋电视机图纸。总共花了两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在毕业前把一台12英寸彩色电视机安装调试完毕,架上天线就可以收看电视节目了,总共花了800多块钱,算是对家庭的一个贡献。拿回家父母很是开心,邻居来家看电视,有时也跟邻居夸奖:“儿子四年的书没有白读”,当然我也是比较自豪的。</p> <p class="ql-block">2.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有关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最后确定的题目是“氢原子能级跃迁的讨论”,之所以选定这个选题,一方面原子弹氢弹已经上天,成为了国家科技和军事实力的象征。另一方面当时杨振宁李政道教授在中国招优秀学生赴美留学的事,在当时已经传开,感觉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是一种荣耀。</p><p class="ql-block">论文的指导老师是蒋贻安教授,也是深刻影响我人生的一位恩师。给我们讲授“理论力学”和量子力学”,上课时特别的严肃,因为身体不是太好,上课声音较小。所以一旦课堂有同学讲话,他就会停下来,等安静后再讲课,有一点不言自威的味道。</p><p class="ql-block">他是解放前西南联大的毕业生,历史成分加上“老右”,在十年动乱时期吃了不少苦,是一位学识渊博、非常和蔼的老人。成为我的指导老师后,经常去他家请教,除了专业问题,他也给我们讲抗战及内战时期的故事,讲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总是教导我们,上大学 不易,不要辜负国家和父母对你们的期望,要努力学习,报效国家!我至今记得,老师在我的毕业手册扉页上的赠言是:“积弱百年,金瓯续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老师的影响下,种下了乃至今天都还抱有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情怀。在他的指导下,我的毕业论文成为学校为数不多的优秀论文,入选学校“优秀毕业论文集”。</p> <p class="ql-block">3.毕业前夕,学校来了两位军官,后来从老师那里得知,南京军区要来学校招收优秀毕业生去部队。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取得胜利并进入轮战阶段,“ 高山下的花环”等文学作品热情讴歌解放军“牺牲我一人,幸福十亿人”的为国奉献精神。军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是比较高的。</p><p class="ql-block">得知系里有一个名额,从小积淀在心里的从军梦立刻喷发出来。我毫不犹豫地向系党总支书记马老师提出申请,要求参军入伍。一方面由于我当时的年纪,是年级年龄最小的几个之一,只有20岁,尚处于懵懂岁月,天不怕地不怕,“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号召,也是情怀,另一方面,也有一点“私心”,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有“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传统,,如果参军入伍, 家庭就可以成为“红色”的光荣家庭了。</p><p class="ql-block">经过系里的综合考评之后,最终我被学校选拔,向浙江省军区推荐,于当年6月得到体检通知,并于7月到浙江省军区政治部报到,成为了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钢铁长城中的一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