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李志钧

<p class="ql-block">《千字文》孟轲敦素,史鱼秉直。</p> <p class="ql-block">释义:孟轲夫子崇尚纯洁,史鱼秉性刚直。</p> <p class="ql-block">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字,红底黑字,笔力遒劲,“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八字赫然在目。每每抬头看见,心头便不由得一紧,仿佛有位老者在旁轻声提醒:做人,要守住本分,持守初心。这八个字出自《千字文》,寥寥数字,却像两面镜子,照出两种人格的光辉——一个是儒家亚圣孟子所代表的淳厚质朴,一个是春秋史官史鱼所象征的刚正不阿。</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听先生讲古,总爱把这两人并提。孟轲的母亲三迁其居,只为给孩子一个清正的成长环境,而孟子长大后果然不染俗流,主张“养浩然之气”,讲仁义、守本心,一生清廉自持,不为权贵折腰。他所“敦”之“素”,不只是朴素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洁净——不矫饰、不虚伪,待人以诚,处世以真。</p> <p class="ql-block">而史鱼呢?他是卫国的史官,职责是记录君王言行。当国君行正道,他便恭敬记录;若君主失德,他也从不回避。据说卫灵公重用奸臣弥子瑕,史鱼屡谏不听,临终前仍不忘忠言,竟留下遗命:“生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要求家人不按礼制安葬自己,以此警醒君主。孔子听闻后感慨:“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无论世道如何,他都像一支笔直的箭,从不弯曲。</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八个字挂在我书桌对面,不只是装饰,更像一种日常的叩问。在这个信息纷杂、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守住内心的“素”与“直”?面对诱惑,能否像孟子那样安于淡泊?面对不公,又是否有勇气如史鱼般直言不讳?</p> <p class="ql-block">有时候写文章累了,抬头看看那红底上的墨字,仿佛听见千年前的声音悠悠传来。那不是训诫,而是一种温柔的陪伴——提醒我,文字有重量,人格有光芒。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该对得起这份“敦素”与“秉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