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文拙</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15280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罗马广场和斗兽场离得很近,我们参观完斗兽场,便直接走进了古罗马广场。广场位于帕拉蒂尼山与卡比托利欧山之间的谷地。雨后的一缕缕阳光,穿过云层倾泻下来,将脚下那些破碎的残垣断壁,点缀得斑驳陆离。这里便是昔日罗马帝国跳动的心脏,如今是一片令人心生敬畏的废墟,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才能还原它昔日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广场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随着罗马共和国及帝国的崛起,这里陆续建起了元老院、神庙、凯旋门、纪念碑等众多重要的建筑。成为古罗马政治、宗教、商业和社会生活的中心。这里曾经是元老演说、军队凯旋、司法审判、宗教祭祀、群众集会的重要场所,宛若一个露天的博物馆,见证了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自公元8世纪起,古罗马广场被完全废弃,建筑残骸在时间、地震与人为破坏下坍塌,逐渐被泥土与植被覆盖。到了中世纪,这里主要用于放牧和交易牲畜,变为"牛市"。</p><p class="ql-block">直到19世纪末,考古学家开始对广场进行系统的发掘工作,广场的历史才逐渐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进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君士坦丁凯旋门。它建于公元315年,是为纪念君士坦丁大帝打败马森奇奥而建造的。它是一座三个拱门的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进深7.4米。它上面的浮雕,描绘了罗马帝国历代皇帝的生平业绩和君士坦丁大帝的战斗场景,可谓是一部生动的罗马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凯旋门这一独特的纪功建筑形式,由罗马人首创,是罗马帝王为纪念各种重大事件而创造出的纪念性建筑物,几乎每一次重大战役的胜利都要建凯旋门。古罗马时代共有21座凯旋门,现今罗马城中仅存3座。除了前边提到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之外,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提图斯凯旋门和塞维鲁凯旋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告别了此门之后,沿着神圣大道继续前行,又一座凯旋门呈现眼前,这座叫提图斯凯旋门。它是罗马现存最早的凯旋门。为了纪念犹太战争的胜利,<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提图斯下令建造,其</span>弟弟图密善于公元81年建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是单拱门设计。</span>有人说:巴黎凯旋门是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君士坦丁凯旋门为蓝本建造的,我</span>觉得巴黎凯旋门更像这座凯旋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图斯凯旋门高14.4米,宽13.3米,深6米,上面装饰着精美的浮雕作品。其中拱门内壁两侧墙上的浮雕最为精彩,内容是颂扬提图斯和他的军队凯旋而归。浮雕上,提图斯皇帝亲自驾着四马战车浩浩荡荡从耶路撒冷返回,胜利女神为他戴上花冠,他的军队正抬着从耶路撒冷掠夺来的战利品,兴高采烈地走在象征胜利的凯旋门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我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罗马广场西北端找到了</span>塞维鲁凯旋门。该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塞维鲁皇帝和他的两个儿子两次战胜帕提亚而建。这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建于公元203年。它高23米,宽25米,有3个拱道。上面也有精美的浮雕,描绘波斯战利品。</p><p class="ql-block">此时,我想象着当年21座凯旋门如仪仗队般排列在这神圣大道上,该是何等壮观与震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完凯旋门,我被路旁的一座庞大的建筑吸引。这是安东尼庇护和福斯蒂娜神庙。其由罗马“五贤帝”之一的安东尼庇护皇帝下令建造,目的是纪念他深爱的妻子福斯蒂娜皇后。当安东尼庇护本人于公元161年去世后,元老院也将他神化,同时供奉安东尼庇护和福斯蒂娜。后改为教堂,使其得以奇迹般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后,我沿着缓坡登上帕拉丁山。这里被誉为 “罗马的摇篮” 。根据传说,罗马的建城者罗慕路斯和雷穆斯就是在这里被母狼发现并哺育,后来罗慕路斯也在此划定了罗马城的边界。从共和国晚期开始,这里逐渐成为罗马精英和帝王们修建豪华宅邸的所在地,英文单词 “Palace”(宫殿) 就源于此山之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法尔内西花园是欧洲最早的植物园之一,建在提比略宫的废墟之上。这里视野开阔,是拍摄古罗马广场全景的最佳位置。我站在山顶,俯瞰整个广场,包括元老院、提图斯凯旋门等尽收眼底。这里的帕拉丁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收藏了在此山出土的珍贵文物,参观此馆</span>是游览帕拉丁山的完美补充。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站在帕拉丁山上眺望,远处三根白色大理石柱,犹如鹤立鸡群,那是双子座神庙。传说公元前5世纪,双子神化身骑士助罗马逆转取胜,人们为了报答双子神献上了这座神庙。</p><p class="ql-block">在这三根立柱背后的红色石头房子,便是元老院会堂。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闭上眼睛想象,那些决定帝国命运的法令在这里颁布,阴谋与忠诚在这里交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场上残存着3座巴西利卡。巴西利卡相当于多功能公共大厅,主要用于商业交易和处理法律事务。这里是法官开庭、商人会谈、市民处理公务的重要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马克森提乌斯与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代表了古罗马建筑工程学的极致,原建筑长 101米,宽 65米,中殿高达 35米(约12层楼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是罗马广场上规模最大、也是最令人震撼的建筑之一,它代表了罗马建筑技术在帝国晚期的巅峰成就。建造时间约公元308年 - 312年。由皇帝马克森提乌斯发启,君士坦丁一世(大帝)完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残存的断壁残垣,至今仍以其无与伦比的尺度,支配着罗马广场的天际线,向世人诉说着罗马昔日的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凹凸不平的古道上,不难发现:矗立的石柱是这片废墟中最顽强的存在。它们属于曾经宏伟的神庙——农神庙、维斯太神庙、安东尼努斯与法乌斯提那神庙。它们曾是信仰的载体,众神在人们的敬畏中于此安家。如今,诸神早已退场,唯有这些石柱,以近乎悲壮的姿态,证明着曾经有过的神圣与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图拉真广场。在这些建筑群中,至今保存完好的建筑残迹是罗马纪功柱——图拉真柱。 图拉真圆柱高27米,原来柱顶上有图拉真的青铜像,在16世纪换成圣彼得像。 柱身上环绕着长达200米、绕柱23圈<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饰带浮雕,</span>详细记录了图拉真亲自率领军队跋山涉水,日夜鏖战不息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我在此处回转,来到了凯撒广场。该广场前矗立着凯撒雕像,其身后是维纳斯神庙。该神庙于公元前46年,由凯撒建造。神庙内供奉着维纳斯·格涅特里克斯的神像,用以神化和彰显自己家族的血统,宣示统治的合法性。至今,它仅存三根石柱仍巍然屹立,诉说着凯撒的雄心、罗马的辉煌以及权力与神性交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继续前行,又一尊雕像呈现眼前。这是奥古斯都•乌大维,他身后便是奥古斯都广场。该广场上的神庙是战神马尔斯神庙。</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2年,在腓立比战役中,乌大维发誓:胜利后要为复仇之神马尔斯·乌尔托建造一座神庙。广场在公元前2年落成时,罗马已从共和国转变为帝国,乌大维成为了“奥古斯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神庙内供奉着三位神:马尔斯复仇之神、维纳斯以及神化的凯撒。</p><p class="ql-block">奥古斯都广场精妙地融合了宗教、政治、艺术和公共功能。它既是奥古斯都个人权力的纪念碑,也是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步入帝国时代的永恒象征。站在它的废墟之间,我们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那位缔造了罗马黄金时代的皇帝,其雄心、智慧与留给后世的永恒印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去的路上,我回头望去,有一根白色的大理石柱非常抢眼。它是公元608年建造的佛卡斯神柱,<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罗马教宗博义一世,为纪念东罗马皇帝佛卡斯而树立的。</span>最初,柱顶上立着一尊镀金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佛卡斯的铜像。今天,虽然顶部的雕像早已消失,但依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称为古罗马广场上“最后一座纪念碑”,标志着古罗马向中世纪的过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罗马广场是了解古罗马历史不可错过的一站。尽管许多建筑已经严重毁坏,仍能看到当年的壮丽遗迹,石柱、浮雕和神庙的遗迹依旧彰显着古罗马建筑的辉煌。广场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座遗址都在无声地讲述着罗马帝国的兴衰历史。漫步于这片残垣断壁之中,仿佛穿越千年,聆听古罗马的心跳与回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为废墟镀上了一层悲壮而温柔的光晕。那些沉默的石头在暮色中化作了剪影。它们不再仅仅是残垣断壁,而是时间的纪念碑,矗立在过去与现在的交汇处。我带走的,不是手机里的照片,而是心中那份由废墟激起的关于兴衰和永恒沉甸甸的联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