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驾房车,环游中国》是我的梦想,希望走遍各地,浏览山海风光,体验风土人情,品尝风味美食,记录旅行点滴。</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t4ru3k?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黄河旅游公路之七:大宁-吉县-乡宁-河津《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5季第41集</a></b></p> 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离开河津市界,进入万荣县境内。万荣县位于山西省西南、运城市西北部,东傍稷王山与闻喜县、盐湖区毗连,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南同临猗县接壤,北与稷山县、河津市为邻。 <div>万荣县县域东西长47千米,南北宽35千米,总面积1081.5平方千米,辖6个镇、8个乡,县政府驻解店镇。</div><div>唐武德三年(620年),因河东多寇乱,并时有突厥入侵遂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阴、龙门5县部分村庄置万泉县,于薛通城(今万泉乡古城村)设县城。</div><div>汉置汾阴县,属河东郡。唐开元十年(722年),修后土祠时,第二次出土宝鼎遂改汾阴为定鼎县,属河中府。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将宝鼎县名改为荣河,初属陕西路,后归河中府。</div><div>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合并为万荣县,属晋南专区。1958年11月1日,万荣县与河津、稷山合并,称稷山县。1959年7月1日,从稷山分出,复置万荣县。</div> 黄河禹潼段治理工程(山西侧)续建控导、护岸工程13.28千米,包含万荣县西范控导下延工程、庙前控导下延工程,临猗县吴王护岸上延工程,永济市韩家庄控导上延工程、韩家庄控导下延工程,芮城县匼河控导下延工程。<div>原来是万荣段黄河治理工程。</div> <p class="ql-block">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在此拐了一个直角弯,离开黄河,向东侧山根驶去。黄河西侧都是十分平坦的平原地区。</p> <p class="ql-block">看见这座汾河大桥,才知道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已过汾河,在汾河东岸与黄土高坡之间,一路南行。</p><p class="ql-block">寺后汾河大桥,到了后土祠才知道寺后(寺庙后面的意思)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汾河,古称“汾”,又称汾水,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汾河流经山西省的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6市的29县(区),全长713公里,流域面积39721平方公里,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p><p class="ql-block">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被山西人称为母亲河,在山西省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地位举足重轻。是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有旧石器时代的“丁村人”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以及龙山文化。是山西省内人口高度聚集、粮棉主要产出以及经济蓬勃发展的地区。</p> 汾河两岸风光。 <p class="ql-block">感觉是新规划建设的道路,行道树还不算太高。</p> <p class="ql-block">公路边有N个景点和驻车休息的驿站。</p> 北辛舍利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北辛村,是明朝时期的古塔遗址。<div>北辛舍利塔,原是崇圣禅院内附属建筑,创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现寺已毁,唯塔尚存。塔坐北朝南,为圆形五层覆钵式喇嘛砖塔,塔内空心,塔高大约15米。</div> <p class="ql-block">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景点,有时间可以深入黄土高坡内部。</p><p class="ql-block">位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万荣段东侧寨子沟的黄河农耕文明雕塑博览园,分万物萌生(农耕文明之肇始)、万象争荣(农耕景象之繁荣)、万民欢庆(农耕文化之丰富)、万事繁荣(农耕未来之憧憬)四大板块布置的大禹治水、教民稼穑、二十四节气等23组主题雕塑。</p> 园区周边的黄土高坡的山势很有特点。 <p class="ql-block">抵达后土祠,停车场驻车休息,逛逛后土祠。</p> <p class="ql-block">万荣后土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万荣后土庙,又称万荣后土祠,古称汾阴后土祠,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北200米, 西、北两面紧临黄河、汾河,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占地面积25335.62平方米。汉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建汾阴庙,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建后土祠,清同治九年(1870年)后土祠再次移建,保留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p> 万荣后土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5335.62平方米,总平面呈南北长的矩形,典型庙宇建筑群,布局严谨,结构分明,由神道、山门、品字台、东西五虎配殿、祭坛、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张仪道等组成。<div>后土庙严格按照中轴线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皇家建筑形式布局,山门(过亭台)经中轴线向北,东西并立两座戏台,正前方甬道向前方是五虎殿及祭坛,登上祭坛就是献殿和正殿了。</div> 山门沿中轴线向北方向,有两座仿古建筑钟鼓楼分立两侧。钟鼓楼前方,两根清朝时期的石旗杆分立轴线左右,虽有损坏,但其上文字,依然清晰可辨。 五嶽殿供奉着五岳大帝,即东岳大帝黄飞虎,西岳大帝蒋雄,南岳大帝崇黑虎,北岳大帝崔英,中岳大帝文聘。 五虎殿中供奉着蜀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左青龙右白虎,大殿门前左右两侧的墙壁浮雕。 建筑细节,雕工精细。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因楼上藏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碑而得名。<div>秋风楼,创建年代不详,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div><div>汉武帝刘彻曾5次巡幸河东,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彻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秋风辞”——秋风楼因楼上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div> <p class="ql-block">秋风楼的建筑细节。</p> 后土祠西面的观景台,能看到黄河,天气不晴朗,黄河不是很明显。 东侧的后土祠,秋风楼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 汾河汇入黄河的景色,感觉是并行的两条河流。 黄河对面的陕西韩城,模模糊糊。 观景台展示的摄影作品。 拍摄出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真的需要天时、地利和人和等多种因素,只有最佳的时间、地点、天气,才能拍出理想的照片。 <p class="ql-block">后土庙前的村庄--庙前村,名副其实位于后土祠前面的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6日,星期五。昨晚驻车在后土庙景区停车场,停车场很大,免费驻车,很安静,美中不足的是卫生间开门比较晚。</p> <p class="ql-block">离开后土庙,继续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南行,万荣县境内278公里里程碑,拍照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离开万荣县界,进入临猗县境内。</p><p class="ql-block">临猗县位于山西西南部,运城盆地北沿,东南与运城市接壤,西南与永济市毗邻,西濒黄河与陕西省合阳县相望,北面孤峰拱秀与万荣县相连。</p><p class="ql-block">县域东西阔55千米,南北长33千米,总面积1361.97平方千米,辖10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猗氏镇。</p><p class="ql-block">临猗县西临黄河,东望太岳,北屏峨嵋岭,南面中条山,地势平坦,无山无矿,是山西省的平川县。</p> 临猗古称郇阳,尧舜时为甸服之地,夏代在此建有猗国。<div>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置解县及猗氏县,属司隶部河东郡。<div>唐武德元年(618年),罢郡置蒲州,州治为桑泉,领河东、猗氏、桑泉、虞乡四县。天宝十三年(754年),更桑泉为临晋,临晋县名自此始。</div><div>1954年8月,临晋、猗氏两县合并为临猗县,县治设猗氏城。</div></div> <p class="ql-block">临朐县境内黄河滩地种植了大片荷花田。</p> <p class="ql-block">傅作义的老家。</p> 因计划十一前往贵州安顺,没有余暇时间,细细游览观光,只能下次再来。 万亩荷花田,已到莲藕采摘时间。 继续前行,抵达吴王古渡渡口。 吴王渡是位于山西省临猗县西黄河东岸的古渡口,因古代吴、王两姓聚居得名,现存吴王寨遗址。<div>吴王渡初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636年),由晋文公重耳为军事要塞而建,汉代成为韩信渡河突袭魏王豹的古战场。明清时期与禹门渡、风陵渡并称“黄河三大古渡”,明洪武四年(1371年)设巡司管理漕运。</div><div>历史上,吴王渡兼具军事与商贸功能。秦末为木罂渡河战术实施地,明清时期成为晋煤、潞盐运输枢纽。抗战期间因战略地位遭日军多次争夺。2008年建成黄河浮桥取代千年摆渡,形成古渡遗址与现代水利设施并存的景观 。</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临猗段串起的,不仅是历史遗迹,更是深厚的文化肌理。它将沿线的临晋县衙、临猗双塔、猗顿墓、傅作义故居、吴王古渡等特色景区有机串联,使旅途不只有风景,更将散落在黄土塬、河滩、古村的文化遗珍穿珠成链。 <p class="ql-block">吴王渡口浮桥,过河就是陕西。</p> <p class="ql-block">进山的道路,通往临猗县城。</p> 傅作义的老家。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利用水源灌区路改建,比较窄,路边行道树影响行车。</p> 吴王水源站,提升黄河水灌溉运城地区农田的水利设施。 沿着黄河灌渠的道路南行,也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一段。 运城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界碑和水闸。 离开临猗县界。 <p class="ql-block">进入永济县境内,现已改为永济市。</p><p class="ql-block">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西南角,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隔河相望,南依中条山与芮城县接壤,东邻盐湖区,北接临猗县。</p><p class="ql-block">市境东西长49千米,南北宽43.5千米,总面积1208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7个镇,市政府驻城西街道。</p> 永济市先秦时称“蒲”,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更名为蒲坂;唐代时曾建中都,为“六大雄城”之一,称“河中府”;明代时蒲州与并州、平阳并列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33个都市之一。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大历十才子卢纶、耿讳,诗人王维、聂夷中和诗歌评论家司空图,宋代王掘、王屈正、马远等丹青国手等名人故里,山西戏曲四大剧种之一的蒲剧和中国武术拳种之一的“形意六合拳”也发源于此,享有中华诗词之乡、中国诗人之家等称号。 <p class="ql-block">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断了,途经灌区水闸时,路断了。</p> <p class="ql-block">尊村引黄一干渠,渠首还在施工中,估计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需要灌渠完工后,才能建设。</p> 绕道村庄,部分县道改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p class="ql-block">看地图也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利用原来的县道,改了名字。</p> 抵达蒲州镇,导航前往鹳雀楼景区。<div>蒲州镇地处永济市西部,东与城西街道接壤,南与韩阳镇毗邻,西与陕西省大荔县隔黄河相望,北与栲栳镇相连,距永济市区约13千米,区域总面积176.6平方千米,辖22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蒲州村。</div> 镇内古迹较多。 古城门遗迹。 <p class="ql-block">抵达鹳雀楼景区停车场,停车场很大,一次收费十元。在此驻车休息的房车、床车很多。</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6日,星期五。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鹳雀楼景区拍照打卡留念,我的大白里程表数字为147288公里。</p> 一首“登鹳雀楼”的古诗,使得鹳雀楼名扬天下。<div>好像大部分中国人都会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古诗。</div> 不过现在的鹳雀楼是新建的。<div>1997年12月31日,永济市举行鹳雀楼复建工程奠基仪式。 2002年9月26日,鹳雀楼竣工,鹳雀楼景区落成正式对外开放。</div> 鹳雀楼景区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的黄河东岸,景区占地面积2.064平方千米。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557—571年间。历经唐、宋等朝存续700余年。 金元光元年(1222年),蒙古军队攻打蒲州古城,金军守将侯小叔下令焚毁鹳雀楼及蒲州浮桥,鹳雀楼毁于战火。但基址一直保留到明初。明隆庆四年(1570年),黄河泛滥,洪水涌入蒲州城内,泥沙淤积数尺深,鹳雀楼故址彻底消失。 新建的景区,面积很大,有人工湖增加景色。 远望鹳雀楼。 鹳雀楼近照,一座鹳雀楼孤零零耸立在黄河东岸。 <p class="ql-block">鹳雀楼顶部体验落日余晖拍照打卡最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黄河,朦朦胧胧,白日依山尽是看不到了。黄河入海流也需要感觉,没有体验出诗词中气势。</p> 鹳雀楼周边的景色,天气不好,影响视野。 教员的草书。 楼内的展厅壁画。 2025年9月27日,星期六。离开鹳雀楼景区停车场,导航前往风陵渡。 途经杨贵妃的故里景区,门口停车逛逛。<div>可观的景点需要购票,来得早,还不见人。</div> <p class="ql-block">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前方右转,抵进一看,路窄没赶进去,只能前行。</p> 跟着导航走,不知道东西南北,很多时候瞎导,让你走很多冤枉路。大桥北侧路口限高,只能前行。别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有头无尾,只能下次再来观光。最近永济市公告,要在2027年前完成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完善。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7日,星期六。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陕西省潼关县界,拍照打卡留念,我的大白里程表数字为147328公里。</p>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喜欢阅读我的游记,可以下载关注美篇公众号,也可点击美篇游记题目下方我的名字,即可阅读全部的游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喜欢阅读微信公众号的游记,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游记不如美篇有声有色,且发布时间要晚于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