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西(之七)走进五台山 2025年9月24日

闲云野鹤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五台山之前,心里早已描摹过它的样子:满山青翠里,藏着无数飞檐斗拱,朱红的墙,金黄的瓦,一座座白塔静静地立着。晨钟暮鼓该是有的,还有那缭绕的香烟,把整座山都熏得慈悲起来……这般想象,直到车子真的驶入那一片苍茫的山峦,才觉得那层薄纱,终于要揭开了。</p><p class="ql-block">朵朵白云在兰天上变幻着五台山成为佛国的过往景象。自东汉年间,第一缕香火在这里燃起,北魏的帝王们崇佛,于是梵宇初具规模;到了唐代,华严宗的澄观国师在此宏法,五台山便与文殊菩萨的道场彻底融为一体,成了远近驰名的“金五台”。千百年来,朝代更迭,而这里的香火却未曾断绝。一代代的僧侣、信众,将他们的虔诚与财力,一点一滴地,塑成了这满山的寺院与白塔。这仿佛不是人力所为,倒像是时光与信仰共同孕育的一片灵境。</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寺院,它们不刻意追求规整与对称,倒是很随性地依着山势,高高低低地散落着。譬如殊像寺,藏在一大片古松的荫蔽处,走得近了,才看见那被风雨洗刷得有些发白的朱漆大门。殿内最引人的,自然是那尊明代塑就的文殊骑狻猊像。塑得极有气魄,仿佛下一刻就要腾空而去。而文殊菩萨呢,却只是安然地坐着,眉眼低垂,含着一种极淡、极远的安静的微笑。任殿外光影流转,人世纷纭,一言不发。这动与静的极致,便在这幽暗的殿里,凝固成了永恒。</p><p class="ql-block">然而五台山也并非是世外桃源,这慈悲的钟磬声里,也曾激荡过金戈铁马的余响。在抗战的岁月里,聂荣臻将军便曾在此建立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更有趣的是,据说毛泽东东渡黄河前,也曾来此,在庙里随意地占了一卦。那签文的内容虽早已湮没在传闻里,但这件轶事本身,却为这佛国添上了一笔奇异的、属于人间的、关乎时运的注脚。佛法讲出世,讲空寂,而人间的烽火与宏图,偏偏又在这里留下了痕迹,这其中的因缘,想来也颇堪玩味了。</p><p class="ql-block">随着无人机飞往高处,望着脚下层叠的殿宇与远处如黛的群峰,心里忽然静了下来。这山,这寺,这千年的风,它们见过帝王的虔诚,也见过将军的谋略;听过最玄妙的经文,也藏过最激烈的枪声。而如今,只剩下这无言的、广大的包容。我来此,原是为寻一个清净的梦,却不意窥见了一部厚重而复杂的历史。这历史,一半写在经卷上,一半刻在山石间。</p><p class="ql-block"> 下山的时候,身后的五台山渐渐隐入苍茫里,仿佛什么也没说过,又仿佛,说尽了一切。</p> <p class="ql-block">《走进五台山》</p><p class="ql-block">梵钟遥入翠微间,踏露穿云叩九关。</p><p class="ql-block">雾锁五台千嶂寂,霞明寺角数僧闲。</p><p class="ql-block">晨钟境里尘心净,暮鼓声中俗念删。</p><p class="ql-block">欲问禅机何所似,风回松壑水涓涓。</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