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散记:江西安徽行(二)

一路走过

<p class="ql-block">  湖光山色胜春芳</p><p class="ql-block"> 牛形村落砚墨香</p><p class="ql-block"> 青砖黛瓦马头墙</p><p class="ql-block"> 徽韵皖风谱华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龙吟梦幻月临窗</p><p class="ql-block"> 掠影雕花剑气藏</p><p class="ql-block"> 幽雅宏村今醉客</p><p class="ql-block"> 对坐画舫在荷塘</p><p class="ql-block"> 安徽宏村是我们此次文旅考察的第二个重要景区。宏村位于黄山南麓,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p> <p class="ql-block">  宏村古建筑为徽式建筑,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p><p class="ql-block"> 宏村是国家级A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5月5日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此称号,2000年,以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2月17日,宏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并屡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安徽宏村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宏村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底蕴,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民族习俗风情。</p><p class="ql-block"> 在宏村,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观看徽剧表演等活动,能让人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p><p class="ql-block"> 而宏村的非遗传承,好似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之旅。宣纸的诞生,宛如水墨在时光中晕染,工匠们遵循千年古法,从青檀树皮与沙田稻草中,提炼出纸张的灵魂。轻触宣纸,指尖仿若能感受到岁月沉淀的细腻与坚韧。</p><p class="ql-block"> 歙砚制作是徽砚中有着十分的代表性,宏村许多人家都传承了这一工艺,也使他们的经济收入大大增加。</p><p class="ql-block"> 再看那徽剧,台上的一招一式,一唱一和,都饱含着历史的厚重。演员们浓墨重彩的妆容下,是对艺术传承的坚守。激昂的唱腔穿透云霄,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我这个来自神话的龙族也不禁沉醉其中。大型实景文化演出《宏村·阿菊》以宏村的自然风光为背景,展现了徽州女人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还有那精美的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工匠们以刀为笔,在木石砖间勾勒出人间万象。每一道线条、每一处纹理,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宏村的非遗是岁月馈赠的瑰宝,承载着这片土地的记忆与文化,有着无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始建于南宋,其村落的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古树为"头角",村内古建筑为"牛身",塘湖为"牛胃"和"牛肚",人工水系为"牛肠",四座木桥为"牛脚",整体呈现出"卧着的牛"的形态。据说 这种布局不仅独特,而且具有实用功能,如防洪和灌溉。</p><p class="ql-block"> “ 牛肠水圳”是宏村最大的特色工程之一,其密布全村,总长达1200余米,因比被喻为“牛形”村落的“牛肠”,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还能调节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讲解员介绍,宏村每年参与清淤工作的人很多,都是志愿报名的。随着宏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宏村人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全民参与保护已经成为宏村发展旅游的“金字招牌”。</p><p class="ql-block"> 宏村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清晨和夜晚的宏村各有韵味,清晨的薄雾和夜晚的灯笼都为其增添了独特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宏村现存明清民居140余幢,其中承志堂被誉为"民间故宫",它是村内最大的建筑群,建于1855年左右。以其精美的木雕和石雕而闻名。 </p><p class="ql-block"> 宏村桃园居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因院内曾植桃树得名,是典型徽派建筑,以木雕和砖雕著称,门楼上的动物砖雕和室内清水雕工艺的历史典故木雕尤为精美。桃园居门楼上的砖雕非常精细,动物形象生动,尤其是弧形门额和大型弧形砖雕。室内木雕集中在大厅和书厅的门、窗上,采用清水雕工艺,保持原木颜色。 木雕图案包括宝鼎、宝瓶、喜鹊、麒麟等,寓意吉祥。每扇门上的“花心板”雕刻着历史典故,如“羲之戏鹅”,展示了高超的艺术价值。它的建筑体现了徽商文化,反映了主人的儒雅和精神追求。木雕题材如“林逋放鹤”“太白醉酒”“渊明赏菊”等,展示了主人的文化素养。 这些雕刻传达了积金积银不若积书教子、宽厚待人的理念。葡萄挂络中的飞马寓意“飞黄腾达”,体现了主人的进取精神。 整体设计反映了主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桃园”之名相呼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宏村南湖书院是一座传统徽派古书院,属私熟学校,占地约6000平方米,由明末的"依湖六院"合并重建而成,培养了汪大燮等著名学者,是徽州文化的重要代表。相传明末时期,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称为"依湖六院"。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六院被合并重建,取名为"以文家塾",亦名"南湖书院"。 书院由宏村的汪氏家族集资修建,旨在为子弟提供教育机会。94年以前这里还是宏村的小学,94年以后学校才搬走。</p><p class="ql-block"> 南湖书院设有 志道堂,它是讲学的地方。文昌阁供奉着孔子牌位。会文阁是学生读四书五经的场所。启蒙阁是学生启蒙读书之处。望湖楼是师生闲时观景休息之地。 祗园是其内苑。</p><p class="ql-block"> 南湖书院体现了徽州人"贾而好儒"的文化传统。 建筑工艺精湛,展现了古代书院的风貌。南湖书院不仅是宏村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乐叙堂是宏村的汪氏宗祠,位于月沼北畔正中,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年),是宏村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为徽派建筑典范,承载祭祖、议事等功能,与月沼组成"月沼风荷"(宏村八景之一),是汪氏家族文化传承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乐叙堂的建筑风格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以朴素的外观和精美的内部装饰著称。前进门楼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具有明代风格,月梁、叉手、雀替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美。前院的五凤楼气势恢宏,四周有精美的砖雕。正厅供奉着汪氏祖先的牌位,两侧墙壁挂满族谱和祖训,彰显着宗族的传承与荣耀。</p><p class="ql-block"> 乐叙堂的功能主要包括: 祭祖,是汪氏族人祭祖的场所,每逢重大节日,族人会在此举行祭祀仪式。 议事,作为家族开会、议事的地方,是家族的重要决策场所。 庆典,用于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如婚嫁等。 传承,供奉着汪氏家族的三位祖先和受表彰的贤能之辈,包括民国代总理汪大燮。此外,还供奉着女性祖先胡重娘,她是宏村水系设计的总筹划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月沼又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月塘,这是所谓“牛胃”,老百姓称“牛小肚”。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及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出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牛形水系蓝图;凿引西溪水,牛肠水圳九曲十弯,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其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月沼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嬉戏。</p><p class="ql-block"> 月沼与乐叙堂组成了"月沼风荷",是宏村八景之一,整座祠堂建在村子中心地带,背山面水,景色优美,其空间序列设计增添了庄重、肃穆和敬畏之感。</p> <p class="ql-block">  宏村八景是对宏村美景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塔川秋色等八大景点。前面四景是宏村建设的主要成就,而后面四景则是宏村的自然美景。</p><p class="ql-block"> 双溪映碧指的是宏村有两条溪流在村边交汇,溪水清澈碧绿,溪边绿树成荫,徽派建筑倒映其中,形成独特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亭前古树是说在宏村的一些重要节点或建筑前,生长着古老的树木,如参天的银杏、古朴的樟树等。这些古树见证了村落的历史变迁,为村庄增添了一份古朴和厚重。</p><p class="ql-block"> 雷岗夕照是说宏村后面的雷岗山,在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山上,整个村庄被染成金黄色,形成美丽的夕照景观。</p><p class="ql-block"> 塔川秋色是说距宏村仅2公里的塔川,每到秋天,村落田野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乌桕树,树叶色彩斑斓,与粉墙黛瓦的古民居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田园风光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