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16)

张家老头

<p class="ql-block">目录</p> <p class="ql-block">1/血糖与他丁药,</p> <p class="ql-block">2/心率</p> <p class="ql-block">3/高血压用药高血压用药</p> <p class="ql-block">血糖与他丁药,</p> <p class="ql-block">血糖这东西,说它像天气,真不为过。前一秒还晴空万里,下一秒就乌云密布。尤其是中老年人,饭后两小时血糖一测,指标准得像闹钟,准时“报警”。可别小看这数字的起伏,它不光是糖尿病的门槛,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引信”。高血糖会悄悄腐蚀血管内皮,让动脉变得僵硬、狭窄,血流不畅,心脏和大脑的供血就跟着受罪。</p> <p class="ql-block">这时候,他汀类药物就登场了——它不降血糖,却管着另一件大事: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正是它在血管壁上堆积,形成斑块,诱发心梗、脑梗。他汀就像一支勤恳的清洁队,深入血液底层,把多余的脂质搬走,稳定斑块,甚至还能让部分斑块“缩小”。</p> <p class="ql-block">但问题来了:血糖高的人,往往也血脂异常。医生常说:“你这情况,得双管齐下。”一边控糖,一边吃他汀。可有人担心:“药吃多了伤肝?”确实,他汀可能影响肝酶,也有极少数人出现肌肉酸痛。但研究早已表明,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他汀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远大于风险。关键不是“要不要吃”,而是“怎么吃”——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剂量,才是正道。</p> <p class="ql-block">我认识一位老张,退休教师,血糖偏高多年,血脂也不理想。医生建议他吃他汀,他拖了半年,总觉得“是药三分毒”。结果一次晨练时突然胸闷,查出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支架一放,人醒了,第一句话是:“早听医生的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所以啊,血糖和他汀,看似不搭界,实则是一对“隐形搭档”。一个管糖,一个护血管,共同守护着那条通往心脏和大脑的生命线。</p> <p class="ql-block">心率</p> <p class="ql-block">心率,是身体的节拍器。它不声不响,却时刻记录着生命的节奏。正常人静息心率在60到100次之间,运动员可能更低,那是心脏强健的标志。可要是心率长期偏高,比如静息时总在85以上,就得警惕了——这可能是心脏在“超负荷运转”。</p> <p class="ql-block">心率过快,心脏的舒张期就缩短,心肌供血时间减少,容易引发心肌缺血。尤其对已有冠心病的人,这无异于雪上加霜。更麻烦的是,持续高心率还会加速动脉硬化,推高血压,增加心衰和猝死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可心率为啥会快?原因五花八门:焦虑、熬夜、甲亢、贫血,甚至长期缺乏运动。有些人一紧张就心慌,一爬楼就气喘,以为是体质差,其实是心率在“报警”。</p> <p class="ql-block">我见过一位中年女士,总觉心悸、乏力,查了一圈没大病,最后动态心电图一做,平均心率98次/分钟,医生说是“单纯性心率增快”。开了点β受体阻滞剂,配合适度运动和情绪管理,三个月后心率稳在72,整个人精神多了。</p> <p class="ql-block">其实,心率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生活方式的影子。学会倾听它的节奏,适时调整作息、减压、锻炼,比啥都强。每天花五分钟,静坐测一次静息心率,记录下来,慢慢你会发现,身体比你想象中更懂你。</p> <p class="ql-block">高血压用药高血压用药</p> <p class="ql-block">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头号推手”。它悄无声息,却日复一日地冲击着血管壁,像高压水枪冲刷老化的水管,久而久之,动脉硬化、心肌肥厚、脑出血、肾损伤……问题接踵而至。</p> <p class="ql-block">控制血压,药物是重要手段。市面上降压药种类不少,常见的有五大类:地平类(钙拮抗剂)、普利类(ACEI)、沙坦类(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每种药机制不同,适用人群也不同。</p> <p class="ql-block">比如,地平类扩张血管,降压快,适合老年高血压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普利或沙坦类不仅能降压,还能护肾、改善心衰,适合合并糖尿病或蛋白尿的患者;利尿剂适合盐敏感型高血压,尤其是水肿、心衰者;β受体阻滞剂则擅长控制心率,适合高血压伴心动过速或冠心病的人。</p> <p class="ql-block">关键是: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最适合”的药。有人一上来就吃最贵的,结果副作用明显;有人怕伤肾,擅自停药,血压反弹,中风住院。</p> <p class="ql-block">老李就是例子。他血压一直高,医生开了沙坦类,叮嘱每天吃。他吃了两周,觉得“没啥感觉”,就停了。半年后突发脑出血,抢救过来,第一句问:“我平时也没头晕啊?”医生叹气:“高血压,很多时候就是‘没感觉’才最危险。”</p> <p class="ql-block">所以,用药不是“吃药治病”那么简单,而是长期管理的过程。定期监测血压、记录变化、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才能真正把血压“驯服”。</p> <p class="ql-block">药,是工具,不是魔法。真正的健康,藏在每天的饮食、运动、情绪和坚持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