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工程师的摇篮哈工大

逸乐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国人眼中是神一样的存在,被称为全中国最神秘的大学。利用此次自驾游东北的机会,10月9日上午,我们一行先后探访了哈工大哈尔滨南岗校区、哈工大博物馆和哈工大航天馆。对哈工大的前世今生、对哈工大突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对国家建设特别是航天国防等领域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一个粗线条的了解。由此,对哈工大更加由衷地心生敬佩,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为她点赞,为她喝彩!</p> <p class="ql-block">  哈工大,全称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校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它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本科专业124个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国家一流学科8个,省级一流学科 28个。现有教职工人数 4939人 ,其中专任教师 3067人 。在校学生人数本科生13654人,硕士生17526人,博士生11147人。‌</p> <p class="ql-block">  哈工大始建于1920年,它的创建与苏俄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目的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1928年2月,学校改由民国东省特区领导。同年10月,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苏共管。随着日本入侵东北,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苏共管,由中长铁路局领导,实行俄语教学。1950年中长铁路将学校移交中国政府管理,哈工大正式回归祖国怀抱。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入选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奠定了工科强校地位。</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哈工大对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创建了一批尖端专业,到1962年已基本完成由民到军的转变,形成门类齐全,学科互相配套的专业体系,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工科大学。改革开放使哈工大有了跨越发展,先后于1996年和1999年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建设序列。2000年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学科布局更加完善。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持续强化航天、机器人等学科优势。 </p> <p class="ql-block">  哈工大以工科为优势和特色,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其中,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实力强劲。</p> <p class="ql-block">  学校开设124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管理、文经法艺等多学科领域,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攻克关键技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在航天领域,它建立了我国首个高校航天学院,深度参与“两弹一星”工程、“东方红一号”等重大工程,培养了“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孙家栋、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等杰出人才。学校还研制了中国首颗高校自主小卫星“试验一号”,并在星地激光通信、载人航天机械臂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机器人技术领先,学校研制了中国首台弧焊机器人,孵化出大疆无人机、速腾聚创(激光雷达)、思哲睿(手术机器人)等企业,推动产业链升级。破解“卡脖子”技术,近年来,学校在芯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如刘永坦院士团队研发的新体制雷达,保障了海防安全。</p> <p class="ql-block">  哈工大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瞄准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和治国栋梁四类杰出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加强“五育并举”顶层设计和资源供给体系,加速推进个性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落地。先后培养出123位两院院士、169位大学书记和校长、144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54位共和国将军、450余位航天国防总师,以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p> <p class="ql-block">  哈工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先后推出永坦班、善义班、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人工智能班等由院士担任班主任的特色班,成为杰出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同时,设立战略班、总师班、尖班等顶尖人才培养载体,成立了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p> <p class="ql-block">  哈工大还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领域,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内的神舟揽月广场、卧震苍穹广场、航天馆等,成为学生了解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感受科技与梦想碰撞的重要场所。特别令我们几人感动的是学校的校园、航天馆、博物馆等场所免费向公众开放,刷身份证即可进入参访。1973年1月高中毕业时,因文革影响大学停招,出生农村的我只能回乡“修地球”,当年底应征入伍。没有进过大学校门,成了此生最大遗憾。今天早上8时许,当我迎着朝阳,刷身份证踏进哈工大庄严校门的那一刻,我的脑中突然蹦出一个奇葩念头“苍天许我再年少,吾愿来此回炉造。〞如果真的能穿越,今天是18岁的我手捧《入学通知书》进的校门,那该是多么开心啊!</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10月8日早晨离开伊春汤旺,下午1时许自驾抵达哈尔滨。这是我们第二次游冰城,去年6月,我们体验了太阳岛夏日的激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此次除探访哈工大,还先后到哈药六厂、中央大街、黑龙江省博物馆、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等景点打卡,领略了哈尔滨深秋的浪漫和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b>哈药六厂</b>,‌全称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始建于1977年,是哈药集团旗下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以化学药品生产为主,兼营保健食品和饮品。‌2004年建成的办公楼融合古典主义、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内部金碧辉煌,被称为“东方卢浮宫”。‌‌工厂自2021年搬迁至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后,原厂址长期闲置,直到2024年重新开放,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坦率地讲,初见此建筑,以为是百年甚至数百年历史像故宫一样的国宝级文物。细看介绍方知是20年前建的新房子,而且还是药企的办公楼,我们几乎都是它的消费者,看到如此奢华的办公楼,心里有种难以言表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b>中央大街</b>是哈尔滨市十分繁盛的商业步行街,位于哈尔滨道里区,始建于1898年,全长1450米,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街区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等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建筑65栋。8日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傍晚到达时,街上依然游人如织,但秩序井然。每个道口都有2人一组的民警身背语音提示喇叭在维持秩序,不时见到在街面巡逻的“双警”,街上还每隔一段设一个小瞭望台,有民警肃立其上四下巡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作为一名曾经的警察,对此有切身体会。</p> <p class="ql-block"><b>  黑龙省博物馆,</b>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始建于1906年,主楼是一座欧洲巴洛克式建筑,为原俄罗斯商场旧址,为国家一级保护建筑。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博物馆成为全国首批集历史文物、自然标本、艺术品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公益性博物馆。由于已建成新馆,大多藏品已搬至新馆且正在布展中,还未正式对外开放。因此,老馆中仅剩铜镜、陨石和中长铁路展等少量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写于2025年10月9日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