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昵称:肖青春广东韶关<br>美 篇 号:12710653 9月29日上午,怀着对历史人物及古迹的尊重和对宗教知识学习了解的心态,走进了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东堤北路百年东街尾的太傅古庙。这座距今已有1699年历史的千年古庙早有耳闻,却从未踏入。刚入庙门,一股古朴而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庙宇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代工匠及近现代修复大师的精湛技艺。大殿内,香烟袅袅,烛光摇曳,卢光稠的神像端坐其中,面容威严而慈祥。他的眼神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注视着前来祭拜的每一个人,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据清光绪元年《曲江县志》载:“忠惠庙即太傅庙,在太平关税厂前,俗名津头庙(码头庙),郡人感刺史卢光稠之德,立庙祀之。宋时,以保护功闻,赠太傅,赐匾额曰忠惠庙,左为水月宫,右为黎母宫。”卢光稠,唐末虔州刺史,率军攻占韶州,在其死后,后梁太祖追封为“忠惠广利王”。后改名“太傅庙”,2017年公布为韶关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庙宇的四周,摆挂着相关碑文、碑刻和文物。这些碑文上记载着太傅庙的历史变迁和卢光稠的生平事迹,每一块碑文都像是一位沉默的历史讲述者,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我认真细致将这些碑文拍下来,转换成文字,并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千多年前,百姓们在这里虔诚祭拜,感恩卢光稠带来安宁与富足的场景。 太傅庙原名:津头庙、忠惠庙,始建于东晋咸和初年(公元326年),是道教南五祖发源地之一。据碑文记载,东晋咸和初年,葛洪从江苏乘船至广州路过韶州太平关码头,见帽子峰是修道风水宝地,遂结庐修炼,信众集资修建津头庙。许逊闻葛洪在津头庙修炼,便来与葛洪一同修行,共参道机,葛洪去罗浮山修真后,许逊继续在此修炼,津头庙一直保存。 南汉 (公元 885年) 虔州刺史卢光稠(唐末虔州农民起义军首领)辞官来津头庙修道,梦受许逊真君点化得道,当时韶州江内时有蛟龙伤害过往百姓,卢公以道法斩蛟龙于江中,为百姓除害。于是广大信众和地方官绅捐资对津头庙进行规模修建,改名忠惠庙,并塑卢公像奉祀。 宋朝皇帝南行,闻卢公事迹后拜卢公像为师,加封太傅,改忠惠庙为太傅庙,左为水月宫,右为黎母宫。朝廷及地方官绅资助,建庙四百多间,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殿宇雄伟,古朴巧雅。北宋时期张伯端(紫阳真人)来太傅庙修道,余靖(北宋官员)时常来庙内向紫阳真人请教三教经典,而后倍感紫阳真人修为,博古通今、知晓万物,于是请求拜师,遂后赐余靖道号武溪,余靖得到指点后他人生有很大影响,后来官至工部尚书,成了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时代变迁,太傅庙历经沧桑,乾隆三十五、嘉庆十六年俱重修,道光二十七年、同治二十年复修之。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太傅庙成为军事基地,后为余汉谋指挥部,九皇宫成为战后医院。大部分殿堂房屋在战争中毁坏,解放后只留下太傅殿、黎母宮、九皇宫并改为它用。“文革”时又遭毁坏,道人被遣散,改为民用租房。2001年,韶关市政府落实宗教相关政策,将此庙批准为道教协会办公及活动场所,礼请:冷玄机(武当山玄武派第十四代弟子)主持庙务,化资进行修复,逐步恢复了太傅殿、黎母宫、太乙殿、太岁殿、三清殿、玉皇殿、真武殿、钟楼、鼓楼、斋堂、人和楼。从此,道教活动得以正常开展,并先后评为市文明宗教场所、省模范宗教场所、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达标场所。 走出太傅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党员,不信仰任何宗教,这是由共产党员自身的信仰和理论支柱所决定的。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树立正确对待宗教的三重态度,即不信仰宗教的态度、多学习宗教知识的态度和多关心信教群众的态度。这座千年古庙,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它不仅见证了葛洪的修炼、卢公的义举,更承载着韶关这座城市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当今这个高质发展的新时代,太傅庙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它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为百姓谋福祉、为社会做贡献的人,都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敬仰。而太傅庙,也将继续作为韶关历史文化的象征,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向后人诉说着那些永恒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