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美篇号:340289334</b></p><p class="ql-block"><b>昵称:红星闪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枣园秋色</b></p><p class="ql-block"><b> 踏入延安枣园,金秋的阳光,不像夏日那般炽烈,而是温润地洒下来,为园内层层叠叠的草木镀上了一层淡淡的暖光。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是那一片片枝干虬劲的枣树,颗颗饱满的枣儿已由青转红,像无数盏小小的灯笼,密密地挂在枝叶间,昭示着成熟与丰收的喜悦。空气里,弥漫着枣子特有的甜香,混合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气,沁人心脾。</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这里与其说是一处革命旧址,不如说是一座静谧的园林。道路洁净,花木繁盛,除了枣树,还有柏树、槐树等诸多树种,秋色点染下,绿、黄、红交织,色彩斑斓。谁能想到,这片清幽之地,在七十多年前,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核心所在,194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迁驻于此,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便在这“延园”里工作与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我放慢脚步,依次走过那一排排依地形而建的窑洞。土黄色的墙面,木质门窗,陈设一如凤凰山那般简朴至极。正是在这些看似普通的窑洞里,领袖们运筹帷幄,领导了影响深远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写下了生动的注脚;也是在这里,他们精心筹备了团结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最终领导全国军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站在毛主席旧居的窗前,窗外是结满果实的枣枝,仿佛能窥见历史的某个瞬间:伟人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或许也曾在此驻足,凝望这满园秋色,思考着国家的未来。</b></p> <p class="ql-block"><b> 秋阳西斜,光影斑驳地洒在园中小径上。我穿行其间,感受着一种奇特的和谐:一边是自然赋予的宁静与丰饶,一边是历史沉淀的厚重与激昂。这片土地,不仅用甘甜的枣实养育了革命者,更以其博大的胸怀,见证了一个政党从艰苦走向辉煌的关键历程。</b></p> <p class="ql-block"><b> 金秋的枣园,在秋日阳光下静谧安详。放眼望去,那累累的红枣,仿佛不再是普通的果实,而是那段峥嵘岁月结出的最甘美的硕果,沉甸甸地挂在这片黄土地上,也挂在每一个前来寻访的后人心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