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手机摄影班黄陂大余湾二日游 指导老师:刘海波 <p class="ql-block">金秋时节,南湖、武昌、洪山、汉阳、武钢老年大学手机摄影人像班、视频班的35名学员,于10月7日早晨8点30分,黄浦路8号线地铁站J出囗集合,(江岸消防救援大队门前),在刘海波老师的带领下,乘坐大巴前往黄陂大余湾,进行一次有意义的联合双摄影教学游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大余湾,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大余湾建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余姓家族从江西婺源移民的聚居地,至今保留着“一户一院一晒场”的传统农居格局。</p> <p class="ql-block">进入村口,古老的建筑映入眼帘,走进村子石板路蜿蜒,路的两边是错落有致的明清古民居,石墙灰瓦,飞檐翘角,门楼以深棕的木门与雕花窗棂点缀。湛蓝的晴空,阳光洒在巷道上光影斑驳,犹如一幅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余湾博物馆,在当地名人展区驻足,一段关于余传斌先生的介绍,格外牵动人心,生前作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棉花专家,他深耕棉花领域,为业界公认的棉花专家。我曾在此研究所工作,这熟悉的名字,于我而言,这份介绍更添了一份亲切感与自豪感,让人心生敬佩。</p> <p class="ql-block">最吸人的是盛大的晒秋场景,令人陶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大余湾最美的季节。家家户户的屋檐下、窗台、院中、屋顶、房前屋后晒场都摆满了色彩斑斓的农作物,簸箕竹匾里面盛放着火红的辣椒,橙黄的南瓜,深黄的稻谷。和各种颜色的豆类、农产品等,各种晒架上挂满了金黄的王米,与巷道、路边、树上、屋檐下的红灯笼相央,像是给古村披上了五彩织锦,成为了秋日最美的风景,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画卷。</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余湾的稻田,微风轻拂,稻浪滾滚,金黄的稻穗在阳光映照下闪耀璀璨,饱满沉甸的稻穗压弯了腰,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漫步田梗,稻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带着大自然纯粹的气息,那沙沙作响的稻浪,是秋风与稻谷的低语。大余湾的稻田是丰收的象征,记载着大余湾的未来,也记载着每一个到访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大余湾这座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古村,以其古建筑的韵味,风土人情的魅力和稻田、晒秋的独特景致,将我们这群摄影爱好者深深吸引。</p> <p class="ql-block">現场教学:在大余湾的青石板路上,斑驳的古建筑民居,绚丽多彩的晒场,丰收的稻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摄影教学在进行,刘老师手把手指导学员如何取景构图,利用门、窗、石墙门洞为框架对称构图,树枝、墙壁、天井等阳光射下的光影,房屋古巷石板路的延伸为线条,拍人像将人物置于画面的“三分线上”等。</p> <p class="ql-block">当日晚上,用过晚餐后稍作休息,晚上7点木兰假日酒店一楼会议室上课,进行学员作品点评和视频运镜教学。为明天的人像拍摄和视频拍摄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此次大余湾双摄影游学,根据刘老师的布置和教学要求:</p><p class="ql-block">(一)人像班:掌握大光圈,F值1.4,人物的姿态(各种站姿和座姿),构图,光影,线条(显性线条、隐性线条)。</p><p class="ql-block">(二)视频班:脚本创作、运镜、机位、焦距、景别(远全中近特),人物、场景,故事情节。</p><p class="ql-block">要求每位学员交作业,由老师点评。</p> <p class="ql-block">习作图片:</p> <p class="ql-block">此次黄陂大余湾采风,多校联合摄影教学和互帮互学,是一次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难忘经历,不仅让学员们在实践中,提升了手机摄影与视频创作能力,更让学员在亲近大自然与古村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结识了新学员,也收获了快乐和友谊,为老年学习添上了一抹亮丽的秋日色彩。</p> <p class="ql-block">手机图片、视频、编文:吕幼清</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视频:大余湾游学群</p><p class="ql-block">感谢刘海波老师组织的一次有意义的双摄影教学旅拍活动</p><p class="ql-block">感谢各位学员</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0日早晨7:20时</p><p class="ql-block">于武汉南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