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贤《鹧鸪天·明湖美》

文化传媒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国贤,原济南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校长。现任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顾问,百花园群顾问、诗词雅阁群等多群顾问;中华诗词、山东诗词等诗词学会、济南市作家协会等学会会员。出版有《红叶集》《红梅》《诗花烂漫》等4本书。被评为济南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被冷水沟村授以“名誉村民”;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终身荣誉奖”等奖项。获2023年度“助力强省会建设”诗词大赛和散文大赛两项银奖;“竹庐文艺奖”十大诗人奖;“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特别荣誉奖等。“最美中国”散文大赛一等奖等。</p><p class="ql-block"><br></p> 作品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鹧鸪天.明湖美(晏几道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张国贤</p><p class="ql-block"> 鸥鹭惊飞起碧澜,风光旖旎画屏妍。粼波似镜山峦映,花貌如盘曲径环。 </p><p class="ql-block"> 林密密,水潺潺,蒹葭摇翠鸟声喧。小舟荡漾廊亭绕,曲水银流梦玉帘。</p><p class="ql-block"> 注:通韵</p><p class="ql-block"><br></p> 赏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张国贤老师这首《鹧鸪天·明湖》,真叫一个“得劲儿”!它不像有些词儿,写得云里雾里,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首词,就像咱济南夏天里的一碗冰镇酸梅汤,咕咚一口下去,从嗓子眼儿凉到心窝里。它没说啥大道理,就是明湖边上的寻常景儿,可你一读,哎,就是这个“味儿”!这味儿,是鸥鹭扑棱翅膀的动静,是水波里晃着的山影,更是济南人刻在骨子里的那种闲适和安逸。这词儿写的不是景,是咱济南人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上阕:一上来,<b>“鸥鹭惊飞起碧澜”</b>,这画面一下子就活了!你想想,你正站在湖边上发呆,冷不丁一群水鸟“扑棱”一下从你眼前飞起来,翅膀扇得水花四溅,那叫一个提神!这不就是明湖的“脾气”嘛?看着温温柔柔的,偶尔也给你来个惊喜。接着<b>“风光旖旎画屏妍”</b>,这句是实在话,济南人夸景,不爱用花里胡哨的词,就觉得好看,好看得跟画儿似的,挂在眼前,心里舒坦。</p><p class="ql-block"> 最绝的是<b>“粼波似镜山峦映,花貌如盘曲径环”</b>。这俩对子,对得那叫一个“板正”!湖水跟镜子似的,把千佛山的影子给“端”了进来,清清楚楚。湖边的荷花呢?开得跟一个个大盘子,撑在水面上,你顺着这花盘子走,小路曲里拐弯的,一步一景,总能给你点新鲜感。这就是明湖的“面子”,光鲜、亮堂,还透着一股子不用打扮的“俊样儿”。</p><p class="ql-block"> 下阕:到了下阕,这词儿就更“接地气”了。<b>“林密密,水潺潺,蒹葭摇翠鸟声喧”</b>。你听听,这多像咱小时候去大明湖玩儿的情景!树林子密得都“钻不进人去”,水声“哗啦啦”地响个不停,芦苇荡里的鸟叫得那叫一个“欢实”,叽叽喳喳的,一点儿不拿自己当外人。这哪是写景啊,这分明是把明湖的“心跳”给写出来了。这心跳,是活的,是热的,是带着草木味儿和水腥味儿的。这就是明湖的“里子”,实在、热闹,充满了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最后两句,<b>“小舟荡漾廊亭绕,曲水银流梦玉帘”</b>,这简直就是把济南人的“慢生活”给画出来了,还画出了点“仙气儿”。你租条小船,在湖里“么么游”(慢慢地晃),也不用划,就让它顺着水漂。抬头看,湖边的廊亭、水榭,一座挨着一座,古色古香的。那水呢,在太阳底下,亮得跟银子似的,流过浅滩,漫过石头,那叫一个“丝滑”。“梦玉帘”喻指水不光是流,它还像一道“梦”里的玉帘子,挂在眼前。它不是“漫”过去,是“垂”下来,把现实和梦境给隔开了。这种感觉,咋形容呢?就是“恣儿”!济南话里这个“恣儿”,是舒坦、是得意、是啥也不用想的自在。但这个“恣儿”里头,又多了点不真实感,有点飘。你坐在船上,看着这道“梦玉帘”,都分不清自己是醒着还是在梦里。这词儿写到最后,写的不是湖,是在湖里“恣儿”得快要飘起来的那个人。她不是在游湖,她是在自己的梦里头,被这明湖的景儿给迷住了。</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好就好在它“实在”,也妙在它会“做梦”。它没想把明湖写成啥仙境,它写的就是咱济南人脚下的这片湖,天天见的这片景。但这景里,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影子,有“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格局,更有济南人那种“任你天大的事儿,我先喝碗茶,游游湖再说”的从容和豁达。</p><p class="ql-block"> 读这首词,就像跟着一位老济南,在明湖边上走了一圈。她指给你看,哪儿的水鸟最肥,哪儿的荷花最艳,哪儿的亭子歇着最“得劲儿”。最后,她指着那片波光粼粼的水说:“你看,那像不像一道玉帘子?美得跟做梦一样。”她嘴里说的都是大白话,可你听着,心里却热乎乎的,也跟着有点飘忽了。因为你知道,她说的不是风景,是家,是梦,是济南人骨子里那份能把寻常日子过成诗、过成画的“恣儿”。这,就是明湖的魂,也是济南的魂——一个藏在碧波、绿树和烟火气里,既能让你脚踏实地,又能让你飘飘欲仙的魂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赏析人:韩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编辑按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罢这篇赏评,仿佛被作者拉着在大明湖畔的柳荫下喝了一大碗酽茶,满口都是济南的烟火香。这哪里是正襟危坐的诗词分析?分明是一位老街坊晒着太阳跟你“拉呱”,把一首古典词的筋骨血肉,用最熨帖的家乡话给“盘”活了。而张国贤老师的原作《鹧鸪天·明湖美》本身,正是这一切感悟的源泉。其词作语言清新生动,对仗工稳如画,寥寥数笔便将明湖的灵秀之气与日常情趣勾勒得淋漓尽致。 作者不说“意象营造”,却说那是“鸥鹭扑棱翅膀的动静”;不谈“意境深远”,却品出那是“济南人骨子里的闲适”。一个“得劲儿”,一个“恣儿”,几个方言词就把那张老师词中描绘的风景拽到了眼前,带上了温度。这正是此篇赏评最可贵之处——它让文学评论褪去了学究气,接上了地气,透出一股子“家家泉水”般的鲜活与生动,与张老师那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相得益彰。我们推荐此文,并非因其学问多深,而是因其情意多真。若您想读懂济南,读懂明湖,不妨就先从这篇带着乡音、透着洒脱的文字里,去反观、体味张老师词中那“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魂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编辑简介】</b>韩会勇,山东青州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老干部诗词学会、东夷诗坛、巨洋文化学会、安徽诗苑、晓岸听风格律精品诗社、寿光市子曰诗社等多个文学组织的会员。在文学创作领域涉猎广泛,包括诗歌、散文、辞赋、楹联和评论等多种文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版权声明:</b>本作品为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特别声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