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蕞爾小國的昔日榮光 ‍——-再遊葡萄牙前記

晚風清 huaizli

<p class="ql-block">年內已出遊多次,行程安排還剩下十月底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之旅。這兩個國家早就去過,西班牙更去過多次,但這次是帶孫子們一起去,想讓他們粗略了解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個歷史關節點。</p> <p class="ql-block">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不同的世界觀會將你導向不同的人生軌道。我們的世界觀基本上是經由灌輸而來,惟願後輩們能夠走出自己的路,憑藉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形成自己的世界觀。</p> <p class="ql-block">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老話說「眼見為實」,實乃至理名言。經常帶孩子們出去走走,讓他們在旅行中增廣見聞,完善自己對現實世界的看法,畢竟親眼所見、切身體驗的東西更貼近真實的客觀存在。</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不是什麼旅遊熱點,在當今世界上也沒有多少存在感,而且偏居歐洲最西邊一個小小的角落,國土面積僅9萬2226平方公里,人口才1100萬,雖列入世界發達國家,却敬陪末座,人均GDP約為4萬4000美元。</p> <p class="ql-block">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幾乎悄無聲息的彈丸小國,五百多年前,當人類歷史臨近轉折關頭時,竟以自身狹小的國土為基地,上演了一出波瀾壯闊的遠洋大戲,開啟了改天換地的大航海時代,成為第一次全球化的先鋒。</p> <p class="ql-block">當飛機將要降落里斯本時,你會首先看到如同一條藍色緞帶的塔霍河,蜿蜒伸向大西洋深處,以及橫跨塔霍河的紅色4月25日大橋,還有對面山頭的巨大耶穌像。</p> <p class="ql-block">聳立山頂的耶穌像似曾相識?沒錯,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耶穌山上也有這麼一尊。當我們把遠隔重洋的這兩尊雕像聯繫在一起時,便揭開了歷史幃幕的一角,蓋因葡萄牙原本就是巴西的宗主國,追溯兩國的淵源關係,勢必回到五百多年前的大航海時代。</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是葡萄牙的首都,更是海洋文明的象徵。站在塔霍河邊的貝倫塔前,望著這座古老的五層防禦堡壘,彷彿能聽見號角吹響的聲音,看見嚴守海疆的士兵。這裡既是葡萄牙王國的海防之門,也是大航海時代的起點,沉靜的貝倫石塔像一位歷史老人,仍在默默守護著葡萄牙昔日的榮光。</p> <p class="ql-block">白色石塔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塔身的雕飾繁複,繩索、海藻、航海十字、阿拉伯式拱門,皆是曼努埃爾式風格的華麗展現。</p> <p class="ql-block">這座貝倫塔,以及不遠處的航海發現者紀念碑,和碑前的河濱廣場,已成為紀念大航海時代最重要的文化符號。</p> <p class="ql-block">那時的里斯本,不僅是葡萄牙的都市,更是通往世界的門戶,五百多年前,航海家們就是從這片水域揚帆,駛向未知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來一趟里斯本,斷不能錯過這些紀念大航海時代的重要地標,而且,這裡也是觀賞塔霍河風光、遠眺4月25日大橋的絕佳觀景台。</p> <p class="ql-block">大航海紀念碑最早建於1940年,是作為葡萄牙世界博覽會的一部分。為紀念亨利王子逝世500周年,葡萄牙政府1960年決定重建這座紀念碑,改用石材和混凝土,以便永久留存。</p> <p class="ql-block">紀念碑外形有如一艘揚帆啟航的探險船艦,船首高聳直指塔霍河,象徵著葡萄牙在15-16世紀開啟的第一次全球化時代。</p> <p class="ql-block">紀念碑兩側分列30多位大航海時代的重要人物,位於最前端的是航海家亨利王子(Infante Dom Henrique 1394-1460),他手持一艘小型帆船,表徵其對航海探索的卓越貢獻。</p> <p class="ql-block">其他人物包括航海探險家瓦斯科•達<span style="font-size:18px;">•伽馬</span>、麥哲倫、巴爾托洛梅烏• 迪亞士,以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葡萄牙大詩人</span>卡蒙斯、傳教士聖方濟各•沙勿略等,還有當時的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他們彰顯了不甘固步自封、勇於探索未知的決心,映照出人類心中永不磨滅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在宏偉高大的紀念碑前,遊客無不抬頭仰望,微風會從河邊吹來,帶着塔霍河水的涼意。希望孩子們能在塔霍河邊的靜謐中有所感悟,聽到歷史遙遠的回聲。</p> <p class="ql-block">大航海紀念碑前的河濱廣場地面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鑲嵌着一幅巨大的航海圖,</span>材質為里斯本一帶出產的石灰岩(含黑、紅色調),航海圖標示出15-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達·伽馬、卡布拉爾等人的歷次重要航程與船隻。</p> <p class="ql-block">這幅直徑約50米、寬14米的羅盤玫瑰形全球航海圖,是南非政府1960年為紀念航海家亨利王子逝世500週年贈送並鋪設的。這些紀念大航海時代的著名地標,是民族榮耀的象徵,洋溢著葡萄牙人對歷史濃烈的懷舊情緒與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離河濱廣場不遠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也是葡萄牙極具像徵意義的宗教文化地標,遊客必去打卡的熱門景點。它由白色石灰岩築成,外觀莊嚴而繁複,拱門上刻滿航海符號與花卉,整個建築如同一首凝固的史詩。</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於16世紀由曼努埃爾一世下令興建,以紀念航海時代的重要發現,以及葡萄牙在大航海時代的輝煌歲月,1983年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走進教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聳的拱頂,光線透過彩色玻璃窗,灑落在石柱上,營造出肅穆神聖的宗教氛圍,和厚重深遠的文化氣息,讓人沉浸在歷史長河中。</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內最吸收遊客的地方,是左右兩側分別供奉的兩副大理石棺,一副是葡萄牙文學巨擘、大詩人劉易斯·卡蒙斯的石棺,他被譽爲葡萄牙的莎士比亞,棺槨上可見象徵詩人桂冠的月桂花飾和代表文學成就的卷冊圖案。</p> <p class="ql-block">另一副則是葡萄牙偉大航海探險家達·伽馬的石棺,石棺上的臥像為航海家兼武裝騎士的形象,棺槨上的裝飾圖案則為帆船、羅經玫瑰、臂環儀、基督騎士團十字等的組合圖樣。</p> <p class="ql-block">1498年達·伽馬年開闢了繞過非洲好望角直達印度的海上新航線,避開<span style="font-size:18px;">奧斯曼帝國對香料貿易的封鎖和壟斷,</span>為葡萄牙打開了與東方直接貿易的道路,開啟了歐洲大航海時代的新篇章,使葡萄牙迅速掌握了非洲西岸、好望角、印度洋與遠東的若干據點,並在之後建立了從巴西到亞洲的「香料航線」。</p> <p class="ql-block">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建築風格精美獨特,但見修道院外牆、門廊與柱子上布滿精緻繁複的雕刻;院內石柱雕刻更是纖細精湛,宛如石雕森林;雙層回廊尤以細緻石雕聞名,坐享歐洲最華麗修道院回廊的美名。故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被譽為「石雕藝術結晶」,勝在鬼斧神工、獨具匠心。</span></p> <p class="ql-block">不過,若與我曾到訪的那些西班牙教堂相比,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恐怕談不上有什麼出彩之處,甚至頗顯寒酸。</p> <p class="ql-block">但凡去過西班牙<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都托雷多主教座堂</span>,或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塞維利亞大教堂</span>的人都可以作證,走進那些教堂,滿目都會充斥雕欄玉砌、<span style="font-size:18px;">奇珍異寶</span>,說是鋪天蓋地也不為過,反正處處金光璀燦,亮瞎人眼,奢迷豪華到令人震撼、無以復加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為什麼同時代的兩個殖民大國,彼此的教堂會存在一眼就能看出的巨大差異?這正是孩子們經由旅遊環節學知識、長見識的好機會,可以讓他們嘗試,從眼見的差別探尋背後原因,通過比較思考,獲得認知提升。</p> <p class="ql-block">期待「兩牙之行」能使小朋友們建立一個基本概念:五百多年前人類的活動範圍仍然相當有限,正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最先衝破未知的海洋,將人類社會從區域性互動推向了全球性交流,<span style="font-size:18px;">標誌著原來的「多個世界」開始走向「一個世界」,奠定了文明進程在那之後日新月異的基礎。但是,也同時催生了殖民主義的負面後果。</span></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和西班牙將歐洲、非洲、亞洲、美洲首次連成一體,並先後成為全球殖民地的最大宗主國。但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殖民統治及掠奪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勢單力薄,它不可能像西班牙那樣實行全面殖民統治,明火執仗、搶掠金銀。葡萄牙首重的不是從美洲搜刮黃金白銀,而是主要靠征收香料貿易的稅款來斂財。對小朋友而言,明乎兩牙的殖民統治存在差異便足矣,至於經濟、政治、文化、宗教層面的深入研究,他們長大後如有興趣,自會繼續探討。</p> <p class="ql-block">實際上,我對此事的關注,就來自年輕時解不開的一個困擾,當時實在想不明白,葡萄牙就巴掌大一塊地方,人口不過百來萬,鼎盛時期勢力範圍竟遍及五大洲,包括中國澳門(1557年),根據百度百科,葡萄牙帝國殖民地的面積一度突破一千萬平方公里,它哪來足夠的人力物力統治如此廣闊的殖民地?</p> <p class="ql-block">直到後來進出西班牙三次,又專程去了一趟葡萄牙,查閱一些相關資料,才了解到,葡萄牙作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帝國」,並不像西班牙那樣大面積殖民內陸,而是打造了一條由海港與商站串起的殖民統治鏈,這種模式使得葡萄牙這樣的小國,也能在16-17世紀間掌控歐洲與亞洲、美洲之間的香料、黃金、奴隸與絲綢貿易。</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人創立的卡拉(cartaz)制度,要求所有進出印度洋的船隻購買葡萄牙通行證,否則視為非法並予以攻擊。他們依靠卡拉制度建立起「海外據點一海上通道一商品壟斷一宗教傳教」的帝國模式,證明了小國亦能憑藉技術與制度改變世界格局。</p> <p class="ql-block">復盤葡萄牙以小搏大的往事,能讓孩子們認識到,在時代的拐角處,如果抓住了歷史機遇,順勢而為,任何人都可以創造奇蹟,任何國家都可能迅速崛起。</p> <p class="ql-block">了解歷史經驗,可幫孩子們明白一個道理:找對前進方向最關鍵,只要肯下功夫花力氣,就可以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操控機器人那樣</span>得心應手,以小搏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兩撥千斤,完成</span>不可能完成的任務。</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還有不少別致獨特的景點,比如聖胡斯塔升降機、奧古斯都凱旋門和門前巨大的商業廣場、山頂的聖若熱古城堡等,當然都不能錯過,希望小朋友們會享受在那些景點的美妙瞬間。</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是一座由坡道組成的山城,從山頂城堡望下去,那些層層疊疊的紅屋頂猶如凝固的海浪,在起伏的浪面上,時不時隱約可見緩緩滑動的山上有軌電車。</p> <p class="ql-block">乘坐在山城窄巷中蜿蜒爬行的有軌電車,是一種很奇特的經歷,電車發出「吱呀」的聲音,彷彿在喘息,像一位年邁却仍執著前行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有軌電車在逼仄的坡道上與對面車輛會車時,外地遊客的驚呼和電車軌道的震動,都讓人感受到里斯本獨有的溫度—-古老而明亮,憂傷却溫柔,這一幕仿佛已重複了百年。</p> <p class="ql-block">順帶告誡後來者一句:在里斯本不適宜自駕遊,我對此深有體會,那些古老狹窄的街巷相當考驗駕車技術。以至在我離去時,縈繞腦際的盡是「先發劣勢」和「後發優勢」的問題,心中切盼發達國家都能緩解「先發劣勢」的影響,發展中國家則萬勿被「後發優勢」所拖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