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永久地改变了美国的年轻一代。那是一个关于反对战争、种族平等、反文化运动大爆发的年代,是一代人集体反叛失去纯真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没有人会想到,遥远亚洲的一个小国会在60年代初主导了一代年轻美国人的心灵。更没有人会想到那个十年会在道德高调中开启,却在幻滅与憤怒中结束。</p> <p class="ql-block">1955年阿拉巴马一个叫罗莎·帕克的女人和1960年一群坐在伍尔沃思餐饮区的高校学生,开启了美国种族平权的时代,而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牧师马丁·路德·金的出现更是宣告了世界将发生彻底的改变,美国不再由白人控制一切,普天之下人皆平等。他们的榜样作用,让后来的一切变化都成为了可能。</p> 战争与平权 <p class="ql-block">60年代中期通过的《民权法案》让林登·约翰逊总统的脸上洋溢起成功的喜悦,他发誓要创造一个伟大的社会,并向贫困宣战。这个法案旨在禁止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性别或国籍的歧视,保障包括投票、教育、就业及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的平等权利。</p> <p class="ql-block">1964年8月,约翰逊在他竞选连任最焦灼的时刻,宣布向日益激化的越南战场增派美国士兵。他声称这是对北越军队在北部湾袭击马多克斯号驱逐舰的报复。</p> <p class="ql-block">国会被约翰逊政府说服,认为美国正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以压倒性多数批准了《北部湾决议》,让约翰逊拥有了在东南亚肆意扩大战場的无限权力。然而,事后证明马多克斯号遇袭不过是约翰逊政府的谎言。</p> <p class="ql-block">把越南战争美国化,约翰逊总统将美国引向比内战以来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的国家。越南战争就像一部黑暗透镜,见证了整整十年的苦难。截止到1967年年底,已经有五十万美军派驻到越南战场,人们第一次在电视机前看到了战争的惨烈。</p> <p class="ql-block">越战爆发初期,美国民众怀着对抗共产主义的信念支持了战争。但随着几年的流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出反战的声音。马丁·路德·金更是大声疾呼,公开批评美国政府中暴力盛行,号召人民不再选择沉默。</p> <p class="ql-block">金博士的演讲成为了美国人对越战看法的转折点。到了1967年,舆论潮流开始转向反对战争,反战的年轻人开始反叛,他们呼唤社会抵制战争,拒绝暴力。</p> 反文化运动 <p class="ql-block">那年的6月,披头士乐队以他们的热门歌曲《佩珀中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迎来了后来被世人称道的“爱之夏”。</p> <p class="ql-block">位于旧金山海特-阿什伯里(Haight-Ashbury)的地区,在当年是著名的反文化和嬉皮士运动之都,那里的故事不断出现在媒体上,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年轻人。以17世纪英国的一个主张“土地公有化”的激进团体命名的社区组织“挖掘者”,在那里依靠乞讨和偷窃为这些年轻人提供食物,同时传播着“自由一切”的价值理念。</p> <p class="ql-block">数以百万计的美国青年在一个无与伦比的富裕时代长大,但在这里他们谴责唯物主义,竞争和统一意志,而正是这些价值观为曾为他们所享受的富裕人生铺平过道路。</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一个早在艾滋病出现之前就已经到来的性自由的时代,避孕药的出现为年轻人解除了最后的一点忌讳。吉他手成为了领导文化革命的棋手,婚姻和一夫一妻制似乎变得过时,音乐和嗑药成为了难以抗拒的改变世界的新潮流。</p> <p class="ql-block">美国面临着历史上的转折点。年轻人坚信传统思想和对习俗与权威的盲从,让全球处于从未曾预见过的灾难边缘。他们不能任世界堕落下去,要自己思考,要挺身对抗权威。</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反战和觉醒两条战线的运动齐头并进,音乐取代了媒体的宣传,用人类最通用的语言成为双线作战的桥梁。数量庞大的一代人淹没了本应使他们文明化的机构,这让保守派对急剧加速的反文化的无政府状态感到震惊。</p> <p class="ql-block">“爱之夏”在南部旧金山开始,在那里集结了史无前例的庞大摇滚乐队,也涌入了前所未有过的追随者。虽然比起后来的音乐节的热度还稍差一些,但仍旧在那个年代起到了将流行音乐推向高潮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一位名叫吉米·亨里克斯的杰出年轻吉他手,以一曲“你只属于我”在蒙特雷公园掀起了高潮。亨里克斯在表演结束时点燃了他的吉他,并在舞台上将它砸得粉碎,用非暴力的形式宣告着毁灭旧的社会秩序及其所代表的一切。</p> 黑人的崛起 <p class="ql-block">在白人的反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黑人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着历史的变革,完成了从黑奴到到黑人再到非裔美国人的身份转变。</p> <p class="ql-block">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黑豹党沿着旧金山湾横空出世。这是一个由街头运动组织者鲍勃·希尔和牛顿法学院的青年学生休伊·牛顿发起的民间组织,它的出现是美国黑人日益挫败感的一种表现。这种挫败感很快变成了愤怒,在1965年从瓦茨开始迅速向其他城市蔓延。</p> <p class="ql-block">1967年7月11日,新泽西州纽瓦克爆发了动乱,接下来的一周是底特律。汽车城的100个街区被混乱和毁灭所吞噬,约翰逊总统最终派出了近5000名联邦军队平息暴乱。尽管总统命令军队武器不得上膛,底特律在三天后恢复平静时仍有43人在暴乱中死去,其中33人是黑人。</p> <p class="ql-block">克纳委员会在骚乱调查报告中指出,白人社会建立、维护并纵容了黑人贫民窟的存在,它建议政府对结束种族歧视做出广泛并持续的承诺。</p> 反战运动 <p class="ql-block">然而,这场消除贫困的战争很快就被越战所淹没,国家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一个叫越南的小国身上。</p> <p class="ql-block">人们开始提问为什么年轻人要被送去万里之遥的地方去送死,为什么要在那里将子弹射入从无冤无仇的人的胸膛。</p> <p class="ql-block">1967年的秋天,反战运动开始关注在了征兵和抵制征兵上。虽然非裔占美国人口的不到12%,但在越南战场上作战的士兵中却有将近四分之一是黑人,并且几乎没有受过教育的白人男性是违背自己的意愿上战场的。</p> <p class="ql-block">这一年的年初,25岁的默罕默德·阿里,拒绝被征招上战场,在黑人社区引发巨大的反响,将反战运动推向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到了秋天,反战行动从抗议征兵发展到阻止征兵。反战组织者开始计划在五角大楼游行,在全国范围内阻挠10月份的征兵周。大批的中产阶级走上街头,这些往日平和安静的人们,这次却做好了可能被警察的子弹击中的准备。联邦军队继1932年爆发的退伍军人大游行之后,又一次出动保卫首都。</p> <p class="ql-block">非暴力抗议者包围了五角大楼,声称他们要架空五角大楼。来自第82师的伞兵冲进人群,数十名示威者遭到殴打和被捕。 </p> <p class="ql-block">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已经开始怀疑美国的越南政策。早在6月,他便指示他的下属研究一份关于战争的问题清单,他们的答案将成为五角大楼文件,这份文件的结论是美国不可能通过军事手段赢得这场战争。</p> <p class="ql-block">麦克纳马拉出于对约翰逊总统的尊重,将报告私下呈报给了总统和总统指定的几位智囊。智囊们认为麦克纳马拉的报告是要美国投降,并让这份报告沉入箱底,直到多年以后才被公之于众。</p> <p class="ql-block">敬请期待下一篇:高潮之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4月 BRIBIE ISLA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