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乌石峰下将军魂

悠闲篱笆院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悠闲篱笆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657967</p> <p class="ql-block">  湖南湘潭乌石镇的彭家围子,山清水秀、翠峰倒映,民居、田野、草木和山丘融为一体,形成了“屋在林中、人在景中”优美的田园风貌。在这里有一处东方战神、横刀立马彭大将军的故居,砖木结构、粉墙黛瓦,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宅。</p> <p class="ql-block">  乙巳年“国庆、中秋”双节,和家人在雾雨蒙蒙之中驱车千里,来到了“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潇湘,走进了彭德怀元帅故里。</p><p class="ql-block">  坐西北朝东南的元帅故居,依山而建,背靠山峦、面临田野,竹树青葱。一道土黄色的围墙让院落与外界隔离,围墙采用了硬山顶式青瓦檐帽,八字形槽门的门楣之上是邓小平在1982年题写的“彭德怀同志故居”横匾,金黄色的字迹在光线下熠熠生辉,让院落显得更为不凡。</p> <p class="ql-block">  彭德怀同志故居,原名“三华堂”,因与其弟金华、荣华居住,而得名。现故居是彭德怀在1925-1927年期间,担任湘军连长和营长时,由胞弟金华、荣华用彭德怀的薪金所建。</p><p class="ql-block">  彭德怀常说:“自己不想升官发财,置田买地,而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多为人民办好事的人。”1922年,投考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时,由彭得华改名彭德怀,寓意着“君子怀德”。俗话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暗含着做人的光明磊落,动乱年代有志之士改名明志,寄托了远大追求和抱负。</p> <p class="ql-block">  走进院门,呈“凹”字形布局的屋子,青瓦白灰墙,格栅窗棂,木质廊柱和椽枋,以及翠竹、葡萄架等,既有楚湘古韵,又有时代感。17间房屋土墙环护,形成一个整体。东边厢房为碓屋,旁边是挺拔的翠竹,宛如彭德怀刚正不阿、正气凛然的性格。大门右手边有一株柚子树,左手边为柑子树,都是彭德怀元帅回乡时亲手栽种的。</p> <p class="ql-block">  早期的故居,为三间破败的茅屋,1898年10月24日诞生的彭德怀,在此度过了艰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读过两年私塾,后因母亲去世、父亲病重而被迫辍学。彭德怀在其自述中写道:“几间茅房亦作抵押,留下两间栖身,晴天可遮太阳,下雨时室内外一样。”真实地描述了童年时代砍柴、放牛、挖煤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正堂屋面是一间独立的屋子,正对着院门。堂内木质板墙之上有一神龛,写有“天地国親仙”字样,体现了湘西民俗中“敬天、敬地、爱国家,不忘祖先、尊敬师长”的儒家思想。</p><p class="ql-block">  彭德怀两次回归故乡,接待来访干部和群众都是在正堂屋之中,这里也是彭金华创建的彭家围子支部的议事点。屋内的八仙桌和太师椅是土地革命时期,斗地主分给家里的胜利果实。</p> <p class="ql-block">  走出正堂屋,来到进餐的西横堂屋。连接西横堂屋的是西厨房,这里是埋藏彭德怀元帅1962年6月写给毛泽东和党中央“八万言书”手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959年夏,在庐山会议上因直言大跃进的错误方针,沉冤不彰至去世。张爱萍将军作七绝《鹧鸪天·怀念彭总》:“横刀立马为民谋,晚景凄凉千古忧。刚正不阿耻权术,万言上书誉神州。”来对彭德怀的性格评价。</p> <p class="ql-block">  西正房,是大弟彭金华和其夫人周淑身的卧室,屋内摆设的雕花床也是斗地主所得财物,墙壁上悬挂有彭金华和周淑身的介绍照片。</p><p class="ql-block">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彭金华烈士,生于1900年10月22日,受彭德怀的影响,千里奔赴延安,1938年回乡后成立彭家围子第一个党支部,于1940年10月11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p> <p class="ql-block">  穿过西后正房至后正堂,这里是彭德怀召开干部和群众调查会的地方,墙壁上挂有彭德怀和参会人员的相片。</p> <p class="ql-block">  东正房摆放着一张书桌、一张雕花床、一个柜子和一把椅子,桌上有一盏煤油灯。1961年,彭德怀回故乡在东正房居住时间长达34天,依靠着这盏昏暗的煤油灯,完成了五份农村调查报告,供中央参考。</p><p class="ql-block">  墙壁上悬挂有其二弟彭荣华及其夫人龙国英的照片。彭荣华,生于1903年,受彭德怀牵连,于1940年10月4日被被国民党杀害于故居的厨房内。</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俞淑贞卧室内,有彭德怀于1953年11月1日写给堂嫂俞淑贞的信:“淑贞二嫂,你的大儿子彭佩林同志,于1938年参加八路军……为祖国捐躯,光荣牺牲!请勿悲伤,望自珍重,并祝您健康。”说明彭德怀一家人的坚定信仰。</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东厨房、东横堂屋、东厢房及杂物房等,进过碓屋,最后走出院门来到院后侧小山丘的烈士墓。</p><p class="ql-block">  半圆形的围墙围绕着陵园,正中有震将军题写的彭金华和彭荣华烈士之墓的碑刻。彭金华在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乡建立彭家围子党支部,与彭荣华一起从事革命活动。在1940年10月4日凌晨,遭国民党反动派指使的湘株警备司令部、国民党政府及地方恶霸三十多人的围捕,牺牲后二人合葬。</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砌的林间小道,行至乌石峰山脚的彭德怀墓。碑体与墓基相交的底边长1.898米,高5米,宽7.4米,与基石成76度夹角,寓意着彭总生于1898年,于1974年去世,享年76岁。碑体为黑色花岗岩呈菱形,墓墙是花岗岩长城造型,寓含着彭德怀有棱有角的独特人格和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该墓园于1999年12月28日,从北京八宝山公墓安迁到这里,完成了彭德怀归葬乌石家乡的夙愿,为乌石革命纪念地增添了无穷的瞻仰魅力。看着眼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的陵墓,浮现于眼前的是彭大将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以及传奇人生。</p> <p class="ql-block">  彭德怀一生,戎马疆场、纵横驰骋。从率部平江起义、井冈山反围剿、血战湘江、挺进大西北和抗美援朝等战役,可谓是南征北战,打了无数大仗硬仗。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在“割尾巴”战斗中全歼马家军骑兵团,毛泽东为彭总写下了《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彭德怀在看到诗后,把最后一句“惟我彭大将军”改成了“惟我英勇红军”,说明了彭德怀低调谦虚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  半山坡有一座六角攒尖顶式的德怀亭,亭后有重修亭记。站在亭内环顾,陵园内芳草萋萋,山风悲鸣,英雄长眠。峰下的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梯田里,彭家围子静静地躺卧于乌石峰之下。</p> <p class="ql-block">  走出古朴的江南民居,依稀中听到历史的回声,这一座故居在风雨岁月中,见证了东方战神从普通的农家放牛娃,成长为共和国元帅的峥嵘岁月。故居内的每一件物件、相框,以及信件等,都反映着彭德怀及其家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虽然和平的年代已不需要“横刀立马”的元帅,但在共和国建设中,永远都需要那些敢为浮夸之风说“不”,能为平民百姓说“话”的铮铮风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