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 王家祥(祥子)</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879463</p> 司莫拉佤族村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为佤语音译,意为“幸福的地方”,是佤族、汉族、白族等多民族和谐共居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司莫拉”拥有500余年历史,是腾冲土著佤族“守土人”的聚居地,完整保留佤族语言、传统民俗及汉佤文化交融特色。“司莫拉”现在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0年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点。我们一早就来到了司莫拉佤族村,先乘观光车来到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极目俯瞰,一幅壮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眼前,这就是稻田花海景观,非常震撼。蓝天白云下,近景是大片稻田,由彩色的植物勾勒出佤族村民在劳作的画面,栩栩如生;远景是隐藏在树林中的村落,好一派生气勃勃、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 突然,云雾缭绕中,一束阳光照在山边的村落上,特别耀眼。 眼前的景色太吸引人了,我们久久不愿离去,我用长焦拉近捕捉一个个精彩画面。 <p class="ql-block"> 村民们背着背篓行走在弯曲的小路上,很有农村的气息。</p> 我们离开观景台沿着这条小道往上走,路口的巨石上刻有“让幸福的佤族村 更加幸福”。 我们来到佤族风情广场,亭子的石墙上贴有“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司莫拉佤族村,除了考察当地脱贫情况外,还体验了打米粑、敲木鼓等佤族民俗。(图片来自网络) 习主席在敲木鼓。(图片来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大屏幕不断播放习主席当年来司莫拉佤族村视察的场景。</p> 我们又到司莫拉民俗文化陈列馆去参观。 陈列馆门口,摆放着很多具有民族风俗的木制图腾。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司莫拉佤族村有500多年历史,海拔1670米,森林覆盖率82%,年平均气温15.8℃,全村耕地面积1680亩,现有农户73户,人口300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71人(已全部脱贫),设党支部1个。</p> 司莫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司莫拉从“贫穷小山村”变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 司莫拉民俗馆里陈设着佤族祖先遗留下的农耕痕迹和历史渊源、民族民风和民俗来历,用以展示佤族优秀传统文化。<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在陈列馆的庭院里,有一组由石块叠加起来的石柱,这应该是佤族人民的力量和团结的展示吧。</p> 我们继续沿着石块路向上走,这个富有民族风格民居的外墙上,写有“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表达了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意愿。 沿路的外墙都绘有各种佤族民俗风格的画面,很有民族特色,引人瞩目。 <p class="ql-block"> 一阵木鼓敲击声,把我吸引过去,这是一家卖各种土特产的小店,一位小伙手持双锤有节奏的敲击木鼓,在招揽顾客,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满脸笑容的村民拿着食品请你免费品尝。</p> 这位很有气质的摊主,在我的请求下,留下了靓影。 司莫拉礼堂,门口的石头上刻有佤族特色的图样。 这里的道路坡度较大,我们没有体力继续往上走,但已深深的感受到,市场的繁荣。如果有时间,可以在这里品尝当地特色饭菜。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司莫拉201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仅4600元,2016年起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4A级景区,2020年后人均收入增长至2万余元,实现从贫困村到“幸福村”的蜕变。司莫拉的“蜕变”,是“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剪影,也是“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更是“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一个写照。我亲眼看到司莫拉村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街道、房屋都已焕然一新,已经建成美好家园;我还亲生感受到司莫拉的村民喜悦的笑容,对幸福生活的满意度大大提升;我深深的祝愿司莫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共谱“团结和睦、共建共享”的幸福乐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