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北外滩看浦东陆家嘴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早期航运贸易阶段(19世纪-20世纪初)</p><p class="ql-block">北外滩因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的地理优势,成为上海航运业的发祥地。1845年首个码头始建,逐渐形成以码头装卸、船舶维修、货运代理等为主的传统航运产业,成为东亚商贸文明交汇地,见证了上海近代化的起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功能转型与产业集聚阶段(20世纪中叶-21世纪初)</p><p class="ql-block">随着上海城市扩张,北外滩从单纯的货运码头向综合服务业转型。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航运服务企业、功能性机构加速集聚,形成船舶估值、海事法律、航运金融等完整产业链。同时,金融、贸易等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重要的商务板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3.新一轮开发建设阶段(2020年至今)</p><p class="ql-block">2020年《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启动“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五年来,北外滩聚焦航运、金融、科技三大核心产业,集聚4700余家港航企业、2100余家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超8万亿元,成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p> <p class="ql-block">通过城市更新、滨水空间改造、总部经济培育等举措,打造“航运服务港”“科技创新港”“总部经济港”和“国际活力港”,逐步形成多元产业共生的现代化经济生态圈。</p><p class="ql-block">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成长记</p> <p class="ql-block">目前,北外滩正迈向“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致力于成为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p> <p class="ql-block">上海外白渡桥是中国近代桥梁史的重要见证,其历史可追溯至1856年。以下是其发展历程的关键节点:</p><p class="ql-block">1.第一代威尔斯桥(1856年)</p><p class="ql-block">由英商查尔斯·威尔斯等人筹资建造,为纯木结构桥梁,长137米、宽7米,靠近虹口一侧采用吊桥设计以方便船只通行。因只向华人收取“过桥税”,引发市民抵制,广东人詹若愚在附近设义渡免费接送华人,故得名“白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第二代花园桥(1873年)</p><p class="ql-block">1870年代威尔斯桥残破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原桥西侧建造新木浮桥,命名为“花园桥”(因毗邻外滩公园),华人称“外摆渡桥”。后因民间口误演变为“外白渡桥”。</p> <p class="ql-block">3.第三代钢桁桥(1907年)</p><p class="ql-block">光绪年间,为适应交通发展和电车通行需求,工部局决定将木桥改建为钢桁桥。1906年动工,1907年竣工,采用英国进口钢材,上部为下承式简支铆接钢桁架,下部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全长104.39米,桥面铺设电车轨道,成为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历史事件与变迁</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25日,解放军第27军79师在解放上海战役中,为保护桥梁,以轻武器突击冲锋,挫败国民党军队炸桥企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4年拆除木桥面和电车轨道,改铺水泥沥青;1976年进行荷载测试并加固。</p><p class="ql-block">·2008年,因设计使用年限到期,外白渡桥整体移至船厂大修,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更换6.3万枚钢铆钉,修复后于2009年回归原位,寿命延长50年。</p><p class="ql-block">外白渡桥见证了上海从开埠到现代的沧桑巨变,是上海人心中的“外婆桥”,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中美建交后首航美国第一船,1979年3月25日,“柳林海”轮由上海启航,</p><p class="ql-block">横跨太平洋, 首次抵达美国 </p><p class="ql-block">西雅图港</p> <p class="ql-block">上海白玉兰广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世界会客厅a</p><p class="ql-block">由百年扬子江码头改造而成,是国际会议与文化活动的核心场所,主体建筑融合历史感与现代设计,拥有270°全景视野,可同时拍摄外滩万国建筑群与陆家嘴摩天楼。</p><p class="ql-block">5.上海邮政总局大楼9</p><p class="ql-block">1924年建成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是中国邮政发祥地之一,现为上海邮政博物馆。钟楼顶部的穹顶与雕塑极具特色,是北外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白玉兰广场</p><p class="ql-block">320米高的地标建筑,形似含苞待放的白玉兰,是浦西第一高的超5A写字楼,集办公、酒店、购物于一体。夜晚灯光璀璨,与陆家嘴遥相呼应,楼顶观景平台可360度无遮挡嘴遥相呼应,楼顶观景平台可360度无遮挡欣赏浦江两岸美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中国证券博物馆(原浦江饭店)a</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46年,是上海乃至全国第一家西商饭店,曾点亮中国第一盏电灯、接通第一部电话。1990年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此设立,现为证券博物馆,建筑保留维多利亚风格,顶层餐厅仍举办婚宴。</p> <p class="ql-block">上海北外滩拥有众多著名建筑,它们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以下是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建筑:</p><p class="ql-block">1.上海大厦(原百老汇大厦)</p><p class="ql-block">1934年建成的英商建筑,曾是外滩三大高楼之一,见证了上海租界时期到新中国外交的重要历史时刻。建筑外形如“山”字,曾是外国人专属酒店,屋顶可停汽车,现为文化商业综合体,观景平台可俯瞰外滩与陆家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