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凡眼看重生——还记得你的梦想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上初中那会儿寻思,每个职业都该闪着光。 年轻的我眼中的世界: 每个记者当是执笔的勇士,以文字刺破社会阴霾,人人都该有新闻奖得主般的赤热心;</p><p class="ql-block">每个教师都是灵魂的工程师,如张桂梅般燃尽自己,如徐本禹般扎根贫瘠,将温暖种进每个孩子的心田;</p><p class="ql-block">每位医生都是生命的守护者,循着救死扶伤的誓言,怀着“宁可药生尘,不愿苍生病”的仁心,哪怕如李时珍般亲尝百草,也要护众生安康。那时的信念纯粹得像观世音或大佛(不像今天所谓的佛系和躺平啊)抵御所有世俗的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可走着走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童话般的世界渐渐蒙尘、碎裂。见惯了曾看不惯的事,接受了从前认定不对的人和事,才惊觉每个职业都裹着现实的茧——大部分人终究只是把它当成谋生的差事而已,梦想不过是偶尔闪现的微光。</p><p class="ql-block">记者可能掌握诸多事实证据,可能不会如实报道黑暗的原因,医院会救一个坏人,未必会救一个善良的穷人。</p><p class="ql-block">辜负过一些人,也被旁人指点着“这不行”“那不要”,自我否定像毒蛇般缠绕,自我怀疑在心底生了根。慢慢的,话少了,心闭了,从前爱说爱笑的人,渐渐把沉默当成了保护色。</p><p class="ql-block">雷哥说,他今晚喝晕了,让我讨论下“来往与往来”,我知道多说无益,我改变不了什么。我只能理解,欣赏你的做人做事风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偶尔会想起大学时光,总忍不住问自己:为何学满脑子高等数学的公式,记了一堆马列主义、邓论的理论,却没学过如何应对人情世故的“关系学”,没懂过如何洞察人心的“社会学”,更没触及过职场生存的“成功学”与“领导学”?</p><p class="ql-block">后来才明白,那些书本里的智慧,是为了给我们搭建认知的骨架,而真正的成长,是在认清现实后,慢慢修炼一颗接纳不完美的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投射。从前看不惯别人的固执,如今才懂,那不过是自己当时的境界不够。</p><p class="ql-block">曹丕说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立场不同,眼界各异,我不敢自以为是文人,三观在岁月里被外界打磨的不再清纯,我也没感谢成熟老练后的自己。</p><p class="ql-block">我们内心暗自下决心“绝不当小时候最讨厌的人”,可走着走着,却在现实的歪曲挣扎中,与曾经的自己渐行渐远,成为了那个小时候最不喜欢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曾为时代的遗憾叹息——中国曾许久没有世界性的大师,所以莫言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才像刘翔在短跑赛道上打破亚洲纪录般,成了震撼人心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慢慢终于懂得,自己写的不叫散文,不成体统的杂文,胡乱描述的碎片文字,可以慰籍我心灵的田字格。</p><p class="ql-block">终于感受: 坦然接受失败是种难得的能力,接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更是一场漫长的修行。</p><p class="ql-block">那些碎掉的镜片,远走的人群,让我们看清: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所谓成长,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有信念继续走下去……</p><p class="ql-block">因为身边有重叠“小时候的自己”,孩子会长大,多一点幸福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