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军——在乱世中践行为国为民的“国民军”

蔡玟珺

<p class="ql-block">在近代中国的纷乱时局中,冯玉祥将军及其领导的国民军,以其独特的“为国为民”精神,铸就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这支军队不仅是保家卫国的武装力量,更是一所移动的“学校”,其内核是冯玉祥将军炽热的报国之心与深切的恤民之情。</p> <p class="ql-block">一、铸军魂:塑造“誓死救国”的爱国铁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冯玉祥深知,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不过是乌合之众。因此,他将国民军打造成以爱国主义为信仰的钢铁集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教治军,开启民智:他开创性地在军队中推行文化教育,让士兵读书识字,从懵懂无知的壮丁,成长为明辨是非、胸怀国家的战士。</p><p class="ql-block">· 信念外化,时刻警醒:他要求全军将士佩戴 “誓死救国” 的袖章。这并非装饰,而是将救国使命铭刻在身、烙印于心的精神旗帜,时刻提醒军人为何而战。</p><p class="ql-block">· 身先士卒,同甘共苦:他与士兵同吃同住,终生戒烟戒酒,以其朴素的“布衣将军”形象,践行了与部下同甘共苦的誓言,凝聚了无与伦比的军心。</p> <p class="ql-block">图:冯玉祥向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讲话</p> <p class="ql-block">二、践初心:恪守“真爱民”的不扰民誓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扰民,真爱民”是冯玉祥为国民军立下的铁律,也是其区别于当时诸多军阀武装的根本标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铁律如山,秋毫无犯:他将严明的群众纪律视为生命线。广为流传的 “吃瓜不付钱被枪决” 的事例,虽显严苛,却极具震撼力地树立了军队的纪律威信,确保了军民关系的和谐。</p><p class="ql-block">· 品德为先,牺牲为民:他向士兵灌输 “牺牲自我,拯救人民” 的崇高品德,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拯救国家和人民的使命紧密结合。</p><p class="ql-block">· 建设地方,造福于民:他的军队不仅是战斗队,也是生产建设队。所到之处,积极为地方兴办学校,修路架桥。他创办的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前身),更是泽被后世的教育丰碑,彰显其“教育救国”的远见卓识。</p> <p class="ql-block">三、担大义:贯穿始终的民族气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国内革命到民族御侮,冯玉祥的“爱国心”在每一个历史关头都无比清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破除封建:在北京驱逐皇帝溥仪出紫禁城,以果决行动铲除了帝制残余,捍卫共和。</p><p class="ql-block">· 投身革命:他拥护辛亥革命,参与北伐,并于1926年举行五原誓师,将所部纳入国民革命序列,为国家统一而战。</p><p class="ql-block">· 抗日砥柱:“九一八”事变后,他是坚决的抗日派,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孤立无援中率先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为抗日大局不与蒋介石计较个人得失,先后担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在淞沪会战等战役中身先士卒。</p><p class="ql-block">· 拒斥内战:抗战胜利后,他因不愿意打内战而选择出国,其爱国情怀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再次做出了和平与民本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图:冯玉祥五原誓师呼应国民政府的北伐</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将军与他领导的国民军,用“爱国爱民”的实际行动,在烽火连天的中国大地上,书写了一种独特的可能:一支军队可以既是国家的捍卫者,也是人民的守护者。他从严治军、身体力行的风范,他贯穿始终的民族大义,共同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切缅怀与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