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祖籍是河南,可这次洛阳之旅是我第一次回到祖籍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祖父是在某一次黄河决堤时带着为数不多的家当迁到陕西,然后扎根陕西。外祖父也是河南人,当兵出身的他随军出征,最后被安置在陕西。这样算来我该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河南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南于我来说好像一座被废弃的自家后院,虽然不经常去,但总会在冥冥之中觉得它本该是属于我的,在任何我想去的时候,“后院”总会向我张开双臂迎接我。这样根深蒂固的想法致使在四十年的时间里,我竟然没有一次把河南列入我的旅行清单。当然,我也一次都没回过河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前去过中国四大石窟中的两个,总想着要凑齐这四大石窟的照片,趁着这个假期本打算去敦煌看看莫高窟。但因一天半的时间属实紧张,于是退而求其次,决定先去看看龙门石窟。</p>  <p class="ql-block">从高铁站出发,一个半小时车程就抵达目的地。一下高铁站就听到出租车司机用河南版的普通话与来来往往顾客交流,听到熟悉的乡音,鼻子竟然莫名的发酸,上次听到这熟悉的腔调还是六年前母亲教两岁女儿讲普通话的时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我们拎着大皮箱,一个穿着黑夹克的汉子向我们走来。他操着还不怎么熟练的普通话问道:“去哪?要不要打车……”我用尘封多时的河南话告诉他我们预定的酒店名。他听到我讲的是河南方言,先是愣了一下,接着操起比我正宗一百倍的方言问:“你们是哪的?”他一边提着我们的行李箱往后备箱里放,一边问。不知怎得我竟然无意识的撒了谎:“许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昌是我的籍贯,我户口本上出生地一栏写的是“陕西西安”。我没想到自己撒谎如此丝滑和坦荡。老人家常说“叶落归根”,“故乡”是每一个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那么“故乡”就是藏在每个游子血脉里根深蒂固的月亮,它总会在某一天无意识地蹦出,或是品尝了熟悉的乡味,亦或是听到熟悉的乡音。如今的我,回到了“故乡”,就请允许我暂且当一回河南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司机一听激动得不行:“原来是老乡啊!”一路上他又是给我们推荐当地特色馆子,又是给我们规划旅游路线,看得出他对我这个假老乡很是关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放好行李,我们第一站去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博物馆外围墙体的主色调是灰色和土黄色,起初不明白选用这两个颜色为主色调的含义,后面看到主体建筑才明白,原来这建筑是模仿大运河水波流动的韵律而建成的,那土黄色的波浪正是黄河的波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前有两块长方形,水深二十厘米左右的水洼,水洼里的水清澈见底,灰色的“船身”,土黄色的“水波”倒影在这两洼水中仿佛洛阳版的天空之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大厅人很多,凑近一看,原来是十来个小姐姐在舞蹈。不得不说,洛阳这座城市与古风很是契合。就像这十几位芊芊女子那曼妙的舞姿加上襟飘带舞的裙裳使人恍惚间穿越回大唐。趁着大伙都被美妙的舞姿吸引之时,我先转向大厅右侧序厅,LED屏幕上蓝色的光带清晰地再现了隋炀帝大业元年以洛阳为起点开凿的2700公里的运河,这是第一次感受到历史离我们原来这么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楼展厅最让我震撼的是两个回廊,仿照船舱内部结构在博物馆里复制了小船舱,船舱里有小桌,有小酒,墙上挂着腊肉和晾晒的红辣椒……仅仅从床仓内的摆件就让人感到温馨和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过“船舱”,旁边陈列着运粮船及船的建造演变图,船篷上晾晒的衣裤既具年代感,又俱生活气。让游客们着实体验了船工们在船上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出博物馆,我不仅大呼:“真是天公作美呵!”天气预报预测的天气是阴转小雨,谁知一出博物馆竟然的红日高照,这样的天气在今年整个九月都少见,我欢呼雀跃,高兴的不得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站来到白马寺,虽说等公共交通工具着实废人,好在最终的白马寺让人很是惊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白马寺,我们在每个大殿都上了香,祈祷家人健康、孩子学业有成。每到一处佛龛或寺庙我总会许下相同的愿望,其实我不懂怎么拜佛,亦不懂如何上香,但我明白虔诚的向天祈祷,那些美好的心愿总会慢慢实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完香,左转来到印度佛殿苑、泰国佛殿苑、缅甸佛殿苑。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传统寺院的模样也看到了他国佛教的物态化的展现,这也许就是不同文明最完美的相融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应天门,应天门的晚上灯光全亮,红色的阁楼在橙黄色的灯光的映衬下既庄严又典雅。大殿门口有一条做装造的街区,好多小姐姐都穿着艳丽的衣裳和应天门合影。因为时间的原因,我身着自认为最符合应天门场景的新中式衣裳和应天门合了影,虽然效果不佳,但应天门的恢弘我已印在心间,合影反而排在了次位。</p>  <p class="ql-block">游玩结束就是品尝当地美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道洛阳美食,不得不提:牛肉汤、羊肉汤泡饼,老式糕点蜜三刀,河南烩面、肉丁胡辣汤、油条头……这些都是儿时记忆中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儿时,祖母最爱烙饼,祖母说老家人烙饼,饼只需翻三翻就完全熟了。每每祖母烙饼时,我总是像个小馋猫一样守在风箱旁边,这边烙饼刚刚出锅,那边的我就等不及卷土豆丝,一边喊烫,一边往嘴里塞烙饼。牛肉汤里的饼丝正是儿时祖母烙的饼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祖父最爱熬汤,尤其在冬天。什么牛肉汤、羊肉汤、丸子汤……应有尽有。这次来到洛阳才明白,生活在陕西的祖父、祖母还保留着“故乡”的胃,他们吃惯了家乡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赶最早一波游客到来前赶往龙门石窟。刚出门天阴沉沉的,我一路上都在默默祈祷,祈祷看佛时别下雨。谁知刚到龙门石窟检票口,雨哗啦直下,本想穿着美美的裙子与大佛合影,还没见到大佛裙子就湿了一半,鞋里也灌满了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怪下雨,弄湿了我的裙衫;多亏下雨,让我和大佛有了合影的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月四号,大雨,我赶早来到龙门石窟。到时已是人山人海。看到的不是攒动的人头,而是五颜六色的伞缓慢地挪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雨大,很多人放弃了与大佛合影,只在伞下举起手机拍拍大佛。我冒着密密麻麻的雨滴,冲向雨幕,在雨中与大佛合了影。虽然拍完照,头发上已经开始淌水,化的妆也花了,但终于还是合上了影。我不敢想象如果当天风和日丽,合影该是多么难上加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走,心情也更加复杂,有点失落,有点伤感,又有点不甘。早就听说龙门石窟损毁严重,但没想过这么严重。冒雨前来,看到的除了攒动的雨伞还有无数只有龛没有佛的石窟。那些消失的佛像,有的被风化,但大部分是被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列强硬生生的搬走,收藏在他们自己国家的博物馆里。只有龛没有佛的洞窟太多,我不敢多想,我怕那一段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一股脑地向我涌过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随着人流终于来到大佛脚下,当驻足于卢舍那大佛前,眼泪夹杂着雨水顺着脸颊流下。他低垂眼帘凝视身下前来参拜的芸芸众,凝望着不远处滚滚的伊河,嘴角微微上扬。予佛来讲,无所谓争抢,无所谓占有。争抢、占有只会让原本该普度众生的佛变得物化,变得自私,变得患得患失。佛不愿如此,他与世无争静立于西山的崖壁上,一年又一年,望着滚滚伊河水,往着来来往往不同的面孔,他只是微笑,只是将最大的善念赠与众生。其余一切外物都与他无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卢舍那大佛的微笑中得以具象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流推着我继续向前,过了漫水桥,途径香山寺、白园,排队登上礼佛台。最好的观景位置被一个背着相机的商人霸占,他拍一张照片收费50元。他会教游客摆姿势、做动作。我也让他帮我和大佛合影,他教我带上墨镜,双手环抱放于胸前。我拒绝戴墨镜,觉得这是对大佛的亵渎。他没有勉强我,让我面对大佛,背对他,举着墨镜利用视觉察差给卢舍那“带上”墨镜,我还是拒绝。他有些不耐烦,我侧身对着佛像,闭上双眼,双手合十放于胸前,终于,他拍好了照片。在闭目的三十秒里,我虔诚的向佛祈祷,祈祷国富民强,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比我在麦积山石窟的拍的照片,龙门石窟的每张照片都是严肃而庄重的。爱人说我表情太冷,我没有辩解。因为当我看到它伤痕累累的模样,看到他微笑的表情,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再踏上这片土地,但高铁站站台上那句“玉笛风吹别洛阳”再次模糊了我的眼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见了洛阳,希望下次还能再见。</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去洛邑古城看天女散花,我和爱人身份证掉了,被安徽的一家四口捡到。他们报了警,洛阳派出所很快打来电话。安徽的四口之家把身份证交到我们的手里,才离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首先感谢捡到身份证的一家四口,没有他们我们既看不到卢舍那大佛,也住不了酒店,甚至连回家都成了难题。还要感谢洛阳派出所,以最快的速度联系上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次出门总会遇到让我热泪盈眶的人和事。“人性本善”一次又一次在我的生活中上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爱这温暖的国度,这美妙的世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