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相逢】阆中古城漫行

征倬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09652174</p><p class="ql-block">文 字:征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从武隆天坑天福官驿的陶醉中缓过劲来,我们便一脚油门踏上了前往阆中古城的路。待我们踏入阆中,仿佛邂逅一幅尘封千年的画卷,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脉络上,又如打开了一部史书厚重的封面,触摸到了古朴发黄的内页,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静静地诉说着悠悠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入古城,脚下是被岁月打磨得圆润光滑的青石板路,映入眼帘的是蜿蜒向深邃的街巷。黛青色的瓦檐层层叠叠,飞檐翘角在蓝天的映衬下勾勒出古朴的轮廓,雕花或彩绘的门窗半掩着,似在倾诉着曾经的繁华。街边古风小店琳琅满目,旗幌招展,保宁醋的醇香与牛肉铺的卤香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满满的人间烟火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阆中的好,似乎并不全在这条主街上。我们于是拣了一条僻静的巷子,拐了进去。这一拐,仿佛便从市井的喧嚣里,一步跨进了幽深的岁月。脚下的青石板,被时光刻满了印迹,仿佛每块石板的下面都藏着古老的蜀汉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边溜达闲逛,一边拍照打卡,不知不觉间抬头便撞上了贡院,这里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乡试考场。科举制度作为历史上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和文明成果,其强调公平竞争和择优录取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为世界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建设,提供了中国饱含智慧的择优方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阆中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文风鼎盛,科举成就突出。根据史料记载,从阆中走出了4位状元、116名进士、402名举人,素有“蜀之人物,惟阆为盛,科名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妥妥的一座“学霸城”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贡院,迎面是高挂“龙门”牌匾的仪门,里面院落一进又一进,号舍一间挨着一间,我们穿梭在一间间号房之间,仿佛能看到当年士子们为了博取功名而奋笔疾书的身影,他们在这狭小的空间里,为抱负或梦想而奋力拼搏。想象着他们三天两夜吃喝拉撒睡和答卷都在其中,不禁对他们的毅力和追求人生理想的精神肃然起敬。好想穿上古装服饰,像“考生”一样体验一把十年寒窗苦读之后科举考试的紧张氛围,追寻金榜题名“一日看遍长安花”的痴心喜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下意识地把脸贴近窗户往里看,上面似乎还残留着一些前人刻画的痕迹,这些字迹模糊难辨。这寂静的院落,当年是何等的紧张与肃穆!空气里,仿佛还弥漫着旧日墨汁的焦香,能看到士子们坚毅的目光。这千百年来无数人的金榜题名或名落孙山,都沉淀在这砖瓦木石之间了,沉重得让今天的过客,也感受到了一丝丝无名的喜悦和失落混杂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贡院出来,在巷子里缓步漫行,巷子是曲折的,一眼望不到头。走着走着,便容易迷了路,但这迷路,在阆中却成了一种乐趣。因为真不知道下一个拐角,会遇见状元坊、进士第或是一座怎样的深宅大院,或是怎样的一处寻常人家。我们见到一户人家的门虚掩着,从门缝里望进去,只见里面有一方天井,几盆绿植长得正好,一位老人坐在竹椅上,手里捧着一个泡有一半茶水的搪瓷杯,静静地望着天。那神情,安详得叫你不愿去惊动。这里的时光,仿佛是凝固了的,又仿佛只是流淌得极慢,慢到让人觉得,外面的那个世界,才是真正地乱了节拍、错了季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向放学回家路过的小孩打听后,我们很快来到了张飞庙,又名汉桓侯祠。步入祠内,这座四合院建筑庄严肃穆,古柏森森,殿宇巍峨,张飞塑像威风凛凛,尽显忠勇之气。我们听导游讲述着张飞的故事,原来这位勇猛的武将竟是一位书法家,这更新了我们对他原有的认识。祠内陈列的文物史料,诉说着他镇守阆中七年的传奇往事,让人不禁遥想岁月动荡的三国时期,镇守边关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后,我们登上了被誉为“阆中风水第一楼”的中天楼。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始建于唐朝的三层木质高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在古城区中拔地而起,卓尔不凡。站在阁楼上,整个古城的街道布局尽收眼底,古城的街道以中天楼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状若棋盘。青瓦飞檐的民居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屋顶连绵不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凭栏远眺,景色豁然开朗,动与静,局促与开阔,人世的热闹与天地的无言,在这楼上,竟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远处的嘉陵江如一条玉带环绕着古城,形成了“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的绝美景观,山水与古城相依相融。青瓦叠嶂,远山如黛,烟云掩映,一幅旷世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渲染得如同米氏的云山图,空灵、静谧、充满诗意,这不正是一幅大家孜孜以求的绝美山水画卷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傍晚时分,来到了华光楼,可惜已闭馆。华光楼又称“古镇江楼”,有“阆苑第一楼”的美誉。它是古城里最高的楼,共四层,三重檐歇山式盔状屋顶,盖着翠绿色琉璃瓦,气势恢宏,对岸的锦屏山郁郁葱葱。可以设想站在楼上,微风拂面,嘉陵江的美景尽收眼底,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与古城的古建筑相互映衬,定然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幕降临,我们沿着古街巷漫步,古城被万千灯火重新唤醒,一盏,两盏,继而连成一片,将那青石板路映照得温润、朦胧而温馨。古街巷陌间,灯笼沿着屋檐连成蜿蜒的灯河,在晚风里轻轻摇晃,欣赏五彩斑斓的灯光映照下的明清建筑,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画卷中。这光,是柔和的,有情的,仿佛能照进人的梦里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嘉陵江畔的吊脚楼挂满红灯笼,倒映在江面碎成万点金光,游船载着欢声笑语划破波光,船舷两侧漾开粼粼灯影。此时的古城静静地卧在夜色里,像极了一个安详的、沉入了遥远梦乡的甜美少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晚的中天楼更是美轮美奂,在灯光映照下成为古城熠熠耀眼的明珠。古城到处灯火辉煌,与白天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别有一番风味。如果是节假日,还可能遇到“汉服提灯夜游”或“张飞巡城”等民俗活动,更能感受古城浓郁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街边的小吃餐馆里白糖桂花蒸馍热气腾腾,酥脆的锅盔夹着晶莹剔透、麻辣绵软的川北凉粉和肉片,非常诱人。我们坐在离街边最近的桌子,点了一碗张飞牛肉面,汤头鲜美,面条筋道,牛肉润而不软,红润鲜亮,咸淡适宜;又来了一份热凉粉,细嫩绵软,爽滑可口,调料丰富,放入少许保宁醋,略作搅拌,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阆中古城不仅保存着“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建筑,而且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汉代历史的韵味和传统文化的气息。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让人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生活原有的味道,享受那本来就美好的假日休闲时光。在这里,我们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对话,领略了千年古城的风采。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嘉陵江畔,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发现、去品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日的阆中,便如同一卷翻开了便不忍合上的古书。面对这座有着2300多年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我们不过是匆匆的看客,只读了其中的几行。然而,那墨香,那纸页的触感,却已悄悄地渲染在了心上,怕是许久都散不去了。</p> 感谢您的阅览! <p class="ql-block">图片:蕤秀、征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