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一长假的最后一日,西安被连绵的雨丝缠了多日,连空气里都浸着湿意。看着天气预报上“小雨”的标识,终究按捺不住想出门的心,便拉着先生往周至县去了。</p><p class="ql-block"> 车窗外的雨丝细细密密,织成一张朦胧的网,将沿途的风景都晕染得柔和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第一站是秦岭竹海,撑着伞踏入这片绿意时,仿佛闯进了一片静谧的秘境。雨珠落在竹叶上,簌簌作响,偶尔顺着叶尖滑落,砸在青石板路上,溅起小小的水花。脚下的路带着湿润的凉意,身旁的竹子挺拔而立,被雨水洗得愈发青翠,深吸一口气,满是草木与泥土的清新,连日来的烦闷也被这雨意悄悄抚平。</p> <p class="ql-block"> 离开竹海,驱车前往西骆峪水库时,天竟意外放晴了。都说这里是“秦岭小洱海”,此刻才算真正见识到它的美。雨停后的山坳间,雾气缓缓升腾,像一层薄纱笼罩着水面与远山,整个世界都变得雾蒙蒙的,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山。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细碎的涟漪,雾气也随之轻轻晃动,宛若仙境,让人忍不住驻足,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是仙游寺,或许是雨刚停不久,通往寺庙的路满是泥泞。我们踩着泥水缓缓前行,鞋子沾满了泥土,却也多了几分野趣。寺庙里格外安静,并未见到法师,只有几尊佛像在大雄宝殿里静静伫立。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拜了拜,而后绕到寺庙后方——那里正对着西骆峪水库的西北角。水面依旧被薄雾笼罩,中间的小岛若隐若现,像极了“天青色等烟雨”里的意境,朦胧又诗意,让人看得入了迷。</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仙游寺方知这个寺大有来头。其一,相传春秋时期,秦穆公女弄玉不愿过官延生活,而欲慕仙修道,与仙人萧史乘龙御凤至黑河北岸玉女洞,二人在此吹奏,萧笙和鸣,乐音彻天,引得百鸟翔来,群凤来仪。和鸣共唱。此为仙游寺命名来历之一。其二,隋朝时隋文帝杨坚信奉佛教,寺里供奉的有舍利。其三,唐代时诗人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在此写就了千古流传的名篇《长恨歌》。其四,修建黑河水库时,把隋代的砖塔进行了搬迁,现在看到的塔是从水库下面整体搬迁过来的,保存完好。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隋代砖塔。</p> <p class="ql-block"> 在仙游寺外,我们遇到了卖猕猴桃的农户,饱满的果子挂在筐里,透着新鲜的光泽。问了价格,竟只要10块钱5斤,便宜得让人惊喜。买了一袋子,当场剥开一个,果肉软糯,汁水丰盈,入口满是清甜,是秋日里最地道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到了午后3点,肚子开始咕咕叫,便想着去周至水街“烟火巷子”找家店吃饭。可到了门口才知道,进去竟要收60元一人的门票。先生一看就犯了嘀咕:“这120块钱,够咱们吃顿大餐了!”我俩相视一笑,游览了一会儿水街后果断转身,在大众点评上找了家“周至味道”。店里的手擀面很是地道,面条筋道,浇上浓郁的臊子,一口下去满是满足。分量也足,我俩吃得肚皮滚圆,结账时价格也亲民,心里满是踏实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 吃饱喝足,便踏上了返回西安的路。两个小时的车程里,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这一天的点滴:秦岭竹海的雨、西骆峪水库的雾、仙游寺的静,还有猕猴桃的甜……这场雨中的周至之行,没有刻意的规划,却处处是意外的惊喜,成了这个长假里最难忘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