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月》之随想

胡萝卜缨子(谢绝聊天,请勿打扰)

<p class="ql-block">金陵老年大学开学伊始,我所报名的琵琶班来了好几位新学员,水平参差不齐,老师有些难教。我斗胆向陈老师提出老同学学习《彩云追月》,陈老师竟欣然允诺了。</p><p class="ql-block">我非常喜欢《彩云追月》的旋律,何况我从小对它美妙的旋律如雷贯耳,因为它时常会从家父弹拨的那架简陋的凤凰琴中流淌出来,也时常会从我家门前大操场的高音喇叭里播散出来,每每听来都能令我心旷神怡。《彩云追月》之琵琶曲级别不算高,好像也就四级,然于我等菜鸟来说,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暑假里我自学了《步步高》和《旱天雷》,弹得不溜却也能勉强弹下来,《彩云追月》就不同了,属于看教材会懵圈的那种难。中秋节前,这首曲子老师只教了一多半,原本企图在节日里结结巴巴弹一首整曲的梦想只有带来年再实现了。我在家里放老师演奏的范本,儿子听后对我说,老师追上了月亮,你踩的那片云☁️离月亮有得儿远,一时半会儿追不上。</p><p class="ql-block"> 追不上有啥关系?老头老太太学乐器,本来就不图成就,可是我这个强迫症患者觉得对这支曲子的背景以及寓意必须做到有所知才是。我在网上反复查看和这支曲子相关的内容。有篇文章将《彩云追月》诠释得比较恰如其分,有点意思。伊如是写到:……它有①自然美景与和谐意境‌,描绘夜空云月相逐的生动景象,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常用于表现美丽夜景或宁静氛围。‌‌②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达对理想、幸福或思念之人的追求,如古诗词中借云月寄托情感。‌‌‌仙人驾祥云的神话‌,源自中国古典文学,“彩云”指仙人驾五彩祥云奔向月宫,象征月宫仙境与吉祥愿景。‌‌‌③平凡生活的轻松写意‌。在广东民间音乐中,烘托小市民生活的惬意与自得。‌‌</p><p class="ql-block"> 果然追月的不止是彩云,还有驾着云的仙人;仙人也不止是想追上,还有要进入月宫的强烈愿望。故事众多,意境绵长。</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我还在网上看到了《彩云追月》系十九路军军歌的内容。然而该文一出,立马有人跳出来否定,理由是任光1937年才编了该曲,淞沪抗战发生于1932年,时间根本搭不上。我一向讨厌那些矫情者。且不说《彩云追月》最早见于清代粤音曲谱,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还曾将此曲献予宫廷演奏。任光1937年所做的是将该曲进一步改编提升之事。即使时间真的搭不上,后来的人们借此寄托一下美好的愿望又何尝不可以呢?想一众岭南的热血男儿,用乡音高歌着这首用来寄托美好愿景的歌曲,慷慨出征去驱虏逐寇,是多么让人动容的情形啊!他们何不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呢?为了生的希望去慷慨赴死,壮哉悲哉!他们愿意从歌中回忆家乡的模样,也想让家乡牢牢记住他们,只可惜,到头来他们中间的多少人尸骨都终未能还乡,连同他们集结于麾下的十九路军番号一起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在我心里,《彩云追月》的旋律也未必都是那么轻松惬意,它也饱含着好几分悲壮和伤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月究竟在哪方,白昼自潜藏,夜晚露毫茫。光辉普照世间上,漫照着平阳,又照着桥梁。皓影千家人共仰,难逢今夕风光,一片欢欣气象。‌</p><p class="ql-block">月照彩云上,熏风轻掠,如入山荫心向往。人立晚风月照中,独散步长廊,月浸在池塘。欢欣充满了心上,静听乐悠扬,越觉乐洋洋。夜鸟高枝齐和唱,难逢今夕风光,一片欢欣气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前两张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