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黑虎泉群是济南四大泉群之一,位于南护城河东段,东起解放阁,西至泉城广场,沿河南北两岸分布着14处泉池,包括黑虎泉、琵琶泉、玛瑙泉、白石泉、九女泉等。主泉黑虎泉位于陡壁下的天然洞穴中,泉水从三个石雕虎头中喷涌而出,声如虎啸,最大涌量达4.1万立方米/日,仅次于趵突泉,居济南众泉第二位 。</p> 云层像被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济南城的上空。想着黑虎泉群在秋雨中该是另一番模样,便撑了把雨伞,带上相机循着护城河边的石板路往泉群走去。 还未到主泉,先听见水声里裹着秋凉。往日里喧闹的石阶旁,几株老柳的叶子已染了浅黄,雨丝斜斜地织下来,把柳叶上的尘埃洗得透亮,垂在水面的枝条轻轻晃着,圈出一圈圈细碎的涟漪,像是给碧绿的河水镶了层软边。 护城河里的水比平日涨了些,裹挟着泉眼涌出的细碎气泡,泛着温润的光泽,偶尔有几片落叶顺流漂过,倒像是泉在牵着秋往前走。 走到黑虎泉主泉处,才真正懂了 “虎啸” 的意趣。三尊石雕虎头依旧威风凛凛地卧在石壁上,秋雨落在虎头上,顺着棱角往下淌,混着喷涌的泉水一起坠入下方的石潭。 往日里泉水奔涌的轰鸣声,此刻被雨声滤去了几分躁意,反倒多了些浑厚的回响,像是猛虎在雨中低吟,每一滴水珠砸在潭面的声响,都成了这 “虎啸” 里的余韵。 <p class="ql-block"> 泉边的青石板被雨水浸得发深,一位打水的老人依旧提着桶来,虽冒着小雨,却挡不住脸上的笑意,与两位游客亲切交谈,居住、生活在泉城,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玛瑙泉位于解放阁南侧护城河南岸,与黑虎泉仅隔数十米,同属黑虎泉泉群核心区域 。泉池呈长方形,长3.7米、宽3.2米、深2.2米,池壁以块石砌成,东北西三面嵌入护城河河道,形成“半池泉水半城河”的独特布局 。泉水从池底多个泉眼喷涌而出,盛水时串串水泡自池底冉冉升起,在阳光折射下呈现出赤、橙、黄、绿等斑斓色彩,宛如颗颗玛瑙在水中游动,故名“玛瑙泉” 。</p> <p class="ql-block"> 白石泉位于解放阁南侧护城河北岸,西与九女泉相邻,同属黑虎泉泉群核心区域 。泉池以白色北太湖石驳岸,呈不规则椭圆形,长约12.16米、宽约8.03米,水深1.32米 。泉底多个泉眼同时喷涌,串串水泡自池底冉冉升起,与水中青藻、白石交织,形成“风满园林月满楼,一泉围绕半城秋”的诗意画面 。泉水最终通过池壁石隙汇入护城河,成为济南护城河“泉河共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p> <p class="ql-block"> 一只夜鹭伫立于泉石上,与人们共享秀丽的泉群景色。</p> <p class="ql-block"> 九女泉位于解放阁南侧护城河北岸,东与白石泉相邻,同属黑虎泉泉群核心区域 。泉池呈不规则椭圆形,长约10米、宽4.4米,深1.15米,以天然太湖石驳岸,半伸入护城河河道,形成“半池泉水半城河”的独特布局 。泉底岩孔中涌出的泉水清澈甘冽,水温常年保持在17-18℃,盛水期串串水泡自池底冉冉升起,与池内青藻、绿萍交织成“风满园林月满楼,一泉围绕半城秋”的诗意画面 。泉水最终通过池壁石隙汇入护城河,与解放阁、青龙桥等古建筑及沿岸杨柳形成“一水环城”的景观带。</p> <p class="ql-block">黑虎泉。</p> 撑着伞,手持相机,回首望去,黑虎泉群,雨水还在顺着它们的轮廓往下淌,而泉水依旧奔涌不息。<div> 忽然觉得,济南的秋之所以动人,大抵是因为有这样的泉 —— 无论晴、雨,都守着一方水土的温润,把秋的凉、雨的柔,都酿成了让人记挂的温柔。</div> <p class="ql-block">黑虎泉畔的解放阁。</p><p class="ql-block"> 解放阁所在地原为济南府城东南城墙,明代建有魁星楼(又名九女楼),是文人祭祀文运之神的场所,其“城势逼狭,上有九峰”的独特形制曾为济南胜景 。清末科举废除后,魁星楼逐渐倾颓,1931年被拆除并改建为气象台。1948年济南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在此突破国民党守军防线,成为解放济南的关键节点 。战后,旧城城墙陆续拆除,但作为攻城突破口的东南角被保留,1965年奠基修建解放阁台基,1986年9月24日落成开放,陈毅元帅题写的“解放阁”鎏金大字镶嵌于台基西侧,成为济南解放的永恒纪念 。</p> <h1><b>谢谢光临浏览,欢迎再次来访!</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