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进江西铜鼓,仿佛踏入一段被岁月封存的记忆。红色的“铜鼓记忆”四个字在浅色布纹背景上跃然浮现,像是一声低沉的号角,唤醒了深埋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回响。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历史静静流淌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我们一行回到故乡江西,怀着对革命前辈和先烈崇敬的心情,缅怀革命历史、学习英雄事迹,来到铜鼓巜秋收起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秋收起义纪念馆矗立在眼前,庄重的门楼前红旗飘扬,台阶两侧的红柱如同守卫时光的卫士。门前绿植葱茏,却掩不住那一份肃穆。我站在这里,仿佛看见百年前那些坚定的脚步,正从远方走来。</p> <p class="ql-block">“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的金属牌匾在阳光下泛着沉静的光,红色宣传栏里张贴的海报讲述着过往风云。推开那扇深色框的红木门,就像推开了1927年的秋天,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起义,正悄然酝酿。</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前大厅</p> <p class="ql-block">展厅深处,五尊青铜雕像静静前行,他们的身影映在橙黄如火的天幕下,仿佛正奔赴一场不可回避的使命。前方展板无声,可我却听见了脚步声——那是工农革命军的足音,沉重而坚决。</p> <p class="ql-block">1927年,大革命失败,山河动荡。毛泽东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他在铜鼓点燃火种,将“非军事不可”的信念化作行动。安源、修水、铜鼓,三地武装集结,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一条崭新道路。</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上,金色立体字整齐排列,像是刻进时光里的誓言。浅色墙面映着光影,深木装饰沉稳厚重。这里不喧哗,却字字千钧,诉说着信仰如何在黑暗中挺立。</p> <p class="ql-block">一张红色海报赫然入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史展览”。底部隐约浮现的人群与旗帜,仿佛正从历史深处走来。这是安源与铜鼓共同的记忆,是工人与农民并肩作战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展板上写着“谋划起义”。那时,南昌起义已过,未能赶上的一支支革命武装转入江西铜鼓。中共江西省委贯彻八七会议精神,迅速调整部署,为秋收起义铺就了道路。每一步都紧迫,每一策都关乎生死。</p> <p class="ql-block">铜鼓县的地图铺展眼前,修水河流淌如血脉,武功山巍峨如屏障。大塅镇、三都镇……这些地名不再是纸上符号,而是起义军辗转行进的真实足迹。这片土地,曾承载过多少希望与牺牲?</p> <p class="ql-block">1929年9月,毛泽东在安源张家召开军事会议,一声令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三团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出发,向萍乡会师,最终挺进井冈山。那一刻,红旗所指,便是方向。</p> <p class="ql-block">一张老照片里,人群在街巷中穿行,军装与便服混杂,气氛凝重。报纸上的标题隐约可见,像在低语着那个时代的危机与抉择。这不是普通的行军,而是一场生死未卜的远征。</p> <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后,铜鼓人开始觉醒。1925年冬,中共基层组织在此建立;1927年上半年,党组织逐步健全。一段民谣在展厅回荡:“白发老翁苦重重,十岁出门打长工……”那是人民的呐喊,也是革命的土壤。</p> <p class="ql-block">“白发老翁苦重重,十岁出门打长工;年头辛苦到年尾,到头还是一场空。”读着这几句,心头一紧。旧社会的血泪,正是催生新世界的阵痛。</p> <p class="ql-block">“正月吃不饱,二月不得了……十二月‘皇帝’。”这则民谣道尽一年饥寒。百姓盼的不是过年,而是能吃饱饭的明天。正是这份渴望,让无数人毅然投身革命洪流。</p> <p class="ql-block">原国民革命军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因错过南昌起义而转驻铜鼓。他们在朱培德名义下蛰伏,实则养精蓄锐。这些队伍,后来成了秋收起义的骨干力量,静待那一声号角。</p> <p class="ql-block">陈俊元、陈逸群、赖柏恺、樊任民、李秀……一张张肖像静静陈列,他们是中共铜鼓支部的火种。棕色背景上红星点缀,仿佛夜空中不灭的星光,照亮了最初的组织之路。</p> <p class="ql-block">一位烈士的黑白肖像旁,一幅战斗画作激烈展开。枪林弹雨中,战士前仆后继。他生于何年,逝于何日,事迹寥寥几行,却重如千钧。他的名字,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却激荡至今。</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几把农具锈迹斑斑,刀刃弯曲,手柄缠着旧布条。它们曾割过稻谷,也或许握在起义农民手中,成为反抗的武器。沉默的铁器,比任何文字都更真实地诉说着那个年代。</p> <p class="ql-block">河阳工农义勇队的照片挂在墙上,士兵列队,目光坚毅。他们与铜鼓紧密配合,为起义创造了条件。历史建筑的影像静静旁观,仿佛仍在守望那段烽火岁月。</p> <p class="ql-block">一件木质武器陈列在旧址介绍牌旁,磨损的痕迹诉说着训练的艰辛。新兵在此集结,从农民变为战士。阳光洒进展馆,照亮了那段从平凡走向英勇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山间小路上,士兵雕塑列队前行。他们手持步枪,目光如炬,身后是连绵山峦。这不是胜利的凯旋,而是出发的序章。每一步,都踏向未知的艰险。</p> <p class="ql-block">八七会议决定土地革命与武装斗争。汉口那间小屋里的争论,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会议照片与会址影像并列,仿佛还能听见那夜的激辩与决断。</p> <p class="ql-block">地图上,红色火焰标记着暴动区域。玻璃柜中陈列着泛黄的文献,静静诉说当年的风暴。地理与历史在此交汇,勾勒出一场席卷湘赣的革命浪潮。</p> <p class="ql-block">“枕戈待号”四个字悬于照片之上。修水的义勇军,铜鼓的武装,都在等待那一声令下。名单上一个个名字,是即将奔赴战场的勇士,也是历史的书写者。</p> <p class="ql-block">安源到铜鼓,前敌委员会正式成立,革命武装整编完毕。白沙一战告捷,东金坪却遭失利。毛泽东率第三团回师排埠,转折之中,孕育着新的战略萌芽。</p> <p class="ql-block">林间小路,阳光斑驳。画中男子蓝袍飘动,仿佛在指引方向。1927年9月,毛泽东在排埠月形湾机智脱险,生死一线间,革命火种得以延续。</p> <p class="ql-block">萧家祠前,毛泽东宣布撤销旧番号,正式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座中式老屋,绿树环抱,小径通幽,却见证了中国革命军队的诞生。屋内桌椅依旧,雕像肃立,仿佛会议仍在进行。</p> <p class="ql-block">组织序列图清晰列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总指挥卢德铭,各团团长与党代表……一个个名字,构筑起起义的指挥骨架。这不是简单的名单,而是一支新生力量的血脉。</p> <p class="ql-block">“转兵南移”四个大字写在展板上。毛泽东率部退驻排埠休整,后于文家市会师,决定南移永新。三湾改编确立党指挥枪,最终将红旗插上井冈山——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此开启。</p> <p class="ql-block">山间阅兵场上,士兵列队行进,指挥官敬礼致意。远处山峦起伏,绿意苍茫。这不只是演练,更是信念的展示:哪怕前路艰险,队伍依然整齐向前。</p> <p class="ql-block">雕塑群中,红旗猎猎,战士持枪列队,步伐坚定。背景山林苍翠,仿佛正穿越险峰奔赴战场。那一刻,他们不是雕像,而是活生生的历史本身。</p> <p class="ql-block">一位手持烟斗的男子雕像静立房中,灰中山装朴素无华。说明牌上写着“排埠思索”——那是毛泽东在失利后沉思战略的时刻。房间简陋,思想却照亮了未来。</p> <p class="ql-block">展览墙记录“东门遇袭退上坪”的经过,玻璃柜中陈列着老式步枪与手枪。地图与资料并列,还原了战斗的紧张与撤退的决断。历史在此刻</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农民起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黑暗的低潮中……</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八、七”紧急会议。</p> <p class="ql-block">为挽救党和革命,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英明论断。</p> <p class="ql-block">党决定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p><p class="ql-block">于1927年在南昌发动八一起义,打响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笫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之后又发生了在广州举行的工农暴动。</p><p class="ql-block">9月9日发生的湘赣边农民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冶。</p> <p class="ql-block">秋收起义虽然失败了,由起义开始时的5000人到上井岗山时剩下不到1000人。</p><p class="ql-block">但秋收起义的伟大核心意义在于:</p><p class="ql-block">起义中笫一次打出了中国共产党旗炽。</p><p class="ql-block">笫一次在农村发动和成立农民自卫軍,为建立中国工农红軍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为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指明了前进方向,标志着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产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南昌、秋收、广州为标志的三大起义以及以后在全国各地发生的平江起义、湘南起义、桑植暴动、陆海丰农民起义、黄麻起义、陕北暴动等数百次大大小小起义,犹如星星之火燎原全中国……</p> <p class="ql-block">朱毛井岗山会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城市及政权的局面开始形成。</p><p class="ql-block">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成为中国革命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秋收起义精神万岁!</p><p class="ql-block">死难革命烈士万岁!</p> <p class="ql-block">2025年国庆节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