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西柏坡

刘静

<p class="ql-block">革命圣地西柏坡</p><p class="ql-block">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驻扎西柏坡,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3月5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著名论断,为新中国成立做战略部署。 ‌西柏坡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新中国诞生前的重要历史转折地点。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农村走向城市、从革命转向建设的伟大转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p> <p class="ql-block">“西柏坡”,这座纪念碑不只是一块石头,它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也提醒着我们,有人曾以生命铺就了今天的路。</p> <p class="ql-block">五大领袖的雕像伫立在翠柏和红旗,姿态各异,却都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他们像是真实地停留在某个决策的时刻——或许正讨论着战局,或许在视察前线</p> <p class="ql-block">西柏坡纪念馆的大型浮雕《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该作品以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是西柏坡作为革命圣地的重要象征之一‌。浮雕刻画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及群众形象,与“进京赶考”“两个务必”等主题紧密关联,反映了40年代末中共中央在此指挥三大战役、筹备建国的关键时刻。浮雕通过艺术形式固化集体记忆,<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征新中国诞生的起点,</span>体现了西柏坡在党史中的枢纽地位‌。</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等中央核心研究指挥三大战役。</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前委合影: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p> <p class="ql-block">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领导人合影:黄克诚、谭政、聂荣臻、肖华、罗荣桓、刘亚楼、高岗、林彪。</p> <p class="ql-block">朱老总为解放军攻克石门作诗一首。</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占领大石桥。</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攻克正太饭店。</p> <p class="ql-block">“兵民是胜利之本”,落款是“毛泽东”。六个大字简洁却深刻。真正的力量从不只来自枪炮,而是来自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支持与牺牲。</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看完这里的旧址,就会明白为什么西柏坡被称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旧居 </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江青和李納</p> <p class="ql-block">邓颖超和蔡畅。</p> <p class="ql-block">王稼祥和夫人朱仲丽。</p> <p class="ql-block">邓颖超</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邓颖超和孙维世。</p> <p class="ql-block">阳光穿过树叶,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一扇敞开的门旁,挂着“刘少奇同志办公室”的标牌。我没有进去,只是站在门口,感受那份庄重与宁静。历史就藏在这样的细节里——一缕光,一扇门,一块牌子。</p> <p class="ql-block">“王光美同志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和王光美。</p> <p class="ql-block">朱德同志旧居。</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 习仲勋同志住室</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陈毅同志住室。</p> <p class="ql-block">聂荣臻、滕代远同志住室。</p> <p class="ql-block">李先念、曾山同志住室。</p> <p class="ql-block">彭真同志住室。</p> <p class="ql-block">廖承志、杨尚昆、伍云甫同志办公处。</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接见苏共中央代表和国民党和平代表团旧址”。</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苏联代表米高扬。</p> <p class="ql-block">西柏坡纪念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