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座单孔石拱桥,承载着从宋代到现代的历史足迹,记录着余姚老西门的官道往事与市井烟火。</p><p class="ql-block">在余姚市阳明街道龙泉社区,老西门历史街区内,六浦桥静卧于姚江支流六浦江(又称仁寿桥江)之上。这座全长约16米的单孔石拱桥,看似普通,却是余姚历史变迁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从宋代的交通要道到清代林则徐途经的遗迹,六浦桥的石阶上印刻着无数历史人物的足迹,桥身上的每一处雕刻都诉说着余姚老西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01 宋代起源,余姚西门的交通咽喉</p><p class="ql-block">六浦桥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嘉泰会稽志》记载:“陆浦桥在县西一里二百步”,说明宋时已有此桥。桥名源于“桥内有六浦,受大江(姚江)之水”的地理特征,故得名六浦桥。</p><p class="ql-block">这座桥沟通着老西门路和油车弄,为北城西门要道。自元代至正年间(1375年)余姚建城门城墙起,老西门是唯一通往绍兴方向的西陆门,横跨护城河仁寿江的六浦桥便是陆上的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在古代,这座桥是姚城西门的交通要道,也是官吏送往迎来的必经之处。据记载,喜中状元的王华携着年幼的王守仁迁居绍兴,审时度势的吕本赴绍兴建起吕府十三厅,都是经过六浦桥这条要道。</p><p class="ql-block">02 清代重建,林则徐与六浦桥的历史交集</p><p class="ql-block">六浦桥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修建。清乾隆三年(1738年)桥圮,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后再次倒塌。现存桥梁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修,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p><p class="ql-block">这座桥最著名的历史事件当属1841年,民族英雄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伊犁时,正是从这座桥上经过。这一历史细节为古桥增添了特殊的历史意义,使它不再只是一座普通的石桥,而是与国家命运相连的历史见证者。</p><p class="ql-block">到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六浦桥进行了重建。该桥为古时姚城西门要道,也是官吏送往迎来必经之处,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03 建筑艺术,石桥工艺与文化象征</p><p class="ql-block">六浦桥是一座半圆形单孔石拱桥,全长约16米,底基宽4.60米,水面至桥面高3.70米。桥台用规整长条石纵横错缝叠砌,从下往上自内向外有变幅收分,结构稳固。</p><p class="ql-block">最令人惊叹的是桥拱的构造——六块弓形长条石横向并列竖立,下端插入桥台底盘石凹槽中,上端向上延伸叠砌七级,砌筑成半圆形桥拱洞。每级弓形长条石之间都横置一块长系锁石,条石与锁石以斜面切合相锁,结合处细缝紧密,稳实牢固。</p><p class="ql-block">桥上的装饰细节同样耐人寻味。两桥台金刚墙内各横置一块伸头长系锁石,四个伸头雕刻成镇水神鳌兽头,古朴威武,雕工精致。这些装饰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古人镇水安澜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桥栏北侧刻“迎恩旧迹”,南侧刻“六浦桥”。明柱上镌刻的桥联“南入三江思禹迹,迎江六浦汇龙泉”,将地理与历史巧妙融合,体现了桥梁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04 文物保护,古桥的重生与当代价值</p><p class="ql-block">六浦桥于2001年公布为余姚市文物保护点。2011年2月开始,历时半年对六浦桥进行了全面修缮。</p><p class="ql-block">修缮工程颇为精心,施工方将石料编号安放,桥基下打有百余根6米长的木桩,用水泥浆浇注。修复过程中做到有条不紊、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即使新添的石料也从旧石料中寻找,从色泽到石质保证同古桥相匹配。</p><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六浦桥为余姚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完成后,余姚阳明街道和市文广局在桥头东侧树起两块石碑:一是《六浦桥重修碑记》,另一块是《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碑。</p><p class="ql-block">如今,六浦桥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附近居民自发爱护古桥,如桥头有人几年如一日自觉打扫桥头卫生,拔掉杂草、扫除垃圾,把古桥当成自家庭院爱护有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如今走在六浦桥上,仍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桥下的西江直通姚江,水质比八九十年代好了许多,至少能钓鱼捉虾。</p><p class="ql-block">桥上偶尔有晾晒的被子和雪菜,居民在桥头纳凉闲聊,延续着老西门历史街区的市井生活景象。</p><p class="ql-block">六浦桥作为余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价值不仅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它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每当人们走过这座古桥,脚下触碰到磨损的桥面,眼中看到精致的石雕,便仿佛与历史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