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艰苦朴素作风 弘扬延安伟大精神

文墨龙

<p class="ql-block">“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古训穿越千年仍光芒不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历经百年风雨愈发熠熠生辉。在世界变局加速演进、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今天,艰苦朴素早已超越物质匮乏时代的权宜之计,升华为我们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与行动自觉。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召唤,需要全体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p> <p class="ql-block">艰苦朴素是抵御风浪的“压舱石”。当今世界动荡变革,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地缘冲突此起彼伏,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而复杂,资源约束与高质量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铺张浪费不仅是对有限资源的挥霍,更是对子孙未来的透支。从政府压减“三公”经费、把每一分财政资金用在民生急需处,到企业精益管理、提质增效,再到个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践行绿色低碳生活,艰苦朴素正成为我们在惊涛骇浪中稳舵前行的坚实根基。作风建设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唯有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才能筑牢党心民心相连的堤坝,赓续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p> <p class="ql-block">艰苦朴素是涤荡风气的“净化器”。作风如风,风清则气正;党性如灯,灯明则行远。中央八项规定如春风化雨,涤荡积弊,推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落地生根,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随之清朗。然而“四风”问题树倒根存,稍有松懈便可能反弹回潮。廖俊波身居高位却居陋室、衣朴素、食清淡,以“干净做人、踏实干事”的品格诠释了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初心本色。领导干部当以身作则,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以清廉之风引领社会新风;广大群众亦应自觉践行节约理念,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蔚然成风,共同涤除讲排场、比阔气的陈规陋习,培育勤俭质朴、健康向上的时代风尚。</p> <p class="ql-block">艰苦朴素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源”。“紧日子”绝非苦熬,而是以节俭促集约、以朴素谋长远的智慧抉择。回望脱贫攻坚战场,正是靠着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才实现了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壮举;瞩目科技前沿,无数科研工作者甘于清贫、默默耕耘,将有限经费倾注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终在“卡脖子”领域实现突破。这正是延安精神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当代回响。从办公节约一张纸、一度电,到生产中循环利用资源、优化流程,艰苦朴素倒逼管理革新与技术创新,让每一份投入都释放最大效能。八项规定是作风建设的起点,而非终点,唯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方能夯实民族复兴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时代在变,条件在变,但艰苦朴素的精神内核历久弥新。它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淬炼于延安窑洞的星火岁月,传承于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实践。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需高扬艰苦奋斗的旗帜,将其融入日常、化为自觉。让我们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敬畏之心,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坚韧之志,将艰苦朴素的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断弘扬延安伟大精神,用勤俭之风凝聚奋进之力,以实干之姿开创美好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