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秦晋之旅一

<p class="ql-block">终于熬过闷热而拥挤的暑假,便迫不及待地把出游提上了日程。这次的目的地主打秦晋,以探访地上文物和游览自然风光为主。铁三角慧子夫妇和我,外加英子组成回人小团,于2025年9月3号正式开启秦晋自驾游模式∽</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20250903),深圳→西安咸阳机场→取车开往华阴入住。</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20250904),华阴→潼关古渡→三门峡地坑院→三门峡大坝→运城入住。</p> <p class="ql-block">潼关古渡,位于陕西潼关黄河渡口,地处陕、晋、豫三省要冲,扼守关中咽喉,为千年军事关隘与交通枢纽。自秦汉设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见证无数烽烟战事。这里曾舟楫穿梭,商旅云集,是连接中原与西北的“襟带两京”关键通道。巍巍雄关与滔滔黄河在此交汇,形成天然屏障与壮丽景观,至今仍传颂着历史的回响,是黄河文明与古战争史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三门峡,是独特的古代民居建筑瑰宝。当地人“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于平地掘坑数丈,四壁凿窑洞而成院落,堪称“地下四合院”。这种生土建筑蕴含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智慧,兼具防风、冬暖夏凉等优点,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地平线下的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大坝,位于黄河中游,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57年动工,1961年建成,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它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历史,兼具防洪、防凌、灌溉、发电和供水等综合效益。其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黄河泥沙”课题,推动了我国水利科技的进步。大坝的建成也形成了三门峡湖景区,成为黄河治理与开发的重要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20250905),运城→夏县司马温公祠→堆云洞→芮城永乐宫→广仁王庙→运城七彩盐湖,继续住运城。</p> <p class="ql-block">司马温公祠,位于山西夏县,是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的祠墓所在。祠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其“忠清粹德”之碑尤为珍贵。主体建筑杏花碑亭,见证历史沧桑。邻近的余庆禅院,保存宋代彩塑,庄重典雅。作为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智慧与品格的纪念地,这里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物遗存,更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p> <p class="ql-block">堆云洞,位于山西芮城,地处黄河岸边陡峭崖壁上,以“层叠依崖、状如堆云”得名。这座元代道教建筑群构思奇巧,洞、院、殿、阁层层攀升,巧妙融入自然岩隙,被誉为“黄河崖壁上的道教仙境”。现存道观与石刻保存完好,相传为吕洞宾修行故里,人文与自然相映成趣,是晋南重要的宗教文化与建筑艺术遗产。</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其绘制于殿内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p><p class="ql-block">永乐宫始建于公元1247年,原建在芮城县西南20公里的永乐镇,吕祖的出生地。50年代末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被规划在淹没区内,经批示,由国家水利部拨款220余万,从1959年至1965年,将永乐宫原物原貌搬迁至县城城北2公里的西周古魏国都遗址保存。</p><p class="ql-block">永乐宫保存了四座巧夺天工的元代木结构建筑,殿内存有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p><p class="ql-block">永乐宫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位于山西芮城,始建于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其正殿为唐大和五年(831年)遗构,古朴雄浑,与五龙泉水相映,故俗称“五龙庙”。作为极其珍贵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实例,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建演化的“活化石”,更是唐代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的重要见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20250906),运城→解州关帝庙→永济普救寺→黄河大铁牛→鹳雀楼→万荣李家大院→万荣县城入住。</p> <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运城关羽故里,始建于隋,被誉为“武庙之祖”。其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集宋、元、明、清历代精华,琉璃龙壁、崇宁殿尤为壮丽。此处为海内外关帝庙的至尊祖庭与信仰中心,承载着“忠义仁勇”的关公文化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位于山西永济,是《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的莺莺塔以其奇妙的回音效应(“普救蟾声”)闻名,是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这座千年古刹因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而被誉为“爱情圣地”,融合了佛教文化与浪漫色彩,独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铁牛,亦称唐开元铁牛,位于山西永济古蒲津渡遗址,铸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原为稳固蒲津浮桥的“锚定”。四尊铁牛各重数十吨,形象雄健,身负铁柱、铁索,是唐代冶金技术与桥梁工程的巅峰杰作,见证了古代黄河漕运与交通的繁盛。历经千年沉埋,现已出土展示,堪称“国宝级”文物,是古代中国工程智慧与力量的生动象征。</p> <p class="ql-block">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557-580年),原为军事戍楼,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千古绝句而名扬天下。与武昌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span>但于1222年毁于战火。1992年,近百名专家联名倡议重建,以恢复这一文化地标。工程于1997年12月启动,2002年竣工,历时约4年半。重建严格遵循唐代建筑形制,外观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复原的仿唐建筑。‌‌</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位于山西运城万荣县,是晋商大院中独特的存在。其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以“慈善世家”闻名,善行广布。建筑群融合北方四合院与欧洲哥特式风格,尤以“百善壁”为精粹,堪称中西合璧的民居典范,生动体现了晋商文化中的诚信仁义与开放精神。</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20250907),万荣东岳庙→稷王庙→后土祠→北辛舍利塔→黄河大梯子崖→壶口镇入住。</p> <p class="ql-block">万荣东岳庙,位于山西运城,以国内罕见的“工”字形元代正殿及精美琉璃古迹闻名。其核心建筑飞云楼,通体木质,十字歇山顶,外观三层隐五级,斗拱层叠如云簇,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与应县木塔并称“南楼北塔”。整座庙宇集元明建筑技艺之精华,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与美学的重要实例,极具历史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万荣稷王庙,位于山西运城万荣县,其主体建筑稷王殿为北宋遗构,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北宋单檐庑殿顶建筑,形制古老,地位尊崇。庙宇供奉华夏农业始祖后稷,是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祭祀场所。其结构简洁雄大,梁架手法保留了典型的宋代特征,为研究中国早期木构建筑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范本,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后土祠,位于山西运城万荣县黄河岸边,是中华文明史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相传轩辕黄帝在此"扫地为坛"祭奠后土,汉武帝时形成国家祭祀制度,并曾创作《秋风辞》。祠内现存建筑以结构精巧的品字形戏台和琉璃雕饰闻名,是古代帝王祈福社稷安康、国泰民安的重要场所,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土地崇拜与农耕文明记忆。</p> <p class="ql-block">后土祠戏台是中国古代戏台建筑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品”字形布局,由山门与两侧戏台组成,可同时容纳三台演出。其设计融合交通与演出功能,台板可拆卸,体现了“礼乐交融”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后土祠秋风楼,因藏存汉武帝《秋风辞》碑刻而闻名。楼身三层,高耸凌空,凭栏可眺黄河奔涌。</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梯子崖,位于山西河津黄河峡谷,是在千仞绝壁上开凿的古代险道。其石阶形似巨梯倚崖悬挂,传为大禹治水或古栈道遗迹。登临其上,俯瞰黄河激流奔涌,震撼非凡,堪称黄河岸畔奇绝的人工石崖古道,被誉为“黄河上的悬崖天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