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碑林拓片展

清风

<p class="ql-block">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焦山风景区内,成立于1991年10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历史类博物馆。其前身为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的宝墨亭,后经明代改建为宝墨轩,逐步形成碑林格局。馆区占地约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馆藏碑刻五百余件,涵盖六朝至清代重要石刻,包括被誉为“大字之祖”的《瘗鹤铭》、唐《金刚经偈句》、宋米芾临《兰亭序》等代表性作品,兼具历史、艺术与园林景观价值。</p><p class="ql-block">发展历史</p><p class="ql-block">自北宋庆历八年(1048),焦山即建宝墨亭,藏有唐朝王奂之集王羲之书的经幢及宋刻《瘗鹤铭》,明代改建宝墨轩,藏碑渐丰,颇具规模,名声显赫。清代以后,碑刻不断充实,蜚声江左。后屡遭兵燹,碑刻毁失严重。</p><p class="ql-block">1960年镇江市政府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再现优秀人文景观,寻找散失残碑,征集四乡刻石,建立焦山碑林。1988年扩建,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成立了管理机构焦山碑刻博物馆,管辖范围包括碑林、摩崖石刻与抗英炮台。</p><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主要建筑是由原宝墨轩旧址海云庵及石壁庵、香林庵改建而成。占地约6500平方米(包括焦山古炮台和摩崖石刻),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p><p class="ql-block">馆藏主要内容共分宝墨轩、摩崖石刻、古炮台三个部分。馆藏数量共有五百多件。主要以碑刻为主。除陈列展出的碑刻外,尚有未展出的90余方。内现存重要摩崖石刻80多处,藏碑400余方。其中有被历代书家尊称为“大字之祖”的六朝《瘗鹤铭》、唐《金刚经偈句》、《魏法师碑》、宋代米芾临《兰亭序》、《禹迹图》等。</p><p class="ql-block">作用价值</p><p class="ql-block">碑刻以反映历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感情为主,如抒情言志的陆游《踏雪观瘗鹤铭》、《吴踞焦山诗》、《吴迈游焦山诗》等,相互酬唱的《澄鉴堂石刻》、《齐彦槐焦山唱和诗》等;三是独具魅力的江南园林式景观,廊廊相连,曲径通幽,因此得到了“江南第一碑林”的美誉。她与西安碑林一南一北,各领风骚,是古城镇江对外开放、展示名城风采的重要文化窗口,多年来深深吸引了广大中外学者、书法爱好者和旅游观光者,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