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自由行-1 <p class="ql-block">意大利自由行,27天,这是个大胆的尝试,酝酿了一个月,在地图上寻找着那个美丽的靴子,然后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熟悉,一条铁路一条铁路的找寻,寻找性价比最高的住所,探寻各种美食和意大利土著的美食,如何在各个城市间衔接,连如何防盗、如何找洗手间这样的小问题也考察了很多,在历经了艰苦细致的攻略后,终于踏上了旅程。</p> <p class="ql-block">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晚飞了一天,到达罗马已是26日早晨,在罗马的时间被压缩了一天,从机场沿着指示牌一路来到火车站,购票远比想象的顺利,打卡后坐上通往市区的火车,车内干净舒适,并无半点不安全的感觉,一路观赏着罗马市外的风景,很快火车就到达罗马。</p> <p class="ql-block">这个路线图是通往酒店的路标,大约十分钟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罗马车站周围古老的建筑随处可见,是罗马帝国的悠久历史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石松(学名:Pinus pinea)是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别名意大利伞松或罗马松,为罗马标志性景观树种。</p><p class="ql-block">交响诗《罗马的松树》</p><p class="ql-block">奥托里诺·雷斯庇基于1924年创作的交响诗,为罗马题材三部曲之一,通过四个乐章描绘罗马不同时空场景:</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又名梵蒂冈博物院,位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北面,共有20多个博物馆,共有大小展厅、展室和房间1400多个,建筑面积达55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梵蒂冈博物院是一个总称,其实院中有馆,馆中有室,主要展馆有动物雕塑厅、埃特鲁斯科馆、传教士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基督庇护博物馆、世俗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这幅最后的晚餐虽不是原作,但也呈现着那个著名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个应该是中国皇帝的龙椅,欧洲的博物馆都能见到中国的瑰宝,真是五味杂陈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博物馆的外部,很有艺术感</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梵蒂冈博物馆的雕塑长廊,分为:希腊十字展厅:以“希腊十字”形状命名,地面铺设马赛克拼贴画,展现罗马神话主题。 </p><p class="ql-block">古罗马神庙复原厅:复原古罗马神庙场景,穹顶设计参考万神殿,中央设有大型水盆雕塑。 </p><p class="ql-block">拉奥孔雕塑:源自古希腊神话《埃涅阿斯纪》,展示[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巨蟒搏斗的场景,原件发现于尼禄金宫遗址。 </p><p class="ql-block">长廊内的雕塑多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品,部分保留了原始彩绘痕迹。</p> <p class="ql-block">《拉奥孔》(Laocoonte)。</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世纪希腊大理石群雕,高2.42米,描绘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儿子被巨蟒缠绕的悲剧场景。作品以动态构图和肌肉张力展现痛苦情感,被誉为“高度悲剧性的典范”,是希腊化时代雕塑的代表作。也是梵蒂冈博物馆的镇店之宝。</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残躯》(Torso del Belvedere)。</p><p class="ql-block">创作于公元1世纪,为古希腊原作,仅存躯干与残缺大腿,但肌肉线条饱满,推测为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cles)的躯体。其艺术价值在于以残缺形态传递生命力,对米开朗基罗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是梵蒂冈博物馆的镇店之宝</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衣服的褶皱都表达了肃穆</p> <p class="ql-block">艺术再现着每一块肌肉和线条,似乎吸入空气就能复活</p> <p class="ql-block">精致的地砖,让人不忍踩踏</p> <p class="ql-block">年代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这个吹笛子的男孩的雕塑,让人隐约听到了那悠扬婉转的笛声就在耳畔</p> <p class="ql-block">这些石头不会说话,但他们的存在就是一种宣言:当帝国化为尘土,当荣耀归于虚无,唯有艺术能在时间长河中留下永恒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这些华丽的穹顶,记述着圣经的那些讲也讲不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挂毯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是罗马辉煌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罗马帝国(英语:Roman Empire;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1]。395年后分为西罗马帝国(395年—476年)和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p><p class="ql-block">罗马共和国后期的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古罗马文明由此进入帝国时代。公元2世纪安敦尼王朝时期(公元96年-公元192年),罗马帝国达到极盛,经济空前繁荣。公元395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实行东西分治,从此罗马帝国再未统一。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2],欧洲历史进入了中世纪。公元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直至1261年才收复),自此东罗马帝国一蹶不振,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p><p class="ql-block">图拉真在位时(98年-117年),罗马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荣耀的徽章</p> <p class="ql-block">《创世纪》是米开朗基罗于1508年至1512年在西斯廷教堂天顶创作的巨型壁画,以《旧约圣经》为蓝本,描绘343个人物和9个场景,被誉为西方宗教壁画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你是否曾想象过,如果世界末日真的来临,那将是一幅怎样的场景?米开朗基罗·布奥纳罗蒂在1534至1541年间,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祭坛墙上,用他那非凡的艺术才华,为我们描绘了这一震撼人心的时刻——《最后的审判》。画里那个被提着的人皮就是米开朗基罗的自画像。这幅画描绘了世界末日来临,耶稣亲自审判世间善恶的场景,有人上天堂有人下地狱。米开朗基罗在画里等待末日的裁决,他把自己画得非常丑陋,是为了赎罪拯救自己的灵魂,从而可以免于下地狱的刑罚。这就是著名的《世纪末日》</p> <p class="ql-block">浏览了四个小时,来到梵蒂冈博物馆的出口,仿佛从时空隧道中穿越出来。</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外面的明媚阳光立刻把我们拉回现实中,但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和精美的壁画还会继续他们从图拉真开始的永恒的守望。</p> <p class="ql-block">罗马古城是古罗马的都城,位于今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得名于传说中的建城者罗慕洛。文艺复兴以后备受西方学术界重视,研究、整理、发掘工作一直持续。虽然大部分遗址已埋在现罗马街区下,但遗址中心的罗马广场及其周围一带已辟为国家公园,可供游人观赏。</p> <p class="ql-block">最早对罗马斗兽场的认识还是从电影《角斗士》中获得的,那一幕幕血腥的场面仍然记忆深刻,今天目睹这古罗马时期的斗兽场真是无比震撼!</p> <p class="ql-block">角斗场是古代罗马的一种平面为椭圆形的建筑物,中央一块平地作为表演区,周围看台逐排升起,没有永久性的屋顶。已知最早的角斗场在庞贝古城,建于公元前80年。后来,罗马帝国的许多城市都用石头兴建角斗场。罗马大角斗场规模最大,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景观宏伟。它的形制一直影响到现代的大型体育场。 大角斗场建在几座小山之间的谷底,基址本是尼禄皇宫花园里的人工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罗马角斗场(Colosseum),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角斗场建于公元72-79年,8万名犹太人俘虏被强迫作劳役,用工8年完成。整个建筑占地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可容纳9万观众。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后,为纪念皇帝韦帕芗的丰功伟绩而建的,甚至一直影响着现代大型体育场的建筑。</p><p class="ql-block">1980年,古罗马斗兽场、古罗马广场遗迹作为罗马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角斗场开幕时,猛兽从圈中放出,角斗士被驱入赛台,兽要吃人,人要搏斗,生还者极少,异常残忍。经历了2000年风雨侵袭的圆形角斗场,其围墙已有半壁倒塌。角斗士和猛兽生死搏斗的场地已残破不堪,当年建成的地窖也露出地面,然而四周的看台还保存得相当完整。入口处有一座称为凯旋门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据说法国的凯旋门就是以此为原型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了每一扇窗,这每一扇窗都有着讲不完的历史回忆</p> <p class="ql-block">罗马的警察很气派</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是蛮有历史年代感的</p> <p class="ql-block">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至1453年东罗马灭亡,共1480年。</p><p class="ql-block">疆域巅峰:图拉真时期控制约500万平方公里,地中海成为内海。</p><p class="ql-block">重大转折:</p><p class="ql-block">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实行东西分治。</p><p class="ql-block">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人灭亡。</p><p class="ql-block">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标志东罗马终结。1</p> <p class="ql-block">罗马</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分为22个行政区,总面积1285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历史地位:1871年正式成为意大利首都,此前为教皇国核心城市。</p> <p class="ql-block">全世界的许多游客来西班牙大台阶,自然要拜电影《罗马假日》所赐。这里不仅是电影《罗马假日》的取景地,更是影片男、女主角——格利高里·派克饰演的美国记者乔和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安妮公主甜蜜约会的地点。赫本坐在台阶上品尝冰激凌,以及她和派克骑着“黄蜂”摩托车风驰电掣穿越罗马城的情景,让多少影迷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罗马假日》是每一个中国女孩心中的圣经,赫本在西班牙台阶上坐着吃冰激凌的场面在头脑中回忆过无数遍,在这里重温那温馨的浪漫!如今只能坐在台阶上,冰激凌已经不允许在这里吃了!</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大台阶(意大利语:Scalinata della Trinità dei Monti)是位于意大利罗马的一座户外阶梯,与西班牙广场相联接,而山上天主圣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a,1495年由法国波旁王朝的国王查理八世下令建造)就位于西班牙大台阶的顶端。1725年,法国大使出资修建了台阶,却因为西班牙使馆坐落在此而得了个西班牙台阶的名字。</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大台阶无疑是全欧洲最长与最宽的阶梯,总共有138阶,是法国的波旁王朝使用法国外交官(Étienne Gueffier)的遗产(20,000斯库多)资助梵蒂冈资金,在1723年-1725年间建造完成的。17世纪时西班牙大使馆迁移于此,大台阶及其广场因此而得名。世界上各大城市都有不少广场,但很少有罗马的西班牙广场那样,其貌不扬,规模不大,但名气却大。</p> <p class="ql-block">台阶前“破船喷泉”,点点水珠给广场播撒着清凉,是贝尔尼尼父亲的作品。只有多情浪漫的意大利设计师才会有如此负有想象力的创意。</p> <p class="ql-block">罗马的每座建筑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短短的24小时怎能概述这悠久的辉煌的历史历程,酒店的屋顶眺望着圣彼得大教堂的圆形塔顶,都能感觉到无限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条条大道通罗马,可见当年的罗马交通是如何的发达,当无限贴近她时,才感到罗马的公共交通非常便捷,火车、地铁、公交、电车都也到达市区的每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罗马建筑的特点:墙体厚重:砖石结构为主,墙体巨大且厚实,外观类似封建城堡,具有防御性特征。</p><p class="ql-block">减少沉重感:墙面以连列小券或同心多层小圆券装饰门窗洞口。</p><p class="ql-block">窄小窗户:窗户尺寸小且位置高,限制自然光进入。</p> <p class="ql-block">一张通往那不勒斯的火车票,意味着就要跟罗马说再见了。</p> <p class="ql-block">罗马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罗马之旅留下很多遗憾,但因为有遗憾才感觉美好,遗憾意味着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