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庐山景德镇游记

张向经

<p class="ql-block">  本来是想去南昌和庐山游玩,在地图上看到景德镇也在南昌附近不远处,觉得可以顺便去看看。于是用了八天时间,完成了南昌、庐山和景徳镇三地游。</p> <p class="ql-block">  一、南昌</p><p class="ql-block"> 下午抵达南昌,入住酒店,晚歺后打车去“八一”广场。这是南昌的城市客厅,广场上的南昌起义纪念塔,是南昌“英雄城市”、人民军队诞生地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广场对面的江西省美术馆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古代青铜器、陶瓷器、金器等为特色,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了解江西历史文化、艺术精华的最佳窗口。</span></p> <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前往南昌游玩,最大的诱因其实是滕王阁。就想实地感受一下,究竟是怎样的一座楼阁成就了一篇千古奇文,而这篇千古奇文又是怎样赋予了一座楼阁千年不朽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滕王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今南昌)都督时,于公元653年所建,它坐落于赣江边,气势恢宏,登临可远眺山川、俯瞰江流。公元675年秋,洪州都督阎伯屿在重新修建完工后的滕王阁举办庆祝晏会,本意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借此机会扬名。阎公让女婿事先写好文章,然后在晏会上假装即席创作,以示有才。途经此地的王勃正好遇见此事并参与进来,于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坛盛事就此展开。</p><p class="ql-block"> 王勃,初唐才子,六岁能文,十六岁科试及第,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后因才高气盛惹来祸端,先因一篇文章被唐高宗逐出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被判死罪(遇赦免职)。其父受牵连被贬到交趾(今越南境内)做县令,王勃此番是南下探父途经洪州。</p><p class="ql-block"> 宴会开始,阎公假意请宾客为滕王阁作序,知晓内情的客人纷纷谦让,唯有坐在末尾席位、风尘仆仆的王勃不懂事,毫不推辞,接过纸笔,略加思索便挥笔疾书。阎公见状不悦,拂袖离席,却派人随时通报王勃写了什么。随着写作的推进,当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传来,阎公顿时惊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p><p class="ql-block"> 众目睽睽之下,王勃即兴发挥,一气呵成,顷刻而就,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就此问世。</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滕王阁序》全文仅七百多字,引用典故多达四、五十处,创造出沿用至今的成语二十多个,还有许多意境优美、哲理深刻、传颂至今的经典名句,</span>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萍水相逢”“老当益壮”“渔舟唱晚”等,而“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句更是成为绝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据称,学界</span>认为《滕王阁序》在有限的篇幅和有限的创作时间内,创造了用典密度、成语产出率和名句流传度的极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王勃与滕王阁的相遇,实在是一次相互成就的相遇。王勃从滕王阁获得灵感,内在的强大能量被激发出来,完成了他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奠定了他“初唐四杰”之首的地位,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滕王阁因王勃的文章而为世人所知,在经历了历代的屡毁屡建后,至今巍然矗立,获得了不朽的生命。滕王阁、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共同书写了中国文化的动人传奇。</p> <p class="ql-block">  二、庐山</p><p class="ql-block"> 一座集自然美景、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于一体的世界级名山,一个绝佳的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庐山吸引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几千首诗词歌赋,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名篇;它拥有几百幢来自十多个国家不同风格的近代别墅,被誉为"万国别墅博览园";它也备受昔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青睐,蒋介石十八次、毛泽东三次光顾。</p><p class="ql-block"> 古人的庐山诗,有的耳熟能详,黄口小儿也能背诵,自不必多说。只是昔日毛泽东的两首庐山诗(分别作于1959年和1961年),我等读初中时就己背诵得滚瓜烂熟。现谨录于下:</p><p class="ql-block"> 《七律·登庐山》</p><p class="ql-block">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p><p class="ql-block">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p><p class="ql-block">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p><p class="ql-block">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p><p class="ql-block">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p><p class="ql-block">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p><p class="ql-block">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景德镇</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中国“瓷都”。</p><p class="ql-block"> 景德镇制陶历史长达1700多年。这里有明清两代专门为皇家制作瓷器的“御窑厂”遗址;有收藏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各个时期陶瓷珍品、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的中国陶瓷博物馆;有吸引了全世界艺术家、手工艺人和游客的创意市集与艺术街区,等等。</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仿佛所有的时光都被凝固成瓷器,散布在大街小巷的每个角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