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秋那天,我铺开宣纸,提笔蘸墨,在窗前静坐良久。月光还未升上中天,茶香已袅袅绕指,月饼的甜香从案角飘来,勾动一丝秋夜的闲情。我心中默念赵孟頫的句子,笔锋一转,写下“白云随鹤舞,明月逐人归”。行书缓缓流淌,不疾不徐,如这中秋的节奏——从容、庄重,又带着几分诗意的轻盈。写罢抬头,仿佛看见云影间有白鹤掠过,而那轮明月,正悄悄爬上树梢,照进千家万户。</p> <p class="ql-block">写完第一幅,意犹未尽。我又取来一张黑底纸,挥毫写下“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这两句老话,平日里读来只觉沉重,今夜却格外有力量。或许是月色澄明,心也清明了。笔锋顿挫之间,像是走过了半生的路,有犹豫,也有坚持。右上角盖下一方红印,像是一声落定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第三幅写的是“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笔未动,心已远。我想起前几日去山中行走,林间清风拂面,仿佛真能涤荡肺腑。此刻虽在城中,但笔下山河浩荡,心境也随之开阔。这八个字,不只是写景,更像是一种向往——在喧嚣都市里,仍想守住一份清气,望见天地的壮阔。</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又写下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一落笔,整个房间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墨迹未干,月光已悄然洒在案头,与纸上的字迹交相辉映。我忽然觉得,中秋的美,不只在天上那轮圆月,也在这一笔一画的静谧里。书法如修行,一笔一划,都是对浮躁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换了一种更洒脱的笔意,写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句诗总让我想起徐汇滨江的夜景——江水滔滔,光影流动,远处的楼宇在雾色中若隐若现。那天晚上,我一边赏月,一边看江面倒映的灯火,仿佛天地之间,只剩下流动的光与影。而此刻,笔下的山河也正随墨韵延展,无边无际。</p> <p class="ql-block">我又写了一幅“人静鱼自跃,风定荷更香”。这句原是写夏景,但今夜读来,竟也契合中秋的静谧。城市渐渐入睡,连黄浦江的波浪都轻了脚步。我站在阳台上,看对岸的光影秀缓缓落幕,只剩下江风拂面,荷香虽无,心香却起。原来真正的宁静,不是万籁俱寂,而是心能听见最细微的律动。</p> <p class="ql-block">“学海深无极,书山静有香”——这幅字我用了行书笔意,写得格外认真。左侧落款“乙巳年仲秋小华书”,像是为这个夜晚留下一枚时间的印记。我常觉得,读书如登山,写字如探海,看似孤独,却总能在静处遇见惊喜,比如一条悄然跃出水面的鱼,比如今夜这一轮圆满的月。</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幅,我写的是“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字写得端正,心也跟着庄重起来。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同月光般珍贵。一句承诺,一次守候,都是照亮彼此的光。盖上红印时,我忽然明白,传统不只是形式,更是藏在笔墨间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幅装裱在金色边框里,写着“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与第三幅呼应。不同的是,这一幅更显庄重,像是为这个夜晚画上一个沉稳的句点。我将它挂在书房正中,灯光下,墨色沉静,红印如血,仿佛提醒我:无论世事如何流转,总有些东西值得坚守——比如笔墨的温度,比如中秋的月光。</p>
<p class="ql-block">这个中秋,我没有远行,却走过了千山万水。在茶香与墨香之间,在诗句与月光之中,我写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笔起笔落,皆是心迹;月升月沉,皆为诗篇。原来最深的团圆,不只是人与人相守,更是心与天地、与传统、与美的一次悄然相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