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养记》

柳林任天应

<p class="ql-block"><b> 《送养记》</b></p><p class="ql-block"><b> ——村里的一段真事,大伙儿听听就行</b></p><p class="ql-block"> 闲来没事在村里转悠,听乡亲们说,有这么一家子:老两口带着一儿一女,听说村里要拆迁,按人头分钱,就动了歪心思——想收养个孩子多占份钱。</p><p class="ql-block"> 打听来打听去,还真找到一家孩子多、想送养的,两家一拍即合,把孩子接了过来。可没想到,拆迁的钱迟迟没下来。老两口琢磨着,自家本就有儿有女,这孩子白养着不算,将来长大还得花钱娶媳妇,太不划算,就又想把孩子送出去。</p><p class="ql-block"> 巧的是,这时候儿子刚娶了媳妇,儿媳妇的叔叔没儿没女。跟人家一商量,对方也愿意,这孩子就又被送到了叔叔家。至于这两次收养里有没有偷偷给钱,谁也说不准。为了避嫌,这里就不提真名了。</p><p class="ql-block"> 我把这事儿在心里咂摸,像嚼一根晒不透的老甘蔗,越嚼越觉得苦。</p><p class="ql-block"> 这事儿说到底,就是把孩子当成了换钱的工具。老两口一开始收养,根本不是真心想养,眼里只有拆迁款。钱没盼来,就觉得孩子成了累赘,说送就送,一点不顾及孩子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再说那儿媳妇的叔叔,虽说可能有养老的心思,但这节骨眼上接下孩子,多少也沾着点"划算"的念头。</p><p class="ql-block"> 不管有没有花钱,这么把孩子来回送,最可怜的还是孩子。他像个物件似的被递来递去,没人问问他愿不愿意,也没人真正为他的将来打算。</p><p class="ql-block"> 村里人看着,心里都不是滋味。养孩子本是积德的事,怎么就成了算计来算计去的买卖?人心要是被钱占满了,也就没了温度。</p><p class="ql-block"><b> 结语: </b></p><p class="ql-block"> 这个话题在草稿箱里沉寂了十多年,作者始终胆怯,不敢触碰。直到今天,才终于鼓起勇气,将它呈现于众。我想隔屏的你看到后说出你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2010年3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