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家乡游——参观银冈书院

宝昌

<p class="ql-block">2025.10.5国庆期间参观了银冈书院,银冈书院又称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位于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银冈小区,地处龙首山下,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由郝浴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始建。</p><p class="ql-block">银冈书院现存教学堂教室25间,维修书院斋房15间,新建银园影壁、垂华门各一处,扩建银园3300平方米。是东北地区建院最早、办学最久、影响力最大的清代书院,是东北地区现有保存最好的书院,是清初东北地区流人聚会的场所,也是周恩来离开家乡来东北后的启蒙学校和一些革命志士的启蒙学校。</p> <p class="ql-block">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郝浴自建的居室于此,为讲学授徒之所。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将此居所成立银冈书院,为铁岭县学所在地,传授理学经典,培养生徒,普及文化。</p><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曾任顺天府尹、奉天府尹的屠沂,把银冈书院与河南嵩阳书院、湖南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江西白鹿洞书院,并列为全国五大书院。</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银冈书院不仅是教育的场所,更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它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也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他们的精神如同书院的红墙,历经风雨而愈显鲜艳;如同书院的灰瓦,岁月打磨而愈显深沉。</p> <p class="ql-block">‌银冈书院怀古‌</p><p class="ql-block">‌郝公凿石启文光‌,‌四百春秋翰墨香‌。</p><p class="ql-block">‌孔孟薪传辽北地‌,‌周公志铸少年章‌。</p><p class="ql-block">‌苍苔漫染碑前字‌,‌古木深藏殿外廊‌。</p><p class="ql-block">‌最是东风吹化雨‌,‌桃李争艳满园芳‌。‌</p> <p class="ql-block">书院建筑与石碑上,岁月沉淀的文化光辉熠熠生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银冈书院的美,不仅在于它的红墙黛瓦,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它像一位气定神闲、满腹经纶的鸿儒,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三百余载的风雨,依然散发着书香墨韵的澄明气息。</p> <p class="ql-block">踏入银冈书院的那一刻,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门。青砖灰瓦,雕花门窗,每一块砖石都浸润着岁月的痕迹,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是一座活着的文化殿堂,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历史的温度传递给每一个来访者。</p><p class="ql-block">银冈书院,是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的力量永远都不会消逝,精神的光芒永远都会闪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院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却又不失精致。檐角的雕花,梁柱上的彩绘,无不彰显着古人对美的追求。漫步在书院的长廊中,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文化的印记。斑驳的书桌上,仿佛还残留着古代学子研墨的痕迹;破旧的书架旁,似乎还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这些细节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的学子们是如何在这里度过他们的寒窗苦读岁月。</p> <p class="ql-block">在院中央,有一尊白色花岗岩的周恩来雕像。院落北侧为杜修贤摄影作品展厅。院西侧有厢房8间,为《历史伟人周恩来业绩展》,介绍了周恩来总理光辉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清宣统二年(1910年)春,周恩来随同三堂伯周贻谦从家乡淮安来到奉天省银州(今辽宁省铁岭县),入银冈书院读书。</p> <p class="ql-block">银冈书院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古代学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执着,让人深受触动。他们或许没有现代人便利的条件,但却拥有一颗纯粹求知的心。书院的每一处角落,都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刻苦攻读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p><p class="ql-block">漫步书院之中,仿佛能感受到时光在此沉淀的厚重气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所困扰,难得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而书院的静谧与古朴,恰恰提供了一个让人沉淀下来的空间。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能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生命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二 0 二 五 年 十 月 五 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