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过去,我还是相信命运了。人不可与命争,我从小就听妈妈常说这句话,也没太当回事。老了,忆起往事,不得不相信了。 <p class="ql-block">我六八年下乡,七一年结婚,七二年得子,七三年有女儿。那时候,对知青有个宣传口号,叫扎根六十年。我还是有点接受了,因为我下乡的生产队是稻田产区,分值高,接近了二块钱。就是说,我的收入如果按月算,足能顶上城里的两个二级工了。更何况口粮还全是大米呢!我的民办教师不干了,被小队长拉回来当了会计,那也是有职有权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后来一起下乡的大部分同学都回城了,各行各业干啥的都有,见面了就问我,你咋还没回来?是啊,我咋还没回来呢,只能实话实说,我我结婚了。可是,我爱人在城里小学当了老师,孩子户口也随母亲都回来了。在农村我也有了自己的房子,装修的挺漂亮,周围还有挺大的菜园子。种的菜供城里我们全家吃不了,还得弄到自由市场贱卖。</p> <p></p> <p class="ql-block">我也开始想回城了,可是已婚知青,咱们这边的政策是上学抽调啥好事也没有份了。好歹我下乡的地方离城里的家不太远,生活上也没有什么不方便。</p> <p class="ql-block">回城无望了,也就不去想了。七六以后,国家政策大变,恢复了高考,还特意给我们这类已婚大龄知青一次机会。这再次换醒了我的回城梦,我没念过高中,只能报考文科。我抓紧一切时间复习备考,爱人上班挺累的,都睡觉了,我还捅醒她,让她照复习资料出题考我,弄得人家很不耐烦。</p> <p class="ql-block">七七年报考就不顺利,这卡那卡的,随然考试成绩还不错,最终还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也别说有的人怎么坏了,毕竟当时政策转弯太急,他们不理解,我们应该理解。全国各地考生被毁的可能不计其数,七八年就好了,招生简章说得明明白白。我的高考成绩是没有问题的,顺利被辽师大录取。此后一顺百顺,直到退休,医疗保健还参照离休干部的待遇。这不就是命吗,哪一步都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