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扫码

包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引子:看的最清楚的角度,从来不是在最近的地方,走进去是融入和从众的随和,走出来是思考和欣赏那美丽绽放的风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义县,曾几何时拥有“千年佛塔、辽西要道”的美誉,商贾云集、文化富藏的文明交汇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个拥有古老寺庙、佛塔、城门名胜古迹,却被辽东湾“大东北”名头淹没得无声无息,期待着文化的浪潮洗去她“北地空城”的尴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个在辽沈战役中,率先发起攻打锦州战役的兵家必争之地。</span></p> 义县老火车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义县老火车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义县老火车站应建于1921年,是奉系军阀张作霖授意,由其麾下时任奉天省财政厅厅长兼东三省官银号督办的王永江亲自主持修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据说现在老站位置,规划中的环城路要从这里穿行,老站西侧已建成公铁立交桥,迎宾路也要从老站位置穿过锦阜铁路,所以百年老火车站不得不挪地方了。这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小站,承载着义县老百姓几代人的记忆。作为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铁证,其历史价值更是不容忽视。一时之间,老火车站的去留成为一个在历史记忆和现实需求之间抉择的命题,牵动着数十万当地百姓的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老建筑凝聚着历史文化与人文情结,保留建筑就是保留文化。义县老火车站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大,将其作为永久建筑保留下来,不仅是一项政治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历史文化保护的重大举措。锦州市委高度重视义县老火车站平移工作,经过多番论证,为实现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的双赢,义县县委、县政府最终决定委托辽宁省城建集团省建设科研院将老火车站向东移70米。2019年10月27日11时38分,随着最后10公分的平移结束,备受瞩目的“百年”锦州义县老火车站,丝毫不差地“走”至设计位置,平移工程圆满成功。建成后的广场将成为从高速出口进入义县的一个标志性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老火车站的成功平移将百姓的期盼和梦想变为现实,在国内建筑物平移史上和锦州城市发展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辟了省建设科研院建筑物平移的新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等不少经典影视剧,都曾经在这里取景。2016年现代军事题材网络大电影《特种兵王》就在义县拍摄的。《一代宗师》也有这里的镜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为纪念老火站平移成功,树立在老火站广场上的碑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义邑:指义县,位于中国辽宁省锦州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移驿:指迁移驿站,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宜忆:适合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亦怡:也感到愉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综合起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义县迁移驿站,适合回忆,也感到愉快。”</span></p> 奉国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奉国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坐着双节期间县里提供的免费公交,穿过义县老城区的烟火街巷,青砖灰瓦的屋顶尽头,这座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的古寺撞入视野,已经在医巫闾山余脉下伫立了1003年,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初名“咸熙寺”的它,曾是辽代皇家寺院的规制,可如今踏入院落才发现,时光早已在这里刻下层层叠叠的印记——只有大雄殿还完整保留着辽代的雄浑气魄,内山门、牌坊与天王殿是清代修缮的模样,其余建筑多为现代复建,新旧交织间,倒成了一部立体的千年建筑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沉睡在侧殿里为了保护而替换下来的奉国寺千年的匾额,俯视着人间南来北往的朝拜,嗅探着城乡走东串西的烟火气。喜静谧和幽深的古旧沧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踏入大雄殿的瞬间,仿佛闯进了一座千年艺术宝库,让人瞬间忘了该先看哪里。正中央,七尊辽代过去七佛并排而坐,每尊佛像高逾五米,通体鎏金虽已斑驳,却依旧难掩庄严。佛像面容饱满,眉眼低垂,衣纹线条流畅自然,从衣褶的走向里,能看出辽代泥塑“薄衣贴体”的技法,仿佛下一秒就能看见衣料随风飘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佛坛两侧,胁侍菩萨亭亭玉立,她们头戴宝冠,手持法器,身上的璎珞层层叠叠,每一片都雕刻得细致入微,历经千年仍保持着优美的姿态,让人不禁感叹,辽代工匠究竟倾注了多少心血,才能让泥土拥有如此鲜活的生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走在大殿里,举着相机的手会不自觉地停顿——不是因为没的可拍,而是因为值得记录的细节太多,反而不知该从何下手。是该聚焦七佛的庄严面容,还是菩萨的精美璎珞?是该捕捉飞天的灵动身姿,还是壁画的斑驳痕迹?就连脚下的地砖,都可能藏着千年的故事,或许某一块上还留着辽代香客的脚印,某一处缝隙里还嵌着元代修缮时的瓦当碎片。此时此刻,只有这位避嚣习静的美术家能听见辽代的钟声、元代的诵经声与明代的脚步声在大殿里交织,时光在这里凝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殿四壁更是藏满了惊喜。抬头可见辽代的飞天彩绘,她们身姿轻盈,或手捧鲜花,或吹奏乐器,色彩虽因岁月侵蚀变得淡雅,却依旧能辨认出当年的朱砂、石绿与石青。那些飞天不像其他古建中常见的奔放,反而带着辽代特有的端庄,仿佛不是从天上飞来,而是从草原深处走来的精灵。墙壁下方,还留存着部分元代壁画,题材多为佛教故事,人物形象生动,线条粗犷有力,与辽代彩绘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坐着志愿者的轿车(免费)离开大雄殿时,回望这座千年古寺,突然觉得它像一本被反复翻阅的厚重典籍——辽代写下了最雄浑的开篇,元代与明代增添了细腻的注脚,清代进行了仔细的修补,现代又为它披上了保护的外衣。可即便历经千年变迁,大雄殿依旧坚守着最初的模样,用木构、泥塑与彩绘,诉说着辽代的文化盛景。</span></p> 广胜寺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广胜寺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义县广胜寺塔为一座辽塔,塔始建于辽乾统七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根据塔身不同砌砖等文物考证,辽后金又有修葺,明清也应有大修,才能保存有初建之模样。1988年被公布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经过2011年开始的大规模保护性修缮,2012年完工以崭新面貌重现世人面前,并于2013年晋升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古塔筑于高约三米塔台之上,塔身八角十三层密檐砖砌,通高42.14米。塔基为八面砖砌,上承莲台,须弥座束腰处下层雕歌伎人物、花卉图案,上层八面雕有雄狮,转角处雕力士,上下层及莲台之间则花纹图案装饰。整塔造型经典,风格明显,巍巍矗立于古城巷陌之中,不愧为义县人文历史的沧桑见证。</span></p> 安泰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安泰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安泰门是辽宁锦州义县四座古城门仅存的一座义县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至明宣德元年,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城墙高9米多,底宽5.9米,顶宽3.9米。城墙设四门,东名熙春,南明永清,西名庆丰,北名安泰。门上皆重楼,门外皆以绕月城瓮城,各城门内侧以墙有登墙马道。安泰门仅剩一座残破的山门辟为安泰门遗址。</span></p> 拾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恰逢中秋节,站在农家的门口分享一下丰收的喜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颇具特色的义县烤肉还是很不错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每每回想义县,当我们站在那些珍贵的遗存前,除了惊叹与拍照,还能做些什么?是该更深入地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还是该更用心地守护这份跨越千年的传承?或许,每一个扫码义县的人心里都有着自己的答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