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万顷映千秋 一湖烟水揽六朝

嘉言懿行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是燕山造山运动形成的构造湖,距今已有100万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景区广场,五颜六色。</p> <p class="ql-block">南京玄武门开辟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它的诞生源于一场盛会。当时,两江总督端方奉旨举办南洋劝业会,为了方便中外来宾游览玄武湖,决定在这段城墙上开辟一个城门。不过,端方还没完成工程就被调走了。次年继任总督张人骏接着完成了这项工作。因为张人骏是河北丰润人,这个新开的城门便被命名为“丰润门”。</p><p class="ql-block">1928年4月,国民政府将丰润门更名为玄武门。1929年,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应邀题写了“玄武门”门额,笔锋刚劲有力,为这座城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1934年,玄武门又进行了一次改造,从单孔劵门拓筑为三孔拱劵的城门,以适应城市发展和交通的需求。198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在玄武门上加盖了城楼,使得玄武门更加雄伟壮观,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全副武装的守城门卫士,分立于中门两侧,好威武!</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玄武湖公园,是国家重点公园。</p> <p class="ql-block">玄武门前有景区简介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景区全景图。景区总面积5.1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78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35平方公里,由“五洲”“一园”“一路”组成。</p> <p class="ql-block">穿过红色的城门,发现只有七七四十九颗门钉,这里是皇家公园,按明清时期的规制应该是九九八十一颗吧,有点懵!</p> <p class="ql-block">这个公园是免费公园。</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两侧是高大的明城墙,明城墙给了玄武湖厚重的历史加持。</p> <p class="ql-block">回头望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景区位于南京主城区,东枕紫金山,西依明城墙,南滨鸡笼山,北接南京站。</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与嘉兴南湖和杭州西湖共同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湖”,六朝时期为皇家园林湖泊,明代为保存黄册的国家档案馆,被誉为“金陵明珠”。</p> <p class="ql-block">经考古证明,玄武湖是长江古河道遗留下来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自先秦时期的“桑泊”开始,先后有“后湖”“北湖”“太液池”“昆明池”等近20个名称。“玄武湖”之名,始于南朝刘宋元嘉二十三年(446年)。</p> <p class="ql-block">“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起源于中国古人对宇宙的崇拜,又称真武,后来又有玄武神、真武大帝的说法,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之一,为掌管北方的神灵。玄武为龟蛇合体,一直是长寿安康的象征,被视为吉祥长寿的瑞物,民间更赋予其许多美好的寓意,比如求福加寿、风调雨顺、富贵长久、求子求财等。明成祖朱棣因长期镇守北疆,推崇玄武神,曾大修武当山,推广真武大帝的祭祀与信仰。</p> <p class="ql-block">乘船码头,本来我们也想划船观湖,但是天气太冷了,有点扛不住,只好作罢。</p> <p class="ql-block">环洲号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有市民在这里开办了“相亲角”,老头、老太太还真不少,为儿女操碎了心,感觉成功的概率也不会太大,据说参加其中是要付费的。拍照时遭到这里人员的拒绝。</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被巧妙地分为五大洲:环洲、樱洲、梁洲、菱洲、翠洲。这五洲之间桥堤相通,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玄武湖独特的风景画卷。</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太大了,为节省体力,我们先乘观光车围着湖的五洲转了一圈。观光车的面庞很可爱。</p> <p class="ql-block">乘坐在观光车上,来到环洲。环洲感受诗意的烟云舒卷。</p><p class="ql-block">环洲曾有长洲、亚洲之称。环洲面积12.77公顷,是一条形如玉环的陆地,从南北两面伸入湖中,因其形曲如环而得名。环洲碧波拍岸,细柳依依,微风拂来,宛如烟云舒卷,故有“环洲烟雨”之称。环洲之上,众多景点遗迹与翠柳风景相映成趣,东晋著名文学家、科学家郭璞的衣冠冢-郭璞仙墩及郭璞纪念馆就位于洲上。洲上还有喇嘛庙和诺那塔、假山瀑布(观音和童子石)、米芾拜石、莲花广场、月季园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艺府文创 玄武湖</p> <p class="ql-block">过了菱桥,就算是菱洲了,菱洲,泛舟游览菱洲山岚。</p> <p class="ql-block">菱洲是玄武湖中形成较晚的一个洲,位于玄武湖东南面积为10.42公顷。旧称太平洲、澳洲,因洲上昔日盛产菱角,且洲形似菱而得名。原来洲上曾建有动物园,园内原有的许多珍禽异兽,现已搬迁至红山森林动物园。菱洲东面濒临钟山,湖面最为开阔,山色青黛,塔影矗立,水波潋滟,云影徘徊,展现了钟山风景区挺拔秀丽的一面,自古有“菱洲山岚”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岛上有一个大型游乐园,对面有“二龙戏珠”,1984年首建,是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35周年与玄武门城楼一同建设的玄武湖标志性景点,是许多南京人童年的美好记忆。该绿雕2010年拆除,2019年重建,重建后的二龙戏珠全长42米,高5.6米,由300万株五色草和佛甲草装点而成,是玄武湖景区最大的绿雕。</p> <p class="ql-block">过了听水桥进入樱洲。</p> <p class="ql-block">樱洲,品樱花,观樱海。</p><p class="ql-block">樱洲在环洲怀抱之中,是四面环水的洲中之洲,总面积6.59公顷。相传,南唐亡国初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主李煜被囚禁于此,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虞美人》。樱洲在历史上曾有新洲、后洲、欧洲之称。昔日洲上遍植樱桃,色红味美,被誉为“金陵五大名果”之一,清康熙、乾隆年间,玄武湖的樱桃曾作为贡品送往京城,1935年7月,国民党政府正式颁文,易名樱洲。</span></p><p class="ql-block">这里有著名的樱桃园,春风三月时,樱桃树繁花似锦,到了初夏,樱桃成熟,色红味美,因此得名樱洲。</p><p class="ql-block">粉红色的樱花包围着藏春亭。</p> <p class="ql-block">樱洲在明代曾是存储全国户籍和各地赋税全书黄册库的国家档案馆所在地,清军进入南京时,黄册库被毁掉,但樱洲的樱桃大受欢迎,大清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时,曾品尝樱洲的樱桃,并且赞不绝口,从此玄武湖的樱桃成为了皇家贡品。此外,樱洲还是民国初期南京的第一个飞机场所在地,并在1933年成为民国中央电影制片厂的重要摄影基地。</p> <p class="ql-block">现在樱洲上有樱洲长廊、樱桃园、藏春亭等景点。樱洲是南京樱花品种的集中地,种植了1000余株樱花,品种多达20多个。</p> <p class="ql-block">每当春天来临,樱花盛开,就会形成“樱洲花海”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樱苑是樱洲书房。</p> <p class="ql-block">从樱洲出来,进入环洲。</p> <p class="ql-block">南京玄武湖环洲,有一处衣冠冢,主人为东晋郭璞。</p><p class="ql-block">郭璞的雕塑像,四周是乾坤符号图。</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文化史上,郭璞绝对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多才多艺,不仅为发展游仙诗、山水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为发展训诂学、神话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与文学成就相比,郭璞最为人所知和感兴趣的成就,就是在风水领域内,他集早期中国的望气和堪舆之学的大成。世传,他撰写的《葬书》这些风水学的专著,首次提出了风水的定义。郭璞,奠定了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基础,被尊为东晋后历代中国风水师的鼻祖。</p><p class="ql-block">关于郭璞看风水的记载非常多,《晋书》里就有记载,郭璞亲自为母亲选定墓地,墓址离水边仅有百步,大家说离水太近了,不太好。郭璞就说,以后这里就会变成陆地,果然,后来泥沙淤积,墓外几十里都变成了桑田。</p><p class="ql-block">还有记载,在东晋初年,司徒丞相王导,将自己家族的住宅,安排在秦淮河畔的乌衣巷,请郭璞为他占卜吉凶,占卜后说“吉,无不利”“淮水绝,王氏灭”。可以说,郭璞为人占卜应验若神。</p><p class="ql-block">最神奇的是为自己占卜,郭璞被王敦下令要斩首了,行刑期间,把他拉出去的时候,郭璞问去哪里行刑?行刑者说在南岗头,郭璞说一定是在一个双柏树下,到地头一看,果然有一棵双柏树。郭璞又说,这棵树上一定有一个大的鹊巢,众人找了半天,果然在树枝密叶间找到了一个大大的鹊巢。</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多年前,郭璞路过越城,现在的南京中华门外,在路上,遇到一个人,郭璞当即脱下外套送给这个人,这个人表示,并不认识郭璞不想接收,郭璞说:“给你,你就拿着,以后你就明白了。”最后,郭璞死的时候,担任行刑官的居然就是这个人。</p> <p class="ql-block">塑像的背后是不老门,三根石柱构成的方形石门,刻有篆书“不老门”,象征郭璞的道教信仰。</p> <p class="ql-block">所谓衣冠冢就是墓葬,埋葬死者的衣物而非遗体。郭璞墩如今是南京市文保单位,文保碑旁,便有郭璞墩的简单介绍。</p><p class="ql-block">郭璞为东晋著名文学家、科学家,郭璞的衣冠冢1992年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郭璞为山西闻喜人,博学多才,善于阴阳卜卦之术。公元322年,东晋大将军王敦谋反,郭璞直言不讳道:“无成”。王敦恼羞成怒,将其杀害。</p><p class="ql-block">中间有一处石阶,拾阶而上,便是郭璞仙墩所在处。</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皇帝钦仰他一身正气,下旨在此墩上设圣谕亭,供人凭吊。</p><p class="ql-block">这个碑亭叫郭璞仙墩,周边有很多起伏的红色绸带,上面写满了祝福,周边的树木变成了一棵棵许愿树。</p> <p class="ql-block">郭璞仙墩旁是郭璞纪念馆,前面有一石雕,是一个斜置的圆盘,圆盘上有顺时针的两组1-12数字,还有天干地支的分布,中央一个垂直盘面的指针。该圆盘设计融合了六朝建筑美学,以八卦阵布局呈现,是纪念馆的核心展示区域之一。</p><p class="ql-block">郭璞纪念馆,大门两侧各设置了四组立柱,立柱上的八角转盘侧面都是八卦,可以转动的。</p> <p class="ql-block">位于玄武湖环洲北端,由三块天然巨石组成,其中最重的一块超过36吨。这三块石头因米芾“三拜九叩”的传说被命名“米芾拜石”。</p><p class="ql-block">相传米芾每次见到奇石都会行跪拜之礼,甚至曾因拜石而“三拜九叩”,他在玄武湖见到这三块天然奇石后,因惊叹其形态而做出跪拜举动,这一行为被后世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玄武湖的米芾拜石是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痴迷奇石的典故发生地。该景点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三块巨石以“瘦、透、漏、皱”的太湖石特征著称,是玄武湖“环洲烟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米芾这位宋代书法家、画家,并不陌生。记得2012年与同学相约来到天津宝成博物苑,一号展馆右侧,摆放着米芾的“品石悟道”镌石。</p> <p class="ql-block">穿过梁翠桥,到了翠洲。</p> <p class="ql-block">翠洲,曾称荒洲、非洲。1935年7月改称翠洲。“洲上修竹亭,丛横数亩,晓烟残照,翠色浮空,且钟山东峙,苍翠欲流,与洲间之竹翠相混合,浓翠可掬,因此改称翠洲。”翠洲位于玄武湖东,面积6.59公顷。洲上修竹亭亭,雪松如盖、翠色浮空。翠洲风光幽静,别具一格。长堤卧波,绿带缭绕,苍松、翠柏、嫩柳、淡竹,构成了“翠洲云树”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过了桥便能看到翠洲的大型户外盆景。</p> <p class="ql-block">大型户外盆景,名为劲松化石立苍穹,笋石作峰峦耸立,主峰陡峭险峻,群峰聚散得体,五针松茂密苍劲,如朵朵飞云堆叠,层次分明,根干虬曲多姿,古朴典雅,松与石为载体,尽显金陵盆景浅盆薄土,自然飘逸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1984年在梅兰芳先生诞辰90周年的时候修建的梅亭,是由著名古典园林设计专家周崇舟先生设计,整个亭子从平面到基础、柱梁坊、藻井、瓦件等都用梅花形式,特别是檐下的挂落为双梅交合,梅亭上下内外共刻有梅花图案千余朵,亭内五福浮雕也是梅先生的经典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宇宙峰、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洛神,场面细致,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亭中悬梅花宫灯,制作精美,色泽鲜艳,这种五角亭在全国除苏州环秀山庄的海棠亭,这是第二个梅兰芳纪念亭。亭两侧有楹联:梅花近水花先发,亭为怀人近境自高。</p> <p class="ql-block">华梓园位于翠洲,2001年建成,占地366平方米。2001年为迎接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在翠洲建造以世界华侨、华人、华商的故乡情结为主题的专类园。华梓园由主题雕塑、世界华商世纪寄语碑和同心桥等组成。该园标志性主题雕塑——“心”,既象征着海外侨胞赤子之心,又如同一块红罗帕,传递着亲人间的相互思念之情。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亲笔题名的“侨之魂”三个字,雕刻于巨型花岗石上,充分表达了主题雕塑的深刻内涵,华夏儿女的思乡之情、赤子之心。</p> <p class="ql-block">留东同学会旧址位于翠洲,建于1935年。2006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列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留东同学会为上世纪二十年代中,由国民党军界中一批留学日本学习军事的同学共同发起而建。其目的是为了联络情谊,共商抗日大计。会址选在玄武湖翠洲,由同学会会员筹资兴建的大楼作为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此座桥为玄武湖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芳桥。穿过芳桥可以到达梁洲。</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梁洲,赏菊咏菊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梁洲,曾是皇家禁地,相传梁武帝长子昭明太子萧统在这里筑“梁园”读书,编纂《昭明文选》,故称之为“梁洲”。面积8.81公顷,与南京火车站隔湖相望。自民国17年开始,梁洲开始举办菊花展览,并形成秋季传统的项目,“梁洲秋菊”的美名籍此而来。梁洲园林建设成熟,建筑小品精致,尤以花卉、盆景著称,是玄武湖开辟最早、名胜最为集中的一个绿洲。黄册库文化遗址展馆、湖神庙、金陵盆景园、揽胜楼、友谊厅、闻鸡亭、杜鹃园等多处景点。</p> <p class="ql-block">从翠洲经翠梁堤,迎面就是一架紫藤,右侧是金陵盆景园,湖畔有大片的荷花池,这时太早,只见湖面水波纹未见荷花。</p> <p class="ql-block">金陵盆景园位于梁洲,是明代后湖黄册库的历史发源地。园内分布着湖神庙遗址、览胜楼等人文景观。与翠洲栈道、情侣园等景点相邻。</p><p class="ql-block">玄武湖梁洲金陵盆景园是玄武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金陵派盆景为主题,展示了黑松、罗汉松、朴树等30余种造型独特的盆景作品。该园始建于1979年,曾多次举办全国及省市级花卉盆景展览,现有近千盆作品,涵盖传统与现代创作风格。</p> <p class="ql-block">出盆景园,旁边是览胜楼。</p><p class="ql-block">梁洲见萧统雕像,他曾说:“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南京玄武湖又添诗意。萧统一生与玄武湖结缘,玄武湖见证了他的文学成就,也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萧统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也是陶渊明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忠实粉丝。他的《文选》让东晋的陶渊明从隐士中脱颖而出,成为世人瞩目的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如今,陶渊明与萧统的故事,依然在玄武湖畔流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然而,萧统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公元531年3月,萧统在玄武湖泛舟采莲时,不慎落入湖中,摔伤了胯骨。由于未能得到及时治疗,他的病情逐渐恶化,最终在31岁时病逝。梁武帝亲临东宫,痛哭哀嚎,下诏谥号昭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巨匠,称他为昭明太子。而他所主持编纂的《文选》也被称为《昭明文选》。清朝文人刘铁山在《后湖题咏》中赞,“莫愁传世争颜色,怎及昭明文字香。”</span></p> <p class="ql-block">萧统雕像后面是梁洲揽胜亭(即览胜楼),为梁洲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六朝时期,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由新军统制徐绍桢重建,面积175平方米。该建筑为二层四角攒尖式结构,覆绿色琉璃瓦,重檐拱斗,四周布满透窗,可俯瞰全湖景色,故得名“湖山览胜楼”。</p><p class="ql-block">览胜楼最初为南朝宋孝武帝时期建造的水军训练观景台,后历经损毁与重建。徐绍桢在1909年于原址重建时,将其定位为文人雅士聚集地,常在此宴请军政要员、吟诗结社,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楼内现存“五洲春”匾额,一楼悬挂“萧统执卷阅读雕像”,二楼则悬挂“湖山揽胜”匾额。建筑融合了唐宋风格,是玄武湖畔重要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闻鸡亭位于梁洲北端,重檐四边。南朝时,齐武帝萧赜喜欢打猎,常深夜出宫赴琅琊山猎兽,兴尽才归。走到玄武湖时,天刚破晓,鸡鸣声正好传到这里。闻鸡亭以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湖神庙据说是明朝朱元璋为一毛姓渔民建的,这位渔民为朱元璋建黄册库提过合理化建议:“册库皆东西向,日朝出,册暴东影;日夕入,册暴西影;万世利也。”建议被采纳,为了表彰这位老人建此庙,所以这座庙也叫“毛老人庙”。</p> <p class="ql-block">庙门里挂着一只铜锣,锣上有精美的龙凤图案。庙门口有一口井,“此井自古有之”。明代淘挖清理时发现一把六朝铜钩,故名“铜钩井”。胭脂红大理石井栏上的几道深沟是人们到井里取水时,长年日久用绳子磨出来的。据说这口井水质“清冽晶莹,沁心适口。”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品茗饮用之水均取自铜钩井。</p> <p class="ql-block">几步之外就是黄册库,也就是明代皇家户籍档案馆。用于储藏全国户口、赋税册子的库房,因当时册子本身封皮为黄色,故叫“黄册”。</p> <p class="ql-block">梁洲北面临水的“友谊厅”简约明亮,面积180平方米。这是一座柠檬黄的西式平房,典型的民国建筑,四壁开门,均为玻璃门窗。东西两侧走廊边的八根罗马式立柱高雅不凡。曾因朱熹的诗:“一水方涵碧”而得名“涵碧轩”。为汪伪政府与国民政府接待上宾之所。建国后,用以接待中外嘉宾之用,曾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均在此驻足休息和接见省市领导人。后作为“招待各方人士及外宾之所”,更名“友谊厅”。厅里藤制的沙发和茶几是由玄武湖自产柳藤手工编制而成,古香古色。</p> <p class="ql-block">梁洲与南京火车站隔湖相望。南京火车站始建于1968年9月,2002年在原址上复建,是全国铁路客运特等站,中国十大火车站之一。</p> <p class="ql-block">玄武广场,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为北方之神。玄武广场位于玄武湖五洲北部的梁洲之上,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呈规则式布局,景观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入口牌坊、玄武雕塑、四象坊。湖以神名。公园446年,宋文帝刘义隆下诏筑北堤,浚北湖,改北湖为玄武湖,构建都城四神布局。历经一千多年风雨,“玄武”成为了这座曾经的中国最大皇家园林湖泊的文化重要遗存。</p> <p class="ql-block">“玄武”雕塑,铜铸造,长2.1米,高2.7米,重990公斤。造型为龟蛇合体、翘首相望。其原形是明代鎏金铜玄武,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的总称,为北方之神;玄武在五行主水,也被称为水神,代表冬季。玄武还被民间百姓赋予求福纳祥、长寿安康、风调雨顺、富贵长久、求子求财等多种美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四象坊,“四象”确定方位的方式主要源于星象,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了认识星象、研究天体,把星空分成若干区域,将其按方位及季节,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分别将各宫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以为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写的天文学著《灵宪》载有:“苍龙(青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玄武)圈首于后。”</p> <p class="ql-block">前面这处景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万象更新年年有余。它以花草造型和人物雕塑相结合的形式,用多头大象背驼莲花童子的形象,展示了玄武湖的新气象、新面貌,即“万象更新、年年有余”。造型中的大象身上长满了绿草,十分可爱;童子则怀抱鲤鱼,充满了童趣。中国人讲究个吉祥如意,而这“大象”、“童子”、“莲花”结合形成的整体形态正好就含有祝福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梧桐树长长地整齐地排列在大道旁,与湖边的杨柳共舞。</p> <p class="ql-block">转回环洲,玄武湖的假山瀑布是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它始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玄武湖建造的第一个景点,并于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巧妙地叠石成山、凿池引水,形成了山为干、水为脉的山水园林景观,营造出瀑布凌空、三叠而下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在假山前,两块奇特的太湖石-童子拜观音石,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这两块石头,一块高6.3米、宽0.9米,被称为“观音石”;另一块高4.2米、宽0.8米,被称为“童子石”。它们不仅形态逼真,而且具有“瘦、透、漏、皱”的典型特征,是太湖石中的罕见珍品。</p><p class="ql-block">这两块石头原为北宋花石纲的遗物,因其形态极似而得名。站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童子对观音的虔诚拜谒,仿佛能听到瀑布的潺潺水声,仿佛能闻到太湖石的清新气息。</p> <p class="ql-block">童子石</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人民政府,2006年6月10日公布:童子拜观音石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观光车终点站下车,登上城墙走一走,被高大的云杉树所包围,她们笔直挺拔,枝条茂盛,一片红色。走在城墙上,欣赏了玄武湖的美景,浏览了南京市的都城面貌。</p> <p class="ql-block">车游玄武湖五洲后,意犹未尽,我们又乘坐每人50元的观光小火车环湖路车游,一览玄武湖全景。</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环湖路全长9.8公里,周围分布着众多南京著名景点</p><p class="ql-block">环湖风光带,流年无恙,感受历史厚重感。</p><p class="ql-block">漫长的历史积淀给玄武湖留下众多名胜古迹,除了湖上的五洲,玄武湖周围还围绕着玄武门、明城墙、玄圃、武庙闸、台城、阅武台、十里长堤、湖田轩等景点,构成了风景宜人、景点棋布的环湖风光带。</p> <p class="ql-block">玄圃位于鸡笼山北麓的玄武湖环湖路上,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由天籁清音馆、净明精舍、明月轩、婉转廊等六朝风格的建筑群组成,是玄武湖的六朝文化地标。现玄圃建于2010年,园内筑地为池,叠石为源,聚石引水,曲折穿绕,植物开涧,繁密有致,浑若自然,充分体现了六朝时期崇尚自然、表现自然的园林风格。</p><p class="ql-block">萧统自幼爱好文学,天赋过人。据说,五岁时就能背诵五经。从小就熟读经典的萧统,长大之后对于文学的热爱丝毫没有减退。玄圃在《山海经》等古籍当中,是传说中的“黄帝之园”,是昆仑山顶的神仙居所,在南朝齐永明年间,终于这样的意境被文惠太子萧长懋变成了现实。他于台城北堑附近起土造池,搭楼观塔宇,多聚异石,以“玄圃”名之,费以千万穷奇极丽。</p> <p class="ql-block">数十年后,玄圃到了萧统手里,与文惠太子建园时尽为玩乐不同,昭明太子更多的是把玄圃当做读书会友之所,他常与当时的著名学士游宴玄圃。还请书法家周颙在园内题字。园内“一时名才并集,晋宋以来未之有也”。</p><p class="ql-block">年轻的萧统心里有山水、有诗文,有一个梦想等待他去实现。昭明文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至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统组织文人,共同在南京编纂了《昭明文选》,这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这个时候文学就从原来经学,从原来的那一套,铁板一块的知识体系里边就独立出来了,所以就出现了文学馆,出现了文学最早的教育体系,和对文学的研究评价。不管在创作还是研究,还是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当时南京都城的这种自然景物和人的这种互动。</p> <p class="ql-block">樱花如云似雪,铺满湖面。</p><p class="ql-block">水关问道,位于玄武湖环湖路武庙闸。三国时期吴后主孙皓建昭明宫,引玄武湖水环绕宫殿,形成北水关,奠定武庙闸前身。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筑后湖城墙,(今太平门至解放门段),改河道为暗渠并设闸调控,称台城水关或通心水坝。</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时,因府学旧址(位于南京市政府大院内)改武庙,此闸名随之改为武庙闸。这座水闸的工程设计在当时是世界水平的,至今仍在使用,是南京使用时间最长的水闸之一。它不仅是南京历史的见证,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3年,武庙闸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技术具有重要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武庙闸是玄武湖主要的出水口,出是南京最早的水关。明太祖朱元璋建造南京时一并设计、建造了大闸。武庙闸的工程设计在当时是世界一流水平。1986年新建了三曲长廊、观景轩、方亭、赑屃驮碑等建筑。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相传,明朝末年,有一个十分凶险的怪兽藏在玄武湖中,人们称怪兽叫“水母娘娘”。它在凌晨时总会浮出水面兴风作浪,搅得湖水白浪滔天,湖民无法正常渔业。水怪也时常潜入城内,偷食居民的家禽。水怪的出现,使得整个金陵城鸡犬不宁,老百姓对水怪更是束手无策。无奈之下,有人建议去鸡鸣寺烧香,祈求观世音菩萨降服水怪。在信徒们的眼中,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救世主,有救苦救难、闻风而至的神通。一天夜里,观世音菩萨果然显灵,她降服了水怪,并用神链将水怪锁在湖中,约定金陵城敲五更三点时把它释放。水怪信以为真,但它哪里知道,从此金陵城只打五更不敲三点。为了防止水怪挣脱铁链,再次危害百姓,于是众人筹资,铸造了一尊赤身铁佛置于闸口,用来镇住湖中水怪。说来也非常奇怪,自从闸口有了这尊铁佛后,玄武湖从此风平浪静,金陵城内也相安无事了。</p> <p class="ql-block">台菱桥始建于1954年,为玄武湖洲岛三大长堤之一。是连接台城和玄武湖的一座桥,从解放门进入玄武湖的必经之路。过去该桥是一座旱桥,桥下是汽车路,没有湖水。</p><p class="ql-block">桥长20米,周边有玄武湖公园(台城)公交站及多条公交线路,步行可到达鸡鸣寺。</p><p class="ql-block">台菱堤两侧种植榉树、柳树等植被,秋季呈现红黄绿多层次色彩效果,与紫金山遥相辉映形成独特秋色。</p><p class="ql-block">此桥被列为南京最佳日出观测点之一。过桥即达菱洲,可步行游览五洲,也可乘船游览西南湖区。</p> <p class="ql-block">陈太建十一年(579年)八月,陈宣帝在玄武湖举行了历史上空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水上阅兵,并改湖名为(真武湖)。陈宣帝命步兵都督任忠率十万军队在玄武湖畔列成阵式,水军都督陈璟将五百艘战船在湖中排列成阵。战士们铠明甲亮,精神抖擞,整个场面声势浩大,极其壮观。陈宣帝在玄武门(六朝时宫城的北门)宴请群臣,观看水军操练。三通炮响,陈璟登上楼船,指挥战舰。五百艘战船在陈璟的指挥下,变换着各种阵式,有序地驶入长江。随后,陈宣帝在乐游苑欣赏一场丝竹会后,又率众臣登上大壮观山,眺望远去的战船。陈宣帝为自己拥有这样一支水师而感到骄傲,期待时机成熟之时,继续北伐。</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明城墙,解放门至太平门之间的环玄武湖的路边,有一座临水而建具有六朝风格的仿古建筑,这就是古阅武台。</p> <p class="ql-block">在阅武台的前面,有一幅浮雕,是北湖阅武图,这幅图,展现的是当年在玄武湖阅武的场景。</p><p class="ql-block">这是六朝史上一次空前的水上大阅兵。陈文述在《咏大壮观》诗中写道:五百楼船十万兵,登高阅武陈云生。定知战舰横瓜步,应有军伢拥石城。</p><p class="ql-block">为了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市园林处在梁洲的览胜楼下建了一座阅兵台。它告诉游人:六朝时期的玄武湖,曾是著名的皇家水上阅兵场。</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是棕色的16根大柱支撑的一个亭台,凸显它的宏伟气派。这里曾经是六朝皇帝操阅水师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它位于覆舟山北麓(今明城墙下),依据历史上帝王在玄武湖阅水军时的盛况而建。</p><p class="ql-block">玄武湖训练水师始于东晋,盛于南朝陈,史料记载,玄武湖规模最大的阅武是陈太建十一年,陈宣帝阅军湖上,桅樯林立,旌旗蔽日,鼓角震天,雄兵十万,楼舰五百。古阅武台面水傍山,极目远眺,仿佛“五百楼船十万兵”之阅武盛景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太阳宫荷花栈道,位于玄武湖公园北端,北起太阳宫旁的阳光码头,南至南京市水上运动学校,全长约830余米。</p> <p class="ql-block">夏季是太阳宫荷花栈道最美的季节,栈道两侧的荷花竞相绽放,粉的白的荷花,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漫步栈道之上,仿佛置身于荷花的海洋,荷花的清香扑面而来,让人陶醉之中。你可以近距离观赏荷花,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栈道的设计理念为八个字“山水之间,荷你相见”。山是紫金山和小九华山,水是玄武湖的一湖碧水,明城墙环湖而立。</p> <p class="ql-block">玄奘塔、鸡鸣寺、紫峰大厦更是点缀其间,宛如一条婉转流畅的绳线,将玄武湖太平门湿地串联起来。</p> <p class="ql-block">从高处俯瞰,栈道形似蛟龙,穿梭于荷花丛中,与周围的山水城林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紫金山就像明珠依偎在湖畔,历代文人骚客、政要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身影,皆被后人传为美谈。</p> <p class="ql-block">栈道全程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游客通行,沿途还设有休闲座椅供游客休息。</p><p class="ql-block">太阳宫荷花栈道不仅有荷花美景,还融合了南京的山水城林之美,站在栈道上向东可以眺望紫金山的雄伟;向西则能欣赏到紫峰大厦的现代风貌。这种古今交融的景观,让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活力。</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鸣寺路,是一个集山水林寺于一体的寺庙,是南京古老的梵刹和皇家寺庙之一,占地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寺内有着大雄宝殿、天王殿、景阳楼、观音殿等主要建筑组成。</p> <p class="ql-block">春回大地,湖边柳树抽出嫩绿新芽,春风轻拂,如同一幅晕染开来的水墨画,灵动而诗意。</p> <p class="ql-block">沿着环湖绿道骑行,欣赏沿途的美景,感受风在耳边呼啸的畅快。一幅幸福甜蜜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南京玄武湖彩色标志所在湖边,醒目又五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环绕湖畔,台城的砖石、现代化建设的轮廓,在光影交错中串联起古今金陵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四忆亭,网上没有它的记载,不知它的“身世”和“来历”。</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对面是紫峰大厦,450米高,是南京第一高楼,曾经是世界第七高楼。</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的“后湖印月”是李白雕像所在地,两者均为南京玄武湖景区为纪念李白而建。位于玄武湖景区环湖路。</p><p class="ql-block">建筑为唐代风格,以李白诗句“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为灵感,展现玄武湖和“天空之镜”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旁立李白雕像,刻画其昂首望月、吟咏诗篇的形象,底座镌刻其《金陵三首(其二)》诗句:“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洲”。</p><p class="ql-block">李白曾多次游览玄武湖(古称“后湖”)留下4首相关诗作,并首创“京湖”之称。2010年景区打造此景观,呼应李白诗中“后湖月”的浪漫意象。</p> <p class="ql-block">湖田轩位于和平门附近,建于2010年,建筑占地276平方米,风格是六朝时期屋面简朴、宋代时期的构架和明代时期的格局相结合,将正房、曲廻的长廊浑然组成。</p> <p class="ql-block">在建造的主体边,是一组大型浮雕塑像,表现了当年王安石泄湖为田的故事,湖田轩也是因此而命名。整个建筑与这组浮雕形成了宋代建筑风貌。</p><p class="ql-block">后人为纪念王安石,立有王安石握卷远眺石像,比邻汉白玉壁上镌文,以志其“泄湖为田”。</p> <p class="ql-block">在隋文帝灭南陈后,他曾下令将南京城夷为平地,这也导致了玄武湖首次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长达200多年。到了北宋时期,朝廷面临军事和财政的双重困境,王安石因此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在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奏请宋神宗批准将玄武湖泄为农田,这一决策使得玄武湖再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南京城也由此陷入遇雨成灾的困境。</p><p class="ql-block">王安石的改革直接影响了玄武湖的功能转变,尽管遭遇挫折,但玄武湖依然是南京的骄傲。直到元朝时期,人们才先后两次对玄武湖进行疏通,将其重新挖出。然而,此时的玄武湖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壮阔程度上,都已无法与王安石废湖前的景象相提并论。</p> <p class="ql-block">粉色的玉兰花,有的已盛开,大部分都是含苞待放,天气还是有点凉。</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不仅是景区,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活着的文化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