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考表现优异者,往往展现出三种黄金般的心理特质:智力灵活性——能够同时驾驭多个学科领域;极致自律——在青春躁动期保持专注;心理韧性——在高压环境下稳定发挥。这些品质恰恰是应对未来人生挑战的核心心理资源。回想班内同学,确实如此。</p><p class="ql-block">智力灵活性——能够同时驾驭多个学科领域。</p><p class="ql-block">高考如果按各科100分计算,都考70多分,就能考一个非常好的大学。前几名的同学,每个科目都不差,甚至有多门学科排在前面,令人佩服。大多数同学考试总有拉分的科目,不是这科考不好就是那科拉分,不能同时驾驭多个学科领域。我是英语、政治拉分,背诵的东西总记不住。复课那年,英语老师讲题时一遍遍地联想重复,才让我的英语成绩不是拉分项了。</p><p class="ql-block">单位上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无论是干工作还是写材料,脑子反应非常敏捷,很快就会高质量的完成,确实聪明。</p><p class="ql-block">极致自律——在青春躁动期保持专注。</p><p class="ql-block">我上高中的80年代末,我感觉学习好的女生大多比较单纯,没有青春躁动的现象,也就不存在压抑躁动。个别有点成熟的同学,可能有青春躁动的现象,不知能否专注于学习。我儿子上高中时,好像大都青春躁动,谈恋爱的很多,不太影响学习。我儿子谈恋爱反而成就了他,因为女生学习好,我儿子为了不比她差而努力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我感觉青春躁动期,与保持专注、自律并不冲突。</p><p class="ql-block">有学习好的同学,看他不是很努力,但他学习时的专注力很强,非常高效。我属于专注力比较强的一类,能够集中精力高效学习,但不能熬夜。如果在专注力、自律性强的同时,还能熬夜作战,这便是如虎添翼,比别人增加了很多学习时间。</p><p class="ql-block">比如,我复课时的同桌高红玉,属于两次高考发挥失常的佼佼者。她除了在上课期间专注的学习以外,还能在课间随时记英语单词,也不影响和别人交流,这股时刻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精神,我自叹不如。</p><p class="ql-block">心理韧性——在高压环境下稳定发挥。</p><p class="ql-block">稳定发挥是考取理想大学非常重要的条件,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大多数是稳定发挥。也有学习好的同学发挥失常去到了一般大学,比如上面提到的高红玉,两次高考都比平时的成绩少几十分,和我一块上了同一所大学。在一般大学里又能表现出她卓越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继续成为大学里的佼佼者,成为行业的精英。所以,我认为高考即使发挥失常,也不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成功。</p><p class="ql-block">我的抗压力比较强,重要考试都能正常发挥,这一点我儿子也像我,重要考试超常发挥,考出最好的成绩。这种稳定的心理韧性在工作中体现明显,比如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当企业发生事故大家都比较紧张着急时,领导能够游刃有余的指挥,靠的是心理韧性、关键时刻的定力。</p><p class="ql-block">考取名牌大学的学生,大都具备上面三条优秀品质,工作后大多被选拔到重要部门或企业的重要岗位,为国家的发展做着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克富:从心理资源角度看高考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天的涂鸦说了高考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的考查,今天我再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更详细地说说它作为一种心理资源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位院长的观点让我思考:高考究竟为一个人积累了怎样的心理资源?这些资源又如何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持续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院长的观点犀利却不无道理:当下,高考是任何权威机构唯一信得过的智商验货报告。如果超越招聘的功利视角,估计绝大多数人会认可:高考实际上是一次全方位的心理素质检验。这场历时三年或更长的征程,所检验的不仅是知识掌握的程度,更在无形中锤炼着个体的心理品质。表现优异者,往往展现出三种黄金般的心理特质:智力灵活性——能够同时驾驭多个学科领域;极致自律——在青春躁动期保持专注;心理韧性——在高压环境下稳定发挥。这些品质恰恰是应对未来人生挑战的核心心理资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青春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15-18岁,个体正处于自我认同的重要节点。高考备考过程实际上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发展情境,让青少年在这个框架中学习目标管理、情绪调节和压力应对。那些能够在这个阶段坚持下来并取得成就的个体,不仅获得了入学资格,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宝贵的心理资本——一种深植于内心的、能够帮助个体应对未来挑战的内在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咨询师,我在工作中会关注来访者的教育背景,这并非出于学历歧视,而是因为学历背后反映的是个体曾经应对挑战的方式和能力。那些成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来访者,至少证明他们曾经在人生的重要关卡上展现过某些优秀心理品质:他们有过为长期目标坚持努力的经验,经历过高压环境下的自我调适,体验过通过持之以恒最终获得成功的正向反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经验,构成了心理咨询中的重要资源。当这些来访者面临心理困境时,我常常会与他们一起回顾高考经历:“你曾经能够为了一个目标长期坚持,这种品质现在同样可以帮助你”;“你曾经在高压环境下保持稳定,这种能力现在依然在你体内”;“你曾经克服过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现在的困难同样可以被克服”……这种基于成功经验的赋能,往往能够唤起来访者内在的力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深知每个人的心理资源构成是多元而复杂的。高考经历只是其中一部分,但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个人曾经如何应对挑战、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坚持目标。这些经验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升学的实用功能,成为个体心理资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反观那些主动放弃高考或高中教育的来访者,他们失去的不仅是一纸文凭,更是一次难得的心灵淬炼机会。在当下这个约有三分之二青少年能够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的时代,选择放弃这条道路的年轻人,往往在后续人生发展中面临更多挑战。他们缺少了这段共同的重要成长经历,也少了一个证明自己能够应对重大挑战的成功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咨询中,我曾听不少高中生故作理直气壮地跟我说,高考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每个人的成长路径各不相同,成功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几乎每次我都会毫无犹豫地回怼:高考就是衡量你这个阶段人生价值的唯一被社会公认的标准,对你而言,如果不参加高考,你成长路径就少了一条,你成功的方式也不太可能多样或多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您是位有经验的咨询师,一定知道我这样回怼完全基于专业判断,比如我能从“故作”中看到压力着的力量冲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真希望我怼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