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省道途经的西溪口村,演绎百年历史精彩

新书社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尤溪县管前镇西溪口村,旧属二都,离乡镇所在地8公里,距县城47公里;东部与管前鸭墓村相连,西部与后曲村相毗邻,南部与建设村接壤,北部与马坪交界,属304省道,是通往沙县、三明、永安途经之地。</p> <p class="ql-block">  村里海拨680米,地势平坦,土地总面积10300亩,耕地面积1021亩,林地6987亩,主要以农耕为主,全村人口约1300多人。</p> <p class="ql-block">  西溪口村有詹、夏、余、陈、罗等姓氏人家居于此地,辖有下洋、堆洋、詹厝洋三个自然村。</p> <p class="ql-block">  据《河涧郡詹氏族谱》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詹氏始祖詹小四因避乱携妻鲍昌娘从尤邑十九都高士石龟下寮迁居二都西坑洋(今鸭墓村)铁炉乾。</p> <p class="ql-block">  当年,詹小四在西坑洋一带以放牛为生,始建茅草屋暂居,后因母牛在绵竹林下生幼崽,此后,母牛及牛群滞往不前,后詹小四便在茅草屋兴建房屋,取名“德裕堂”,并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一年,詹小四挑着山货到大田广平集市上贩卖,在市场上遇见一个六岁孩童向他打听其叔叔下落,攀谈中得知,孩童是江西赣州人,叫曾必武,前几日随叔叔到广平帮人家看风水,因曾必武嘲讽叔叔前几日的徒劳无功,看中的牛形风水宝地一直墓葬不成,后被曾必武一言道破,说只要将墓穴内两块像鹅卵石的牛腰子取出,便能成功安葬,事后奏效,叔叔恼羞之下将他抛弃至此,所以,曾必武便四处打听叔叔下落。</p><p class="ql-block"> 詹小四见曾必武长得仪表堂堂,将来一定前途无量,便将曾必武带回老家西溪口,日后也为自己选择一处绝佳风水宝地。果然,曾必武在詹小四家中待不久,便为詹氏家族看中了一块酷似旗型的风水宝地,后来人畜两旺,并开支二房“岩头祠"祖祠。</p><p class="ql-block"> 至此,曾必武便自然而然被乡民供养起来,并久居于此。这件事被乡民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后,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邀请曾必武为其看风水,一时间逐渐神化。直到有一天,曾必武悄然离开村子,有人说他云游四方,也有人说他去了京城……</p> <p class="ql-block">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詹良七,号桂璋,以太学生身份赴京赶考,被授主簿,后向乡民集筹财物,建立西溪口第一座以石板、石墩、石栏为材的石龟桥。</p><p class="ql-block">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陈姓始祖陈长有从沙县廿都东华迁入西溪口后溪居住。清朝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余姓始祖余华一从大田赤坂迁入西溪口堆洋孟坪仑居住。</p> <p class="ql-block">  民国十六年(1927年),西溪口詹世留长子詹宣猷担任建瓯县长一职,1930年,调任尤溪县县长。</p><p class="ql-block"> 1949年7月5日,尤溪县和平解放,西溪口同时解放,同年本月,詹宣猷组织乡民在管前山峰仓库搬运公粮挑至城关、福州等地,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p><p class="ql-block"> 1950年1月8日,成立尤溪县人民政府第六区(新桥)政府,组织村民成立农民协会;</p><p class="ql-block"> 1951年,詹宣猷任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发动群众捐款捐物……</p> <p class="ql-block">  西溪口村还有一位叫詹启元的,村里人对他至今仍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詹启元,靖宣统元年生,毕业于南平闽北中学,1936年夏,他毕业于该校文学院教育系获学士学位。</p><p class="ql-block"> 1936年秋,詹启元返乡后担任尤溪初中校长,三年后,又任沙县师范学校注册校长、尤溪简易师范校长;</p><p class="ql-block"> 1949年春,任福州高级助产护士学校教导主任等职。詹启元担任尤溪初中校长时,发现历届招生仅招男性,未收女生,他感到十分不妥,立即向有关部门建议男女兼收。</p><p class="ql-block"> 在征得部门领导批复后,他首批录取女生罗秀宝、廖怀玉、詹翠英、陈玉衡、郑碧霞、罗蒲芳等六名就读,为国家培养人才,发展女子教育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1946年,中国共产党员廖怀玉回尤溪城关时,被国民觉特务发现,秘密跟踪,致使廖怀玉无法出境,詹启元便设法掩护,趁着夜色,带领她由南门悄悄出城。</p><p class="ql-block"> 同年,厦门大学进步学生陈伯琴返尤,在城关林元箎家传阅延安印发的文件,也被特务派警监视,无处投宿,詹启元与詹维新两人共同掩护,并嘱其次晨迅速离城。</p><p class="ql-block"> 1949年春,詹启元在福州与吴德均、詹维新共同劝导原国民党陆军52师师长、76军副军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中将高级参谋卢兴荣起义,当卢兴荣决定以部分枪支弹药资助共产党游击队时,詹启元回尤溪从卢玉堂手里获得短枪11把及部分弹药,连夜取道南平运送福州交给民主同盟成员陈贻亮并转交给地下活动的同志;同年5月,他回尤溪参加卢兴荣主持的尤溪和平解放工作。</p><p class="ql-block"> 詹启元为人刚正,品性高洁,学识与道德为后人所推崇,晚年为发展海外侨亲向往祖国,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参加筹建詹荣纪念馆甚费苦心。</p><p class="ql-block"> 直到1995年7月30日,詹启元在三明市三钢医院病逝,享年86岁。</p> <p class="ql-block">  如今,西溪口村在县、镇领导的关怀下,通过干群共同努力,村容村貌得以翻天覆地的改变,河道整治,路灯建设已基本完成,乡村水泥路面均已贯通各自然村。</p> <p class="ql-block">  近十年来,基础设施投入近140余万元,村财投入30多万元人民币,上级争取资金100多万元,主要投入于村道、街面、水利、危房改造、老人活动广场等,安全饮用水工程已全面解决。</p><p class="ql-block"> 村里人的干劲更足了,春季烟叶种植面积高达150亩,烟后制种、金柑、蜂蜜、羊肚菌作为农副产品通过农村淘宝远销全国各地,村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摄影:张 坤</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张世栓,笔名栓子,美篇昵称新书社,福建省三明市作协会员,尤溪县西城镇文联副主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