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记第738篇 《佛教的环保思想》学习心得

七彩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9日 周四 晴 24~30℃</p><p class="ql-block">《佛教的环保思想》班修心得</p><p class="ql-block">一、 法义梳理</p><p class="ql-block">本篇法义,从环境恶化的根源入手,指出人类无止境的贪婪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若不能有效节制欲望,继续无度索取自然资源,终将自掘坟墓。对治欲望的关键在于知足惜福,珍惜当下所有,并通过净化内心,克服贪、嗔、痴三毒。</p><p class="ql-block">要克服贪嗔痴,必须纠正对幸福的错误认知。世人常将幸福等同于财富积累,而佛法认为幸福是由多种因缘和合而成。个体幸福离不开良好心态、健康身心、和睦家庭与真诚情感;社会幸福则需以世界和平为基础。同时,大自然的哺育也是幸福的重要来源,因此保护自然实为追求幸福的必要前提。</p><p class="ql-block">人类急功近利的观念与物欲刺激下的生活方式,如一次性消费、过度包装和盲目追逐时尚,加剧了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唯有从根本转变观念,回归简单自然的生活,才能实现生态的可持续。</p><p class="ql-block">佛教提出“依正不二”的思想,强调人类(正报)与生存环境(依报)相互依存。破坏自然即是毁灭自身生存基础。因此,必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从自然的索取者转变为守护者,像尊重母亲一样对待自然。</p><p class="ql-block">环保的成效最终取决于我们对待自然的心态:以感恩心珍惜自然馈赠,以尊重心顺应自然规律,以爱心实践慈悲精神。佛教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众生权”理念,正是通过慈与悲的修行,构筑人间净土的根本力量。</p><p class="ql-block">二、 心得感悟</p><p class="ql-block">学习了本课法义,内心深受触动,尤其是其中关于“克服欲望与贪婪”“纠正幸福观念”以及“回归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内容,让我对自己过去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追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p><p class="ql-block">曾经,我一度将财富的多寡视为衡量幸福与成功的最重要标准。这种观念深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在我的老家,村里一个孩子是否“有出息”,往往就看他能挣多少钱。我总以为只有积累足够的物质,才能保障家庭的幸福与未来的安稳。</p><p class="ql-block">这种观念也影响了我对亲人生活的看法。我的小姑子一家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妹夫学历不高,在国际学校做生活老师,月收入有限;小姑子全职在家照顾两个孩子。过去,我常为他们担忧,认为他们应当更努力赚钱,学习新技能,不然怎么养活一家四口。我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们——认为孩子一定要上兴趣班,别人有的我们也不能缺等。然而,事实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现在小姑子带着孩子在山东老家过着简单自然的生活,物质需求不高,但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两个孩子健康成长。妹夫虽然收入不高,但他知足常乐,衣着朴素(常常穿着毕业学生扔下的校服什么的)却内心踏实,每天与家人视频,节假日陪伴在孩子身边。他们的生活,虽然没有丰厚的物质条件,却充满了温暖的亲情与真诚的陪伴。这让我真正体会到法义中所说的:“幸福是由众缘和合而成”,它不仅仅建立在财富之上,更需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与真诚的情感。</p><p class="ql-block">反观我自己,曾为了追求所谓的“更好的生活”,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希望通过不断积累财富来为家人“创造幸福”。结果却是身心俱疲,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与父母沟通的频率也越来越低,甚至健康也亮起了红灯。</p><p class="ql-block">法义中“少欲知足”“惜福培福”的理念,像一剂清醒剂,让我意识到: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当我开始有意识地降低对物质的追求——不再盲目购买,不再把时间全部用于工作,而是每天抽空锻炼身体、陪伴孩子、与父母通话——我发现自己反而更加轻松、充实。不再被外在的标准所捆绑,也不再以牺牲健康与关系为代价去换取那些看似重要、实则虚幻的物质保障。</p><p class="ql-block">这种观念的转变,也自然地延伸到了我与孩子的相处和对自然的认识中。前段时间,我带着女儿参加了一次志愿者活动,沿着城市道路和绿化带捡拾垃圾。过程中她发现一个蚂蚁窝,我们蹲在路边,静静地观察蚂蚁们忙碌地搬运食物和蚁卵。有一粒白色的蚂蚁卵差点被遗漏在草叶间,女儿小心翼翼地用树枝轻轻引导附近的一只蚂蚁注意到它,最终看着它被顺利运回蚁巢。那一刻,女儿脸上洋溢的惊喜与成就感,是任何玩具或游乐场都无法带来的。在城市中长大的她,很少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自然生命的运作,这次经历不仅在她心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更让她体验到了与万物连接的喜悦。</p><p class="ql-block">这也让我深切体会到法义中所说的,环保不仅仅是外在的行动,更是一种心态的培养——对自然的感恩心、尊重心与爱心。当我们放下一味索取的姿态,以平等和珍视的心去对待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小生命,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依正不二”的深意: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命运一体、休戚与共的。</p><p class="ql-block">感谢这次学习,让我重新审视了幸福的内涵与生活的意义。今后,我愿继续以佛法为指引,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与行为,少欲知足,惜福培福,用一颗感恩、尊重与爱护的心,去创造自利利他的幸福生活,也为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宁静与和谐的力量。</p>